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及施工問題研究

時間:2022-08-12 11:12:01

導語: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及施工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巖土工程勘察設計及施工問題研究

摘要:巖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質問題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在施工建設前,需要相關勘察設計人員做好詳細的實地考察工作,保證巖土工程建設高效開展。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巖土工程施工中水文地質常見問題,分析巖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評價的要點,最后提出有效解決水文地質危害的措施,以期提升勘察設計水平,推動巖土工程在預期時間內完工。

關鍵詞:巖土工程;勘察設計;水文地質;地下水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各項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做好地質勘察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工程質量,減少實際施工偏差。巖土工程作為建筑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工程項目建設效果。因此,相關工程建設單位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中水文地質情況的勘察,加強對影響巖土工程施工建設的分析,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建設的安全性、科學性。

1巖土工程施工中水文地質常見問題

1.1水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1.1.1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帶來嚴重工程危害,導致土壤松散,致使承載力下降,若地下水位超過地基設計值,會引發不均勻的沉降問題,造成建筑工程不同程度的裂縫、歪斜等。地下水位頻繁地上升,會造成流砂和管涌現象,影響整個土體結構變化,難以推動巖土工程的施工進程。通常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環境,大規模的降水導致水位上升,從而影響建筑物質量,部分土層可能出現液化現象,對巖土工程建設的危害性大,加劇工程施工難度。1.1.2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主要與人類對地下水的頻繁開發有關,加劇了地質環境的危害,由于人類開發活動頻繁發生,致使水位下降速度加快,引起嚴重的地質危害,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均衡性,對巖土工程的安全性和工程質量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地下水位的升降變化導致巖土膨脹、變形,造成建筑工程地裂現象的發生,水位升降頻繁變化,破壞了土層結構,將土層中鐵、鋁等營養成分帶走,降低了土層的承載力水平,加劇工程建設危害,甚至威脅到人身財產安全。1.2地下水對巖土物理學性質影響。由于巖土工程的勘察和設計對施工環境的要求較高,需要根據巖土土層性質選取沙土、軟巖等類型的原材料。地下水的物理學性質變化,將對工程建設質量構成威脅。地下水中蘊含大量的無機鹽、礦物質會腐蝕巖層,外加土層承載壓力水平下降,孔洞較多,日積月累致使混凝土崩解。1.3地下水動水壓產生的危害。部分地層中存在天然水,正常情況下的水波動力較小,對地質危害性較小。由于人類的頻繁活動,加劇了地下水波動能力,在大規模的工程建設中,容易發生流沙現象,破壞巖土結構,無法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動水壓力一旦超過臨界值,將嚴重威脅到工程施工區域工況進展,管涌等現象的發生嚴重破壞土體性質,巖土工程施工建設的安全性難以保證。

2巖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質評價要點

2.1地質勘察分析。為保證巖土工程施工建設,相關水文地質勘察設計人員需要加強對構成巖土工程威脅性因素的綜合評價,掌握巖土土層構造情況,分析危害因素,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加強對石體情況分析,加強對工程施工建設的可行性思考。2.2評價工程地基類型。勘察人員對水文地質信息狀況了解后,要對數據信息進行對比分析,科學的、客觀的進行結果評定,結合巖土工程建設規模、高度、荷載情況等,對施工區水文地質現狀進行分析,做好工程防水、防滲處理,全面保障工程建設的安全性和科學性。2.3加強對地質水分腐蝕性的分析。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地下水進行抽樣檢測,合理分析地下水分中酸性離子數量,根據酸性離子數量判斷地下水的腐蝕程度。同時對土樣進行檢測,根據土樣腐蝕度進行結果評價,并制定地基處理方案,保證巖土工程建設的可行性。2.4評價巖土層破壞程度。由于動水壓力對土體結構造成一定的危害,容易導致水位的升降變化,尤其雨季,巖土結構在地下水水位升降過程中穩定性失衡,影響巖土的承載力水平,相關水文地質勘察人員在施工設計前要綜合考量巖土層的破壞程度。

3加強巖土工程中水文地質危害的應對措施

3.1明確制定勘察任務和目標,加強對地下水位的分析。水文地質信息為工程施工建設提供科學的依據,在實際勘察設計過程中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由于因地質災害因素帶來的工程事故頻繁發生,工程勘察人員需要明確了解施工區域的水質條件,掌握一手數據資料,明確進行勘察任務劃分,確保為巖土工程提供指導依據[1]。主要對水文滲透情況進行了解,加強對地下水位升降問題的危害性認識,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信息的對比分析,提升水文地質的評估能力。同時可以通過建立數據模型的方式進行勘察設計,加強對相關參數的分析和比對,充分掌握地下水變化規律,并在施工方案設計保障設計與實際施工的高度統一。結合工程實際制定科學有效的勘察方案,進行勘察技術規范,在勘察任務結束后,要進行科學的評價分析,對巖土勘察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2加強地下水質檢測,減少巖土工程施工風險。受傳統水文地質勘測工作模式影響,部分工程單位仍沿用以人工檢測方式為主的模式進行水質勘察檢測,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現代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需要積極引進先進的勘察手段,建立相應的數據信息庫,通過將原始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獲取勘測需要的信息數據,并進行數據歸檔,保證為后續的勘察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在各項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水質檢測手段也在不斷地創新發展,利用信息技術設備能夠有效提升水文地質的勘測效率,提升對施工地區水質檢測,包括水質的軟硬度,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根據檢測數據參數變化加強對問題的預防,全面保證施工建設的安全性,為巖土工程建設夯實基礎。3.3制定統一的水文地質勘察標準,減少動水壓產生的工程危害。相關施工單位需要制定嚴格的勘察制度標準,保證勘察工作有序、高效進行,合理制定勘察內容和勘察目標,在設計方案上劃分明確的界定,保證通過設計方案全面反映各項數據信息[2]。不斷提升現代化信息管理水平,采用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勘察信息的傳輸和接收,提升信息傳輸的時效性,建立信息數據管理系統,便于相關工作隨時檢索和查詢,提升勘察工作效率,促進巖土工程參與建設各方信息共享、共用,加強溝通和交流,保障巖土工程水文地質勘察工作高質量開展,推動巖土工程建設發展。由于地下水動水壓力問題帶來的工程隱患,在具體開展勘察設計工作過程中,要加強對此項問題的防護與具體施工方案設計,結合地質問題開展討論分析,及時調整設計方案中的不合理之處,減少水文地質隱患引發的災害問題,科學有效的開展工程建設實施計劃,加強施工合同中的具體技術要求、施工原材料、施工設備等規范性要求,保證工程建設的條理性。3.4總結規律,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相關水文地質勘察設計人員需要遵循自然環境規律,將研究重點放在水位變化上,深入實地進行勘察資料收集,探究土層變化規律,減少施工意外情況的發生,不斷提升土層的承載力水平。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在巖土工程施工建設前,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結合水位變化情況,根據區域含水量變化,采用抽樣的方式進行檢測,全面保證施工的穩定性,建立有效的地質勘察評價機制,加強對相關技術人員的施工行為規范,制定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充分考慮影響地質問題發生的因素,在巖土工程評價體系中,加強對各項參數的全面考慮,有效劃分相應的等級,保障水文地質勘察設計工作的合理性,為相關設計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3]。提升相關人員對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重視相關勘察人員的培養,積極調動相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全面落實勘察設計制度,推動工作進度。

4結論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中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是一項復雜性的工作,相關工程單位必須提高重視程度,做好工程施工危害性評價,相關勘察設計人員需要結合施工實際進行方案的制定,全面提升勘察數據的精確性和可行性,推動巖土工程施工建設,促進建筑行業健康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蘆霽.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與施工中水文地質探究[J].科學技術創新,2020(07):111-112.

[2]李全軍.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與施工中水文地質問題的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5(02):225-226.

[3]倫忠強.巖土工程勘察設計與施工中水文地質問題探析[J].價值工程,2019,38(35):18-20.

作者:林桂琳 單位:福建省閩中地質工程勘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