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我國國際私法發展歷程

時間:2022-03-01 12:55:00

導語:剖析我國國際私法發展歷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剖析我國國際私法發展歷程

一、艱難曲折的過去新中國成立以后,國際私法在新的基礎上,歷經了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

(一)起步與建立階段(1949一1965年)在這一歷史時期,中國涉外民事關系較少,涉外民事案件更少。國際私法的國內立法步子比較慢,只有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規范和程序方面的規范,沒有法律適用方面的規范。國際私法作為一門理論學科雖已建立,但當時主要模仿前蘇聯的模式。這一階段的發展聯系中國的實踐較少,存在著簡單化,沒有中國特色。究其原因:第一,中國的對內對外政策的便然。新中國建立前夕,‘提出了新中國將要實行的對內和對外政策:1.“另起爐灶”,即同舊中國的對內對外政策徹底決裂;2.“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當時主要是倒向前蘇聯一邊;3.“掃打干凈屋子再請客”,即注重國內事務,清除帝國主義的殘余勢力。第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企圖扼殺新中國的結果。為了把新中國置于死地,政治上美國對新中國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經濟上對新中國實行全面的封鎖和禁運。軍事上對新中國實行軍事包圍和武裝威脅。此外,當時新中國專門研究國際私法的人比較少,而國內問題眾多,國際私法并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研究不夠充分。

(二)停滯與夭折階段(1966一1976年)這一期間,國際私法無論在立法還是理論研究上都是空白,連剛剛建立起來的國際私法都全部夭折了。其原因:第一,法律虛無主義的影響。由于極左路線的干擾,國際私法作為適用外國法的一個法律部門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第二,中國的外交步入了低谷。6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承受了美、蘇兩個超級帝國的雙重壓力,涉外民事關系相當少。第三,中國的對外貿易停滯不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當時的涉外民商事關系。

(三)恢復與深入階段(1977一2000年)從1977年起,在二十余年的時間里,無論在立法上,還是理論研究上,中國國際私法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陸續地頒布了一系列民商事法律,形成了一個以憲法為指導,法律(狹義)為主體,條例為輔,大量的司法解釋為補充的四層次的法律體系。中國政府在國際私法領域的國際立法與協作方面也開展了許多工作,取得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在韓德培先生倡導下,國際私法學的研究逐步得到了重視并走向了繁榮。這段時間國際私法之所以發展得如此之迅速,是因為:第一,對外開放政策的確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了對外開放的政策,并且確定為一項長期不變的32基本國策。對外交往的迅速增加,必然產生大量的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也必然產生大量的涉外案件。這就客觀上要求中國不僅要加速立法,而且理論研究要深人。黨的“十四大”明確指出了要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雄偉目標。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就必須完善和健全中國的國際私法。第

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國真誠地希望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一切國家友好相處,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從70年代起,中國的外交開創了新的局面,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得到普遍改善。中國在世界上朋友越來越多,同世界各國的交往也越來越頻繁,涉外民事法律關系成倍的增長。隨著中英、中葡關系的正常化,中國認為解決香港、澳門的時機已經到來,于是中國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新構想,根據這一構想,中國順利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門,中國從此出現了區際法律沖突問題。

二、努力奮進的現在

(一)成就與問題經過二十幾年發展,國際私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國際私法立法上,條文越來越多,幾乎涵蓋了國際私法的所有領域。在國際私法理論上,學者的研究不斷深人。但是,我國國際私法仍然是法制建設中的一個相當薄弱的環節,和我國刑法、民法等相比,嚴重滯后;和美國、瑞士等國相比,嚴重落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立法指導思想方面。立法指導思想保守,思想解放不夠,受計劃經濟體制和屬地主義的影響明顯,產生了法律制定宜粗不宜細的立法思想。

第二,立法模式方面。我國國際私法在立法模式上,仍然比較落后。目前仍然主要采用分散的立法形式,基本上是根據立法或司法部門感到什么是最需要或認為條件成熟按塊塊模式進行立法。

第三,立法內容方面。我國國際私法除《民法通則》的規定外,還散見于幾個不同層次的法律法規之中,造成了立法上的許多不必要的重復,法規之間相矛盾的現象。

第四,立法技術方面。中國國際私法立法技術上,尚不成熟,許多規定只點到為止,或僅規定某一方面,缺乏應有完善性、可操作性。

第五,理論研究方面。中國目前很少有人形成自己完整的國際私法理論,國際私法的某些基本問題沒有深人下去,國際私法學的研究方法還比較落后,沒有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和新方法,國際私法的研究人員和發達國家相比較仍是極少的,國際私法的資料仍然相當缺乏,沒有做到資源共享。與國內的民商法、刑法等學科相比國家在國際私法學的理論研究的資金投人還是比較少的。

(二)挑戰與機遇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國際私法的發展面臨著許多挑戰,而這些挑戰同時又給國際私法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機遇:第一,新科學技術革命對國際私法的挑戰。Internet是全球計算機信息和通訊資源的綜合體,由此形成的“網絡空間”是指為人們提供各種信息活動的場所,是相對獨立的非物理空間。其具有虛擬性、全球性、管理的非中心化、知識產權和電子商務三大領域。Internet的產生與發展對國際私法現有的連接點、法律選擇方法、準據法、管轄權、國際民事訴訟送達、取證等制度形成了強有力的挑戰。第二,全球化對國際私法的挑戰。在國際私法領域里,有學者提出了國際私法趨同化問題。國際私法的趨同化對傳統國際私法產生了四個主要方面的挑戰:

1.國際私法的性質。

2.國際私法的功能。

3.國際私法的范圍。

4.傳統的國際私法的有關基本制度。

三、充滿希望的未來中國國際私法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我們每一位國際私法學者所關心的問題,而其發展必須是建立在當今的法律、經濟與政治基礎之上的。

(一)基礎與困難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極佳的內部環境為中國的國際私法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國際私法的發展存在兩大障礙:國內立法上的不夠重視和理論研究缺乏特色。

(二)完善與發展既然良好的國際國內環境,為中國國際私法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那么,我們必須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法典化是中國國際私法完善的標志。

第二,普法教育是中國國際私法完善的基礎。

第三,加強理論研究,培養中青學者是中國國際私法完善的保障。

第四,借鑒外國先進經驗,積極參加國際私法的統一化運動是中國國際私法完善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