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伐林木犯罪治理困境與突破路徑
時間:2022-08-02 10:48:16
導語:濫伐林木犯罪治理困境與突破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典型案例剖析
典型案例一,陸某砍伐自種樹木,構成濫伐林木罪。2017年6月,陸某在未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的情況下,與其妻子黃某攜帶油鋸和柴刀到其自家林地內砍伐八角樹,后將砍伐下來的木材裝運到鎮上出售獲利。經有關單位鑒定,采伐林木的面積為0.3364公頃,采伐方式為皆伐,被采伐林木蓄積量為19.3立方米。案發后,陸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經法院審理判決,陸某系自首,有退贓表現。陸某的行為構成濫伐林木罪,判處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典型案例二,何某砍伐自購樹木,構成濫伐林木罪。2018年10月,何某購買劉某位于橫縣“正沖嶺”和“蛇獅嶺”的兩片桉樹木。隨后,何某向橫縣自然資源局申請采伐上述桉樹木的采伐許可證。在橫縣自然資源局還沒有批準采伐許可的情況下,何某于2019年4月開始聘請他人采伐上述桉樹并對外進行銷售。經有關單位鑒定,認定被采伐的樹種是巨尾桉,采伐面積為1.56公頃,蓄積量為176立方米。案發后,何某主動到案公安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未經辦理林木采伐許可證采伐林木的事實。經法院判決,何某未經林業主管部門批準并核發采伐許可證,濫伐林木,數量巨大,其行為已構成濫伐林木罪,依法判處何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并處罰金三萬元。從上述兩個典型案例可知,違反森林法規規定,實踐中常見的是應辦證的未辦證,或者在未得證前就實施砍伐林木的行為。危害后果要達到數量較大的程序。上述兩個案例的情形,在廣西較為常見,這也導致濫伐林木犯罪在廣西的發案數量較大,在全國范圍內也名列前茅。在多次強調“生態保護”的背景下,如何化解廣西濫伐林木犯罪治理的瓶頸,是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研究課題,有必要就此展開深入的探討。
二、廣西濫伐林木犯罪的治理困境
廣西濫伐林木犯罪案件高發且治理效果不佳,既存在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存在主觀因素的作用。通過對廣西濫伐林木犯罪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將為化解此難題提供可靠依據。(一)廣西林木資源豐富為濫伐林木犯罪高發的客觀因素。廣西是林業大省,在我國,是相當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廣西自然條件適合林木資源的發展,林業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天然優勢。在林業產業層面,多項關鍵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廣西林木資源豐富,成為了濫伐林木犯罪頻發發生的客觀條件。從廣西濫伐林木犯罪案件的發案區域來看,案件集中在河池地區、百色地區和桂林地區,上述行政區域林業資源集中,且規模不一的林木加工廠較多,在日常的監管上也存在一些難點。從地理條件上來看,上述地區屬于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林木資源對于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制于喀斯特地貌的地理特點,道路建設的費用較為昂貴,導致林區的交通條件相對較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當地林地資源破壞的情形。簡單來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經成為了當地居民的習慣。在需要建房、需要用錢的時刻,多會考慮將自己種植的樹進行砍伐牟利,或者將自己種植的樹進行販賣,由購買者進行處理。這也就回歸到我們上面列舉的兩個典型案件。為了切實維護林區生態的平衡,有必要通過多種手段豐富當地居民的收入方式和收入總額。(二)行為人追求經濟利益為此類犯罪頻發的主觀要素。其一,當地居民在給自己建筑房屋或者修繕房屋時,會涉及砍伐林木的問題。根據《土地法》的相關規定,砍伐宅基地門前屋后的零星樹木,是法律所允許的。但在司法實踐中,一些居民為了種植經濟作物,將家附近的樹木成片進行砍伐,導致林木資源的破壞。其二,外來木材收購商,通過金錢的利益誘惑,誘導當地居民為自己砍伐林木資源,加劇了廣西濫伐林木犯罪刑事治理的緊張局面。在相關的案例中我們發現,當地居民為木材商販提供勞動力,拿到手的收入大多就幾十元至百余元,收入較低。這一方面還是回歸到如何豐富當地居民經濟收入方式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對外來木材商販不法行為的追責問題。其三,由于木材具有的經濟價值,圍繞著木材采伐許可證的審批引發的腐敗問題亦引人關注。通過廣西紀委監察官方網站了解到,一些政府官員收受不當利益,為木材生意人開坡綠色道路,這不僅加劇了廣西環境保護的緊張局面,而且侵犯了公務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對此,有必要通過林木資源的利益鏈條,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專項治理行為,并通過制度設計形成有機體系,為廣西林木資源保護提供制度支持。
廣西濫伐林木犯罪高發,嚴重制約了廣西生態保護、綠色經濟發展的進程,通過治理手段的提升,將促進廣西濫伐林木犯罪的懲治與預防。(一)提高林木資源普法宣傳的成效。從上述原因分析可知,當地居民經濟偏低、法治意識較弱,明顯制約了廣西生態保護工作的成效。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其一,繼續深入推進生態扶貧的力度,提升林區當地居民的收入方式和整體收入??可匠陨娇克运晳T的養成,既說明了當地居民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性,又說明了當地自然資源保護工作的困難程度。轉變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看,還是得從經濟收入層面著手。從實踐的經驗看,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諸多成效,在廣西貧困地區的民眾在黨和政府的引導和幫助下,通過種植經濟作物、飼養家禽家畜,經濟收入方式和整體收入水平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在生態扶貧工作的新階段,將取得良好成效的工作機制形成制度,將生態扶貧生態化。其二,將生態保護普法教育常態化、趣味化。在生態保護的普法過程中,應當避免一概而論、千篇一律的宣傳方式。廣西是少數民族聚集的自治區域,多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慣法,而習慣法中多規定有生態保護的條文。對此建議,可以將本地區、本民族固有的生態保護規定和傳統,納入到生態保護普法的宣傳資料中去。對于濫伐林木犯罪而言,應當加強樹木類型的宣傳,哪些樹木屬于國家保護的類型,哪些是經濟作物,以及砍伐不同類型樹木的法律后果,都是當地居民相對欠缺的知識。具體而言,通過手冊、視頻、歌曲等當地居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生態保護的理念、做法灌輸給當地居民。進而形成良好有序的生態保護整體氛圍。(二)加大對林木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從2015年起,廣西司法機關和自然資源有關部門簽署了協同機制的文件,在實踐層面提升了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的刑事判決數量增長可以看出,廣西在2015年至2019年,提升了對濫伐林木犯罪的查處力度,有關的單位和個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說明,廣西司法機關在治理濫伐林木犯罪層面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式執法弊端。濫伐林木犯罪不僅嚴重侵害刑法所保護的利益,而且嚴重危害廣西稀少的農用地資源。濫伐林木犯罪屬于環境犯罪的一種,是廣西環境犯罪治理中的重點矛盾。環境犯罪不同于常見的人身權益犯罪和財產權益犯罪,環境犯罪導致的危害后果既有近期的、可見的,也有長期的、難以預見的。因此,廣西司法機關和有關部門有必要持續加大對濫伐林木犯罪的打擊力度,強調法律的及時性、有效性和權威性,依法及時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此外,為積極踐行提出的“生態保護”的重要指示,切實保護廣西林木資源,有必要加強對林木資源保護的監督和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海,史強.民族地區環境問題的刑法思想初探——以壯族“那文化”為視域[J].學術論壇,2012,(1):76.
[2]焦艷鵬.生態文明視野下生態法益的刑事法律保護[J].法學評論,2013,(3):43.
作者:雷燦榮 單位:廣西法順律師事務所
- 上一篇:林木資源犯罪非刑罰工作措施
- 下一篇:夫妻共同債務與司法解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