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面共犯的建立及特點

時間:2022-09-01 10:54:00

導語:片面共犯的建立及特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片面共犯的建立及特點

一、引子

片面共犯是從外國刑法理論中引入的一個新概念,是指二個以上的行為人共同針對同一犯罪對象,但只有一方存在共同犯罪的故意,另一方則無此犯意的情形。關于片面共犯的定義,刑法理論上主要有二種表述:(1)“所謂片面共同犯罪,又稱片面共犯,是指共同行為人的一方有與他人共同實施犯罪的意思,并協力于他人的犯罪行為,但他人卻不知其給予協力,因而缺乏與其共同實施犯罪的意思的情形”。1(2)“片面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加功于犯罪時,但只有其中一部分人具有共同實施或共同加功的意思時,對這種加功者的稱謂。”2可見,對片面共犯有二種理解,一種是理解為一種犯罪情形,另一種是將其理解為對某種犯罪人的稱謂,作者在此將片面共犯作前一種理解,即將其視為一種犯罪情形。作者認為,由于片面共犯的問題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沒有達成統一認識,有必要進一步探討,作者將從片面共犯能否成立、成立的范圍以及構成特征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二、關于能否成立片面共犯的爭論

關于能否成立片面共犯,國內外有肯定說和否定說二種見解。持肯定說者認為應當承認片面共犯,其理由主要是(1)根據各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況,可以而且應該對各共同犯罪人的認識因素實事求是地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全面共犯和片面共犯之間并非共同故意有無區別,而是共同故意形式的區別,也即全面共犯和片面共犯在故意內容上只有量的區別而無質的差異。(2)一定的刑法理論總是為實踐服務的,并且司法實踐是檢驗刑法理論的標準,實踐中確實存在片面共犯的案例,如果否認片面共犯,就失去了追究片面共犯的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日本刑法學者牧野英一就認為:“共同加功的意思屬于犯人心理的事項,其互相交換或共犯者的雙方有無交換,不過是外界的事項,所以我們認為,作為共犯的主觀要件的這種意思,即使在其片面場合也可成立,在該場合對于有這種意思的一方,產生共犯的效果?!?國內的如馬克昌也認為:“暗中給予實行犯實施犯罪以幫助,應以片面共同犯罪論處”。4持否定說者認為片面共同犯罪根本不存在,其理由是(1)在片面共犯的情形中,只存在片面聯系,從實行犯的角度看,行為人之間并無主觀聯系,既然沒有主觀聯系,就沒有共同故意,也就沒有共同犯罪。(2)認識是產生意志的前提,沒有同一認識就沒有共同意志可言。(3)主張片面共犯成立的人是以共同行為為標準,而忽視了主觀聯系這一標準,這是客觀歸罪的反映。如日本刑法學者植松正就說:“共犯以共犯者間的意思聯絡為要件,所謂片面共犯,由于欠缺共犯成立的重要條件,作者認為應當完全否定它。”5國內刑法學者蒲全方也持否定說,其認為:“在暗中幫助者單方實行幫助而被幫助者全然不知的情況下,更突出地表現出個人犯罪的特征,而不具有共同犯罪的特征?!?

作者認為,片面共犯是存在的,在完全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都有著完全的共同犯罪的故意,即彼此知道自己是與他人互相配合而共同實行犯罪,其故意是一種“強勢性”的故意。但是,如果一方沒有共同犯罪的故意,而另一方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并有配合他人實施犯罪的行為。站在有共同犯罪故意一方的立場看,其主觀上有與他人共同實施犯罪的故意,客觀上有配合他人實施共同犯罪的行為,根據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完全符合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只是因為其與他人在主觀上的聯系不全面,是一種弱勢的聯系故意,是單方面的意思表示,故應按片面共犯論處。在國內外刑法學者中持否定說的,其否定的也只是“片面共犯”這一稱謂,對于“片面共犯”這一犯罪情形的存在并沒有異議。

作者同時認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普遍性與特殊性,相對于完全共犯來說,片面共犯就是事物的特殊性,我們為什么要用完全共犯的共犯形態來限定片面共犯呢?片面共犯就是片面共犯,不是完全共犯,片面共犯的理論也并不違背共同犯罪的理論基點,即共同的主觀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為,既然片面共犯的一方有與他人一起犯罪的意思,又有與他人共同犯罪的行為,作為有共同故意的一方,其已經認識到自己不是獨立進行犯罪,而是在與他人一起共同犯罪,并且其行為實際上處于與他人相互聯系之中,為什么就不具備共同犯罪的條件呢?

三、關于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圍

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圍如何,理論界主要有四種不同的看法(1)片面幫助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實行犯說。如我國刑法學者張明楷認為:“在片面合意的共同犯罪中,不僅幫助犯和教唆犯可以構成片面共犯,實行犯也可以成為片面共犯”。7(2)片面實行犯和片面幫助犯說。如日本刑法學者佐千仞既肯定片面實行犯的存在又肯定片面幫助犯的存在。8(3)片面幫助犯和片面教唆犯說。(4)片面幫助犯說。如臺灣刑法學者高仰止認為:“幫助不知情共犯者,共同實行犯與教唆犯皆無片面共犯可言,只有幫助犯始有片面共犯之情形發生。”9作者認為:在教唆犯罪中,如果僅有教唆犯知道他是在與被教唆者共同實行犯罪,而被教唆者并不知道有人在教唆他犯罪,而是以為他只是偶爾受到某個人的言行的啟發,然后單個人實施了犯罪,既被教唆者不知道是被人教唆,這種情況是無礙于共同犯罪的成立的,對于教唆者來說只要以被教唆者實施的犯罪論處即可,因此不能成立片面教唆犯。綜上,對于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圍,作者認為只有片面幫助犯才能成立。在暗中故意給予實行犯以幫助,在社會生活中并不少見。

四、關于片面共犯的構成特征

由于片面共犯只限于片面幫助犯,作者認為片面共犯具有如下特征:

(一)從主觀上看,片面共犯具有主觀故意的單向性、直接故意性。(1)片面共犯的犯意聯絡是單方向的,即一方在知道他方實施犯罪的情況下,也暗中參與、幫助他方完成犯罪行為,而他方仍按自己的方式完成犯罪行為,而對一方的參與全然不知,這種行為人之間僅具單方認識的片面共同故意,并非沒有主觀犯意聯絡,而只是主觀聯絡的特殊性,即單向性。(2)完全共同犯罪的犯意聯絡可以由直接故意構成,也可以是間接故意,而對片面共犯來說,一般只能是直接故意,因為片面共犯是一廂情愿地參與并實施犯罪,其目的就是通過自己的直接幫助行為以促成犯罪的完成,因此片面共犯的故意一般是直接故意。

2、從客觀行為上看,除實行犯的實行行為外,片面共犯必須具有幫助行為。片面共犯的幫助行為從本質上講是一種非實行行為,僅對實行行為起制約、補充和從屬作用。11片面共犯的幫助行為也必須與實行犯的實行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行為對于實行行為的實施或完成具有實際的影響力,即幫助行為與實行犯的意思必須一致。片面幫助行為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1)從表現形式上看,片面共犯的幫助行為主要是物質性的、有形的幫助,也有非物質性的、無形的幫助。典型的物質性的、有形的幫助,如片面共犯為實行犯提供兇器、資金、犯罪場所等。物質性的、有形的幫助行為客觀上能被實行犯利用,進而實行其犯罪意圖。非物質性的、無形的幫助行為是精神上或心理上的內容,其增強、鞏固實行犯的犯意,從而促進犯罪的實施或完成,為實行犯提建議、想辦法、撐腰打氣、喝彩就是典型的無形幫助。(2)從作為方式上看,片面共犯的幫助行為主要以作為的方式實施。根據前述分析,由于片面共犯主要由直接故意構成,由于直接故意是一種希望的、積極追求的故意狀態,與其行為方式相聯系,片面幫助行為也只能以作為的方式實施,當然這也不否認實踐當中不作為方式的存在。(3)從時間上看,片面共犯的幫助行為可以在事中進行,也可以在事前或與實行行為同時進行。事前幫助是指在實行犯實行行為之前,單向性地暗中給予幫助,給實行犯提供便利的行為。

五、結束語

共同犯罪是刑法實踐中一種特殊的犯罪形式,而片面共犯又是其中的一個特殊問題,片面共犯能否成立、成立的范圍如何,以及其構成特征又怎樣,應取決于刑法關于共同犯罪的一般特征以及實踐中處理共同犯罪的客觀要求,鑒于此,作者認為,片面共犯是能夠成立的,它的范圍應限于片面幫助犯,其構成特征也應從主觀故意和客觀行為二個方面來考察。片面共犯的問題既有理論依據,又有實踐基礎,應為我國司法實踐所接受,而且對于指導實踐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