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化的構建和管理

時間:2022-12-16 11:42:33

導語:網絡文化的構建和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文化的構建和管理

本文作者:王敏鴿工作單位:中共咸陽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

1、政府新聞網站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目前互聯網日益成為宣傳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渠道,我國重點建設的一批新聞網站如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等已經駛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它們已經成為黨和國家重要的網絡輿論陣地和網絡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在很多重大政治事件報道中,唱響主旋律,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威聲音,在正面宣傳、引導社會輿論、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在201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報道中,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共稿件450萬篇,圖片180萬張,音視頻報道10萬余條,專題頁面總訪問量達30億人次,在網上營造了隆重熱烈、團結奮進的濃厚氛圍。2、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當代的文化精品正在網絡上弘揚,網絡文化提供的產品日益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源泉,先進的信息技術正在推動著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傳播,近年來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展覽館、網上劇場積極建設,形成豐富多彩的網絡精神家園。據統計,全國已經建成1萬多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和服務點。2011年,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在全國開展了首批實施的15個省級館和52個市級館推廣工作。除了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外,各地數字圖書館建設也蓬勃發展,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規劃和建設省級數字圖書館。同時文獻的出版方式也趨于數字化出版,截至2011年底,中國電子書總量已達115萬種,年新增18萬種;單獨出版的數字報已達700份以上,電子期刊已近萬種。3、網絡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影視等產業迅速崛起,大大增強了文化產業的總體實力。近幾年,我國網絡廣告市場始終保持快速增長,2009年市場規模達到200多億元人民幣,2010年達到321億元,2011年度中國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到511億,同比增長57%;2009年網絡游戲市場規模為258億元人民幣,2010年已達到349億元,2011年網絡游戲市場銷售收入達到428億元,同比增長32%;此外,一些優秀的游戲軟件正在走出國門,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34家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的131款網絡游戲進入了海外市場,銷售收入達3.6億美元,同比增長56.5%;2011年,中國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09342件,首次突破10萬件,同比增長33.40%,較2006年的21495件增長4倍多。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廣播、網絡影視等均呈快速發展態勢。一批具有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網絡文化品牌和產品的影響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形成了網絡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雖然我國的網絡文化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就總體而言,我國網絡文化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網絡文化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欠缺集中統一的網絡文化管理機構,未建立長效完備的市場管理機制一是網絡文化管理混亂,沒有一個統一的網絡文化管理機構。國家肩負著社會穩定與發展的責任,有義務規范和管理網絡文化,以調整網絡空間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保證其健康協調發展。目前,我國政府確實是在運用行政手段對網絡文化進行監管,但是其管理體制滯后,政府在規范網絡文化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多頭管理”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國互聯網的內容管理歸屬國務院新聞辦,網絡安全歸屬公安部,網吧管理歸屬文化部,通信和硬件設備歸屬信息產業部,互聯網出版歸屬出版總署。于是,我國政府負責管理網絡文化的行政機構便涉及文化部門、公安部門、信息產業部門等。這種多頭管理的體制,使放松管制與加強管制錯位交叉,造成在管理上既有“缺位”又有“錯位”,極容易在出現問題時互相推諉,形成管理上的漏洞,這種現象容易導致執法力度的削弱。說明我國政府沒有整理現有的與網絡文化相關的行業管理資源,欠缺集中統一的網絡文化管理結構,指導文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二是缺少長效完備的市場管理機制,我國網絡文化的各種管理尚未制度化和規范化,制度缺失嚴重。在具體的執法上,慣有的一些刮風式、運動式的臨時突擊做法已經成為常態。如對于網上的黃色污染等丑惡現象,有關部門雖然曾組織多次的嚴厲打擊和專項治理,但仍然屢禁不止,稍有放松,就會死灰復燃。管理的滯后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已成為網絡文化發展的制約因素。2、網絡文化法律法規制度很不健全,執行乏力,導致很多亂象發生我國在網絡文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文化部頒布的《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游戲出版管理規定》、《關于加強網絡文化市場管理的通知》、《文化部關于加強網絡游戲產品內容審查工作的通知》和信息產業部《軟件產品管理辦法》等相關部門規章,加之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涉及互聯網的法律法規,包括地方性法規,對我國網絡文化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很多的法規存在很多的漏洞,執法力度不嚴,導致很多亂象發生。一是網絡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在當今網絡環境中,病毒、黑客等已經成為可怕的敵人,他們不僅對用戶私人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傳播和出售,侵犯公民的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隱私權等問題也屢見不鮮。由于缺少明確的執行力強的法律制度對不法分子的懲治,這種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社會公眾信息如何進行保護,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網絡文化知識產權沒有得到應有保護。網絡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一直是一個難題,也成為制約我國網絡文化發展的瓶頸之一。保護知識產權與網絡文化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涉及到作品和錄音制品的數字化、傳播、技術保密措施、權利管理信息的保護、數據庫的保護及網絡環境中商業標記、商業秘密保護等,這些都是發展網絡文化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三是網絡虛假信息、謠言泛濫。我們需要認清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環境但是其并非是一個虛假的環境。由于缺少法律法規的具體界定,在這個環境中在“匿名”的擋箭牌下,一些人費盡心機,以獲得、談論、欣賞甚至傳播別人的隱私為樂。他們甚至以知情人的身份自居,制造聳動性新聞,破壞他人名譽。惡意濫用的人肉搜索、似是而非的謠言和刻薄殘忍的人身攻擊,侵犯公民基本權利,違背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規范;網絡謠言的盛行,網絡暴力的濫用和頻現,也正將全民輿論推向暴力化、情緒化甚至極端化的歧途。當務之急,必須要用法律規范網民的行為,嚴懲謠言的散布者,凈化網絡環境。3、網絡文化人才缺乏人才是網絡文化繁榮發展的關鍵,由于我國網絡文化基礎薄弱,雖然每年能培養一些專業人才,但由于在政策上沒有相應的有效促進機制,不能為網絡文化人才的繼續教育、培養和深造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得人才流失嚴重。很多優秀人才認為國內的環境不太適合其發展,他的才能得不到施展,因此選擇到國外發展。高級研發、復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已成為我國網絡文化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隨著我國網絡文化潛在的消費能力日趨加強,與此相關的人才匱乏現象將會日益突出。例如中華英才、前程無憂等人才網站的游戲職位的統計數據顯示:滬上游戲公司平均每月的游戲人才招聘信息接近2000個,招聘人數超過20000人次。目前國內專業網絡游戲技術人員僅3000多名,網絡人才缺口很大。綜上所述,要使我國網絡文化積極健康發展,必須解決以上問題。

1、網絡文化要有正確的引導思想網絡文化產品不同于一般產品,它直接作用于精神領域,關乎人的心靈世界,關乎民族的精神面貌,關乎社會的文明進步。對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生產要進一步加強正確引導。導向正確了,網絡文化就能健康發展,人民群眾就能長期受益。堅持正確導向就要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靈魂。文以載道,詩以言志。對于網絡文化產品來講,思想觀念、精神追求、價值取向是根本。網絡文化產品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還要追求社會效應,擔負起社會的責任。不能僅僅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為了迎合少數人的低級趣味,在網絡文化中摻雜一些暴力的、色情的文化垃圾,腐蝕我們的思想和心靈。網絡文化發展中,一定要堅持正確的引導,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展現給社會,展現給世界。2、加強網絡文化管理體制建設一要健全網絡文化的管理體系。前文講過,網絡文化的“多頭管理”,導致了在網絡文化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出現“缺位”和“錯位”的現象,出現問題相互推諉。因此,在網絡文化管理過程中首先要有一個專門的系統的管理機構。二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進網絡文化法制化管理進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質量,把網絡管理的立法工作納入到國家整個法制建設的框架中去思考設計;其次要跟蹤網絡文化的最新動態,加快立法進程,使網絡文化建設盡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嚴格執法,對網絡上的違規違法、經濟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保障國家的網絡文化安全。3、網絡文化的繁榮健康發展必須有先進的核心技術作保障網絡文化的載體是互聯網,網絡本身就一種高科技的文化平臺,高科技的文化技術發展可能會給網絡文化的發展帶來威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消除這些威脅。因此,技術在防范網絡文化的偏向問題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技術手段對網絡文化進行管理,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信息技術產品的監控與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強網絡安全體系建設,通過研制和開發先進的防范病毒傳播和破壞計算機系統的軟硬件技術,建造防火墻,啟用分級過濾軟件,對網上內容進行甄別,將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以及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網站予以屏蔽、過濾。因此,掌握了先進的互聯網核心技術,可以在技術層面給網絡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使網絡文化健康繁榮發展。4、要培養一批投身于網絡文化事業的專業人才網絡文化人才包括網絡建設人才和網絡管理人才,人才的匱乏是網絡文化發展的瓶頸。從數量上有欠缺,并且人才的培養也不平衡,高端的人才稀缺,中低端人才需求量也是非常搶手。在網絡人才的的培養上,首先要考慮到對學生網絡文化創意的培養、技術、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技能,形成一支與市場相適應、適合開發的和與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網絡文化建設隊伍。其次,就是要改善人才成長化境,從培養的機構、政策和環境等方面為網絡文化人才培養提供良好條件。再次,就是要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從業人員的管理機制,積極的吸引國內外產業文化運作方面有經驗、高水平的高端人才。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完善網絡空間的教育與現實教育的融合和一體化的教育建設,進一步加強人民利用網絡的能力和網絡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