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研究
時間:2022-10-20 09:00:10
導語:電子商務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學徒制在西方國家有較為悠久的發展歷史,許多國家都十分重視這種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增加就業,增強學生技術技能培養上的重要作用。2014年,我國教育部下發了文件《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該文件中具體要求了各個地方政府必須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需求在不斷變化,而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現代學徒制在電子商務專業上的應用勢在必行。本文論述了電子商務專業中學徒制應用的必要性,探討了電子商務專業試行現代學徒制的主要措施,為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作出努力。
關鍵詞:電子商務;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一、現代學徒制在電子商務專業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現代學徒制的主要內涵與特點。現代學徒制是以技術技能培養為核心,以校企雙主體育人、教師+師傅“雙導師”教學為突破口,推進職業教育機制創新,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職業院校推進學徒制是進一步改革職業教育管理制度、招生制度、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制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必然趨勢。現代學徒制采用的是學訓交替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一般來說,學生入學后有2/3的時間在企業接受崗位培訓,1/3的時間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學生入學即就業,與企業簽訂學徒合同,并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企業指派師傅督促學生接受崗位的生產技能培訓。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并根據學習和培訓的內容要求學生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現代學徒制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它充分體現出了因材施教,因崗設課的原則;第二,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很強,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學生入學即就業,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清晰的認識,從而提高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第四,由師傅手把手帶徒弟,并有大量時間直接接觸社會,鍛煉了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第五,就業前景十分明朗;第六,在學訓期間就能獲得相應的報酬。
(二)電子商務專業引入現代學徒制的意義。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6.2萬億,增長21.2%。截至2015年6月,中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55萬人,而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已超過1,835萬人。根據相關權威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的3,000多萬家中小企業,將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會嘗試從傳統商務模式中轉型,開始嘗試運用電子商務模式。因此,中國未來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急劇上升,達到300萬以上。而與電子商務行業龐大的人才需求量相比,我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對口就業率僅20%,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電子商務專業也一度被教育部評委黃牌專業,說明高校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上存在很大的欠缺,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全過程恰好能實現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的“零距離”對接,行業企業真正參與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為社會培養了高素質的電子商務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電子商務專業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和實施勢在必行。
二、電子商務專業現代學徒制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創新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專業與現代學徒制合作企業,共同建立職責明確,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新機制。社會各方要經常性對話,完善溝通協調,建立健全科學的決策機制。行業企業的專家、職業教育工作者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加強教科研為載體,不斷完善學生的實習實訓課程標準,并動態更新實習標準。通過督查工作小組,建立督查工作的新機制,并引入行業企業第三方建立新的評價體系。
(二)建立“遞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實施“遞進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即“基礎崗位(觀摩認知)技能訓練階段———發展崗位(專業實踐)技能訓練階段———綜合崗位(電商運營)技能訓練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中,需要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規律和行業企業崗位的需求變化,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實訓步驟,工學結合,學訓交替,形成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的“教師+師傅”學徒模式。在新生入學以后即聘請行業企業的從業人員作為“師傅”,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師傅”進行指導。“師傅”在這三年內對學生進行答疑、指導、引領、關注,按實踐項目課程的實施進程劃分為三個逐步遞進深化的階段。
(三)重構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學徒制合作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重構課程體系,將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進行“零距離”對接,努力實現“核心課程+企業項目+技能證書”的“三合一”體系。核心課程是指以企業招工崗位為實踐任務的相關課程;企業項目是指以真實崗位工作內容序化工作過程為載體的項目化教學課程;技能證書是以“課證融合”的方式進行教學,課程通過即可獲得企業認證或國家認可的執業資格證書。校企共同研究實崗育人的實施要求并提供保障條件,通過學校與企業,教師與師傅,考試與考核,學歷與證書的融合,有效推進實崗育人。
(四)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企業真實運作的項目開展教學活動,堅持“做中學,學中做”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革,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對接。學生入學即招工,以企業的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任務為教學任務,自始至終在“真實、開放”的環境中進行理論和技能的培養,將學生的專業學習,工作歷練,職業精神的培養融為一體。緊跟“互聯網+”的時代步伐,不斷挖掘最新的教學手段,引入應用性強的教學軟件,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效用。
(五)踐行“雙導師制”教學運行模式。“雙導師制”意即教學任務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的模式。學校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不斷打破教師編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縛,校內專業教師主要完成理論學習和實訓階段的組織管理工作;企業導師負責學生實訓期間的崗位實習指導、工作現場技術指導和管理工作。在學訓交替階段,不斷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互聘共用,雙向掛職聯合研發等工作,不斷提升專業建設的力度。
(六)建立多方參與考核評價機制。傳統學習方式更多是偏重理論,一元化的考核方式,而現代學徒制下的學習方式,更多是承擔企業的實際電子商務項目。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并實施學生(學徒)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職業操作技能的考試、考核辦法,做到“寬進嚴出”,保證教學質量;建立對現代學徒制教師理論教學及指導能力水平的考評體系;建立企業師傅對學生操作指導能力的考評體系。
三、現代學徒制實施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主要問題
(一)“雙師型”教學團隊的配備與建設。在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有較高教學質量和豐富企業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他們不僅擁有良好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還需要具備課程開發能力,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個性化打造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技術技能,并且有條件為企業提供社會服務。這種“雙師型”教學團隊的配備與建設,是學徒制實施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二)核心課程的內容選擇必須緊跟企業崗位需求。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教學課程,尤其是核心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有所取舍,將傳統教學內容進行精簡、保證理論知識“必須、夠用、實用”的前提下,在教學中更體現技術技能水平。
(三)教學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素質的提高。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問題,是學徒制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師傅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崗位選擇等因素,給予學生具體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在我國,客觀來講,職業院校的孩子是在應試教育分流下的群體,他們大部分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態度,可能并不是恭順老實的學生,并且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這個現實。因此,師傅對于學生來說,除了是技能的傳授者,更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上的導師,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不斷引領學生建立更好的職業精神,現代學徒制才有意義。
作者:秦琴 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電商管理學院
- 上一篇: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綜合實訓基地建設思考
- 下一篇:鄉村旅游電子商務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