電子商務教學資源開發分析

時間:2022-03-25 10:58:22

導語:電子商務教學資源開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教學資源開發分析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主旨是基于行業發展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針對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結合中職教育的目標任務,對中職電子商務專業進行改革,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相適應、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的互動發展。在此背景下,探索中職電子商務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為該專業課程教學改革順利進行做好前提工作。為此,調研遵循以下思路:人才需求—培養目標—工作任務—核心技能—核心課程—教學資源,為教學資源的建設提供借鑒思路與啟發。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行業、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應用狀況及人才需求,學校教師、學生對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滿意程度及建議。以現場作答或遠程(電子郵件、QQ等)作答的方式進行。現場訪談:向行業專家了解行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情況,向企業相關部門不同崗位員工了解工作任務與職業素養要求等。文獻分析:通過互聯網、報紙雜志等資料搜尋,以及行業協會提供的幫助,獲取有關電子商務行業的相應數據和文獻資料,為了解專業建設所必需的教學資源提供借鑒。本次共調研企業、行業協會30家,調研學校13所,共發放問卷865份,收回有效問卷718份,其中向企業員工發放問卷35份,收回有效問卷24份,向在校教師發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22份,向電子商務專業在校學生、畢業生發放問卷800份,收回有效問卷672份。此外還搜集文獻資料50多篇。其中最相關的是有關學校教師和在校學生的數據。

(三)調查對象與樣本分析

調研涉及杭州、溫州、寧波、嘉興、金華、衢州等地的學校13所,這些學校較早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專業建設相對成熟,骨干教師有多年的中等職業教育經驗,對中職電子商務的教學現狀有較深切的理解和感受。在這些學校展開問卷調查,充分搜集教學的實施者(教師)和專業培養的對象(學生)的意見、建議。

二、結果與分析

(一)調研存在現狀:對教學資源渴望需求

師生對教學資源是十分需要的,集中體現在全面教學資源的提供上;師生認為教學資源對學習是有一定幫助的,有時幫助還很大。

(二)中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調查顯示:浙江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起步較早,發展較快。1992年,臺州市路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首次招收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近20年來,浙江省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中等職業學校多達49所,累計培養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21816人,當前電子商務專業在校生達11706人。1.教學目標脫離行業工作任務的需求。造成教學目標脫節的原因是:電子商務發展變化迅速,而學校缺乏市場調研,對培養的學生未來就業崗位、工作任務及相應的知識結構能力要求不清晰,不能與行業崗位準確對接,實用性差,不能形成實際能力;對電子商務概念的界定、理論體系、培養模式等方面缺乏研究和實踐,內容繁多,過于學科化、系統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很好把握知識體系和工作體系的轉化,知識點和工作的結合,形成知識和能力不同步發展。2.課程設置背離企業工作崗位的需要。課程設置中過于強調知識體系的構建,與企業對應聘畢業生的考核要求不吻合。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依次是“團隊意識與社會能力”、“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主動學習與獨立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并且認為這四項基本素質要求遠高于文化知識。學校教師調查顯示,目前影響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職能力的主要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除了學生“自身能力”外,還有學生“所學知識能力結構”和“學校課程”設置。3.專業教學缺乏職業教育特色的內涵。從學生的感受來看,表示對現在所學專業感興趣的是28.5%,表示一般的高達61.5%,不感興趣的有10.5%,學生對當前專業教學的各項滿意度均未達到“較好(3分)”的程度。100%的教師感覺“學生學習課程時存在困難”,認為目前造成學生學習的主要困難在5個方面:一是學生基礎差,教學內容太深,難以理解;二是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三是教學方法陳舊,缺少相應的教學設施和手段;四是教材職業特色不明顯,內容脫離實際;五是教材內容陳舊,對學生沒有吸引力。

三、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一)課程設置:以職業能力發展為主線,重構專業課程體系

1.依據核心能力要求,開發中職電子商務核心課程。為了打破原來“重理論、輕實踐”的學科知識體系課程,需要適應行業變化,貼近實際應用,以“必須夠用”為原則,突出核心能力培養,重新開發適應中職電子商務教學目標要求的核心課程。對應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與核心能力要求,開發五門專業核心課程:即“商品采購”、“商品保管與配送”、“網店裝修與網站維護”、“網絡營銷”、“客戶服務”。而電子商務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的綜合性專業,在課程開發時,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中電子和商務類課程相互割裂的教學內容進行取舍、優化整合和學科綜合,即:參照崗位工作體系,轉換典型工作任務,開發教學項目,以教學項目為載體進行跨學科多元化綜合,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設計,完成職業體系向知識體系的轉化。2.遵循職業能力發展,構建專業課程全新體系。遵循職業能力發展,以“寬基礎、活模塊”為原則重新構建互為依托、前后銜接的中職電子商務的全新課程體系。

(二)專業資源庫建設達到的預期目標

1.形成三個特色。改革教學評價體系,使得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以學、做、評為動力機制,以綜合評定成績為主,以模擬軟件訓練、實戰教學來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以學校、企業的合作為主要方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盡力爭取政府的裝備保障來改善教學條件。2.實現四大功能。建設一個比較完整的教學資源庫,專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完善課堂教學,實現資源共享。滿足不同學習者的要求,進行結合服務地方經濟的專業建設,實現企業參與的產、學、研一體的深度合作,完成本專業的職業標準和崗位標準。3.創新三種模式。以實戰教學的模式系統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能力培養和提升,以教學中的互動、導師導學的方式實現創業教育思想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實現就業的“零距離”對接,建設資源庫的過程中能實現學校與行業、企業、政府的多種合作模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滿足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渴求。

四、建設教學資源庫引發的思考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潛能開發和全面發展。充分考慮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時展對中職教育的要求,著眼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既充分考慮學生就業需要,又努力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項目教學開發的方法和要求,形成中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項目設計和教學資源開發。以核心技能培養為專業課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課程開發為專業教材建設主體,以教學項目設計為專業教學改革重點,浙江省的專業課程改革形成了特有的模式,即“公共課程+核心課程+教學項目”。因此,中職專業課教學就必須引入動態運行機制,汲取多種教學理念之長,將中職專業課教學設置于按需調整、隨機組合的動態變化之中,使其更貼近時代要求,使中職生更能適應動態的產業需求、學習環境,培養中職生不斷更新知識的綜合職業能力,從而滿足動態社會的多方位需求,讓學生在多種目標的選擇中找回自我、發展個性、實現自我。建設中職電子商務專業特色的教學資源庫,根據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建成包含專業教學標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等內容要素的專業教學資源庫,規范專業教學基本要求,體現中職教育的特色,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作者:姜建華王勤工作單位: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省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