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探索
時間:2022-11-13 03:40:50
導語:跨境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提出了對外貿人才的新需求,高校中的跨境電子商務教學與實踐內容亟待補充。我校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開展了創新性的跨境電子商務理論教學與實踐調研探索,實現了以學生為主導的反轉課堂,強化了學生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理解,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參與調研的熱情。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實踐創新
1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市場需求現狀
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產業規模增長迅速。根據中國電子商務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進口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1.2萬億元,同比增長33.3%;出口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5.5萬億元,同比增長22.2%[1]。跨境電子商務是“互聯網+外貿”的有效實現形式,對提升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進外貿升級和產業轉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跨境電子商務領域更是成為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新亮點。據估計,我國電子商務每年的增長速度達到了30%,到2020年將有70%的對外貿易活動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完成。[2]我國一些省市出現了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繼2015年杭州市建立了中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后,我國于2016年在12個城市新設立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為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探索新路徑。然而,專業性人才的不足制約了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腳步,據不完全統計,相關領域人才缺口達到450萬。[3]目前,跨境電子商務仍屬于交叉性學科,國內高校專業設置中,雖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信息技術專業等相關系所,但卻沒有設置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因而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往往懂貿易不懂電子商務,或者懂電子商務而不懂貿易,難以適應跨境電商工作。同時,據企業層面反映,應屆畢業生往往存在知識陳舊、視野不寬、知識面窄等問題,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商業需求。據《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調查顯示,70%的企業傾向于從國際貿易專業招聘跨境電子商務人才,65%的企業理想的跨境電商人才是復合型人才,這說明國貿專業仍是跨境電商企業的首選,復合型人才是企業需求的主體[4]。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加強學生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理解,提高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組織協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我校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進行了創新性的“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方式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2跨境電子商務教學創新探索
目前,本校現行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計劃中,沒有突出安排跨境電子商務的教學,加之相關教材中涉及跨境電子商務的內容極少,使得在這一關鍵問題的教學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白。本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計劃中,大二年級下學期設有為時四周的商情調研任務,屬于生產實習的一部分,要求通過調研活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第一手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判斷和使用的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經院系深入討論研究,決定將跨境電子商務內容融入2015級(大二)國貿專業兩個班級的商情調研任務中,通過四周時間完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創新探索。本次關于“跨境電子商務”內容的教學與實踐調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理論研討階段,由同學們分組對相關議題進行研究報告;第二個階段為實踐調研階段,由同學們分組進行有關跨境電商的問卷調查。為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學、實踐的效果,本次任務配備4名指導教師,兩個班級的學生共分8組,每組約8名學生。2.1第一階段的理論學習及效果。為了使學生對跨境電子商務有較好的理論認識,調研指導教師設計了8項議題,安排各組學生進行研論。議題內容分別為:第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第二,跨境電子商務的支付方式;第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現狀;第四,我國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第五,美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第六,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第七,跨境電子商務對外貿企業的影響;第八,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與培養方式。議題準備過程中,要求各組同學對相關內容進行廣泛閱讀,小組內部進行反復研討,形成研討報告并制作PPT。而后在計劃所規定的時間,各組分別派出一名同學向全體同學及指導教師闡述所研究議題,每組闡述時間為15分鐘。為了避免小組準備過程中出現“懶惰學生”依賴“好學生”的“搭便車”情況,指導教師會在小組闡述前一分鐘確定該組負責演講的學生,從而激勵學生的參與熱情。四名指導教師會根據各組演講情況及PPT制作情況綜合打分,打分結果占學生商情調研總成績的45%。從八組學生的準備及闡述情況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能夠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圖書和期刊資源搜集資料。從PPT報告的展示過程,可以看到每組同學都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邏輯思路清晰,論證過程嚴謹。學生在理論研討過程中使用了文獻研究法、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針對不同問題給出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成果。例如,由第二組同學進行的“跨境電商支付方式探究”的研討中,學生從電子支付方式的簡介、現代跨境電商的特點、跨境電商的支付方式、PayPal與其他支付方式的對比、線上網絡支付方式的前景這5個方面層層遞進地介紹了有關內容(如圖1中左圖所示)。其中,通過案例分析詳細介紹了PayPal這種支付方式的特點,并與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方式進行了對比分析,使其他同學較好地理解了跨境電子商務的支付特點。由第四組同學進行的“我國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的研討中,學生舉例分析了時下備受關注的“四八新政”,從該項政策出臺的背景、內容、影響、被暫停的原因、前景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政策與制度因素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影響。2.2第二階段的實踐調研及效果。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包括熟悉外貿規則、了解平臺運營、熟練運用外語、掌握實際業務操作。結合本校資源和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背景,指導教師在實踐調研環節中設計的題目為“跨境電子商務客戶體驗影響因素分析”。要求各組學生利用“問卷星”軟件設計調查問卷,搜集有關消費者使用跨境電子商務的渠道、頻次、購買商品類型、交易支付方式、物流選擇方式等信息,分析跨境電商平臺和消費者各人因素對其跨境消費的影響程度。各組學生設計的問卷題目數量有較大差異,從12個題目到20個題目不等,回收的有效問卷數量最少為116份,最多為517份。各組學生對問卷內容的設計也存在一定差異,顯示了學生們對跨境電子商務關注領域的不同。以第四組的問卷調查為例。該組同學經過反復討論,設計了15個題目。調查中將線上線下兩種調研方式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微信、QQ等網絡平臺調查問卷,另一方面親身走訪所在城市兩大商圈對消費者進行面對面調查,因而獲得了最大量的一手數據。在他們的調查中,問卷填寫者年齡集中在19-30歲,男性占53.97%,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占57.64%,月收入集中在1500-3000元。問卷填寫者居住地以吉林省居多,還包括了江蘇省、山東省、遼寧省、河北省。據這組同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問卷填寫人是通過朋友推薦了解跨境電子商務的,并且有過在跨境電子平臺交易的經歷,跨境交易的原因是商品價格優惠和折扣、商品質量有保證,購買的商品集中在服裝、食品、化妝品以及電子產品,價格集中在1000元及以下,大部分人更傾向于貨到付款。被調查人群中多數消費者表示對跨境電商平臺了解不多,認為跨境電商平臺服務一般的人占大多數,原因主要集中在商品存在假貨以及維權和售后困難。對于調查中發現的問題,該組同學從政策管理、監管機制、平臺架構和產業鏈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3總結
這次以商情調研為載體進行的跨境電子商務教學實踐創新歷時四周,在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理論教學中,指導教師僅設定研究框架,具體的學習內容完全以學生為主導,通過學生分組研究形成最終報告,并以研討的方式與其他同學分享研究成果,實現了反轉課堂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方式轉變了教師與學生的課堂關系,教師僅負責把握方向、制定框架,所有需要學習的內容由學生搜索、整理、歸納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大量基礎知識,需要檢索大量相關內容,需要反復討論邏輯思路,需要高度總結凝練,使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加深入而具體,理論與實際聯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課堂研討中,由于采用了隨機選取主講人的方式,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被激發了出來。有的同學自我推薦,希望可以作為主講人來鍛煉自己。于是指導教師在滿足各別學生要求的同時,臨時調整該組為兩人先后演講方式進行,自我推薦的學生先講解,隨機選取的學生后講解,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保證了研討評分的公平性。在實踐調研中,涉及問卷的制作、發放、回收和分析四個環節。指導教師安排了近一周的時間和同學們共同完成問卷的制作環節,對每一組問卷進行反復研究,既考慮到小組的差異性和個性需求,同時要求學生充分考慮到問卷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學生對問卷制作軟件的操作能力非常強,在指導教師演示一遍后,各組學生都能完成問卷制作,有的小組在制作中擅于使用不同的題目類型,使得調查形式更生動,統計結果也更具說服力。多數小組僅通過網絡平臺完成問卷發放與回收環節,各別小組將線上線下訪問相結合,在校園內部、主要商圈展開面對面調研,擴大了問卷調研數量,使得被訪問人群更具多樣化。學生在問卷分析過程中,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發現了新現象和新問題,激發了學生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深入研究。跨境電子商務涉及領域較廣,本次商情調研活動僅覆蓋了認識階段的基礎理論和市場認知,需要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將更多內容科學的傳遞給學生。結合本輪商情調研的經驗,指導教師擬于在該專業學生大三實踐課程中增加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基本操作、跨境網絡營銷推廣與數據分析、客戶服務與維護等內容,使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完整掌握跨境電子商務的相關學習任務,適應“互聯網+”時代國際貿易的新需求。
參考文獻
[1]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中國跨境電商跨入“萬億時代”[EB/OL].2017-08-17.www.100ec.cn/detail--6410758.html.
[2]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我國首次《中國跨境電商人才標準》[EB/OL].2016-12-23.www.ec.com.cn/article/kjds/201612/13523_1.html.
[3]陳海權.中國跨境電商約有450萬的人才缺口[EB/OL].億邦動力網,2017-10-27.www.ebrun.com/20171027/251440.shtml.
[4]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R/OL].2015-06-02.www.360doc.com/content/16/0825/06/33774963_585728265.shtml.
作者:范思琦 張家成 呂彥云 李慧男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創新性教學模式
- 下一篇: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精品范文
10跨境電商網絡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