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工程灌木景觀配置及栽植技術研究

時間:2022-09-25 12:54:50

導語:園林工程灌木景觀配置及栽植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園林工程灌木景觀配置及栽植技術研究

摘要:以廈門醫學院周邊及灌口中路兩側綠化提升改造工程為例,深入研究了廈門地區適宜的灌木植物種類,分析了灌木景觀配置方法,并詳細闡述了灌木植物栽植技術要點,以期為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園林工程;灌木;植物景觀;配置栽植技術

在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是景觀營造的重要元素。根據科屬和生態習性劃分,園林綠化工程植物資源包括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其中,灌木是重要的植物資源,在植物造景中起著銜接、分割空間和植物群落搭配的重要作用[1]。合理的灌木配置,能夠使園林綠化達到“宛如天成”的景觀效果?;诖?,本文以廈門醫學院周邊景觀建設中的灌木配置為例,就城市主干道綠化工程中的灌木配置及栽植技巧進行分析,為同類工程提供參考依據。

1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廈門醫學院周邊及灌口中路兩側綠化提升改造工程,起點位于廈門醫學院周邊及灌口中路,綠化種植面積19974m2,主要種植苗木有大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馬尼拉草等,配套有智能灌溉系統。工程施工前,現場土地已整平處理,立體條件符合灌木栽植要求,施工機械就位,勞動力根據現場施工進度平衡調度,滿足灌木栽植技術要求。

2廈門市灌木資源及配置方式研究

2.1廈門市灌木資源。廈門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熱帶、亞熱帶植物生長。在灌木選擇與配置時,應優先選擇根系發達、抗性強、病蟲害少的植物。本工程為道路綠化工程,灌木用于分車帶、人行道綠帶,主要起視線遮擋、防眩光和防塵降噪的作用[2]。根據灌木功能需求和觀賞性需求,依據《廈門市道路綠化常用植物指引》推薦樹種,本工程選用的灌木共計33種,包括開花灌木(三角梅、雞蛋花、紅花雞蛋花、扶桑、軟枝黃蟬、硬枝黃蟬、夾竹桃、龍船花、紅絨球、鴛鴦茉莉)、色葉灌木(變葉木、紅車、黃金榕、黃金寶樹、紅背桂、俏黃櫨、朱蕉、紅桑、彩葉扶桑、花葉假連翹、紅花檵木)、常綠灌木(鵝掌柴、福建茶、千頭木麻黃、非洲茉莉、棕竹)、香花灌木(九里香、四季桂、茉莉花、大花梔子、含笑、米蘭)等。2.2灌木資源配置設計。本工程結合道路植物景觀功能性要求,分別從分車道綠帶、行道樹綠帶、交通島綠帶設計等方面進行植物景觀配置。(1)分車道綠帶設計。分車道綠化設計主要起車輛分離、視線遮擋、防眩光的作用,要求植物景觀整齊一致。道路中間行車道綠帶以常綠灌木為主,輔以高大喬木,起到遮擋相向行駛車輛燈光的作用,灌木高度為1.5m,采用香樟、欒樹、小葉榕等喬木列植方式??紤]到分車道喬木多為常綠喬木,顏色單一,以黃花夾竹桃、海桐、非洲茉莉、金森女貞等灌木叢植方式配置(如圖1所示),起到點綴、烘托的作用,實現緩解司乘人員視覺疲勞的效果。分車綠帶寬度為1.5m,以灌木為主,人行橫道與道路出入口斷開分車綠帶采用通透配置模式。(2)行道樹綠帶設計。行道樹主要起防護、隔離行人與車輛的作用。為確保安全行車,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行道樹綠帶采用通透式配置模式,喬木枝下高度大于3m,且栽植點距道路邊緣超過1.5m,灌木高度為0.6m,確保行人和車輛視野開闊。行道樹綠帶灌木采用鵝掌柴、福建茶、千頭木麻黃等常綠灌木和紅花檵木、變葉木等彩葉植物(如圖2所示),形成連續綠帶,滿足行車安全和行人安全要求。行道樹綠帶灌木配置主要為列植、叢植方式。列植即綠帶灌木成列栽植,多個灌木品種相互交錯,形成行道樹綠帶背景[3],與喬木、地被植物形成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叢植是指在行道樹綠帶中以喬木作為構圖主體,以灌木圍繞喬木構圖,形成襯托、呼應的作用,闡述輪廓起伏的藝術效果。(3)交通島綠帶設計。交通島綠帶植物配置起導向增強作用,在行車視距范圍內采用通透式配置模式。采用孤植花灌木和喬木的形式,形成疏朗、開闊的綠化效果。交通島綠帶采用孤植三角梅、扶桑、龍船花、紅絨球、鴛鴦茉莉等開花灌木(如圖3所示),配植變葉木、黃金榕、紅背桂、紅桑等觀葉灌木,起到烘托、配色的作用,形成色彩鮮艷、導向作用顯著的交通島綠帶景觀。在交通綠島設計時,采用孤植+群植灌木的方法,以單株栽植或十幾株灌木成片栽植,即保障了司乘人員和行人視野,同時起到良好的防風、防塵和改善環境的作用。

3灌木栽植技術要點

3.1場地準備。本工程由于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內容較為繁雜,施工現場移交綠化施工時遺留較多砂石料等廢棄物,導致部分路段土質堅實,pH值升高,不符合喬木、灌木栽植條件。因此,針對部分路段進行了整平、改良處理。根據灌木栽植深度,翻耕40cm并置換農田土、熟土,在置換前均灑一層腐熟有機肥,滿足灌木生長肥力要求。由于現場置換土質黏性較高,為提高栽植土排水透氣性,摻入20%~30%的細河砂、泥炭土,提高栽植土通氣性。3.2地被植物挖掘與運輸。為降低灌木挖掘、運輸和栽植過程損傷,大規格灌木均采用帶土球起苗、運輸和栽植方式。土球直徑為灌木高度1/3,厚度按球徑80%控制。灌木起苗后,及時裝車運輸,采用直立裝車方式。由于灌木土球較小,可碼放2~3層,土球之間排碼整齊防止搖晃。3.3測量放線。根據設計要求,按施工圖紙在現場測量放線,定出灌木栽植位置和栽植數量,并明確灌木栽植方式,包括列植、叢植、孤植等信息。針對叢植灌木,采用熟石灰在現場定出分格線,以便于施工人員合理控制栽植密度和株距。3.4灌木栽植施工。灌木運輸到現場后,由于受交通、場地、人工等因素影響不能及時定植,施工單位先對灌木進行假植處理。在行道樹綠帶內開挖一條橫溝,深度為40~50cm,將灌木逐株斜排置于溝內,傾斜角度為30~45°,使灌木枝葉向行道樹綠帶內傾斜,并逐層覆土,將根部埋實。掩土完畢后,適當澆水保濕。符合栽植條件時,將假植苗取出放入栽植穴內,定好方向并移動土球,不得搖動樹干,確保灌木直立。灌木定位、穩定后,將土球包裝物剪斷取出,并覆土填實,填實過程中注意保持土球完整。3.5澆定根水。灌木栽植完成后,為促進灌木根系生根固定,及時澆灌定根水,定根水中按1∶400兌入生根粉,以澆透、澆足為宜。栽植后7d內,澆水次數以2~3次為宜,并加強培土、排水和通氣管理,促進灌木生根,防止出現死根、爛根等問題。

4灌木植物養護管理

本工程灌木植物種類均為廈門市鄉土植物,適應性較強,栽植后按常規養護管理即可。4.1適當補植養護。本工程為廈門醫學院周邊及灌口中路綠化提升項目,周圍人流量較大,對綠化環境要求較高,且灌木受自然環境、車輛通行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出現植株死亡現象。結合廈門市城市綠化管理要求,加強養護管理,重點對死亡、生長不良的灌木進行更新、補植和養護管理等工作,確保綠化提升工程項目景觀效果。4.2日常養護管理。由于廈門市自然降雨較多,澆水養護視自然降雨間隔情況,遇高溫干旱天氣適當澆水即可,可采用市政綠化車噴灌方式進行養護管理。同時,根據灌木生長特性,為滿足灌木快速生長要求,采用葉面噴施法加強養護管理。春季、夏季每月噴施葉面肥2~3次;秋季、冬季各施越冬肥和返青肥一次。必要時,結合灌木生長情況施加有機肥和復混肥作為底肥。4.3灌木修剪。灌木主要作為行道植物景觀,除加強植物景觀營造和保持外,還應當加強修剪整形,防止分車道綠帶和行道樹綠帶內灌木伸出至車道內,影響司乘人員視線,以免造成行車安全事故。施工單位應以行車道和分車道路緣基準為控制線,加強灌木枝葉修剪,防止灌木阻擋司乘人員視線,確保道路通行安全。4.4病蟲害防治。針對灌木常見病害,如葉斑病、褐斑病、煤污病、白粉病等,采用硫酸銅、惡霉靈、三唑酮等稀釋液進行防治處理。針對常見病蟲害,如蚜蟲、螟蛾類、蚧殼蟲等,采用甲維鹽、毒死蜱、噻嗪酮等稀釋液葉面噴施處理。

5結語

在城市園林景觀建設中,灌木作為重要的植物景觀資源,其選擇和栽植管理直接影響園林景觀觀賞體驗。在園林建設中,建設單位應結合園林景觀定位和功能特點合理選擇灌木植物種類,并加強灌木栽植管理和養護管理工作,豐富園林景觀生態多樣性,提高植物群落配置合理性,營造生態、自然、和諧的植物景觀。

參考文獻

[1]李磊.城市發展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觀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4.

[2]江勝利.杭州地區常見園林綠化植物滯塵能力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2.

[3]孫志勇.天津市道路綠地植物多樣性分析及優化對策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2.

作者:王煒俊 單位:廈門卓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