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發展的新思考

時間:2022-04-15 03:10:05

導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發展的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發展的新思考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概述

1.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定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指事業單位按照國家的政策、法規和財務制度的規定,有計劃地籌集、分配和運用資金,對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財務監督與控制,來保證事業單位計劃和任務的順利完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事業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資金進行合理籌集,以及科學有效的利用現有資產等方法進行增收節支,以此來提高事業單位的經營效率。2.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意義。(1)通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可以有效實現資產管理。在以往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我們一般并不在意實物資產與無形資產的管理,而只把目光放在貨幣資產上。通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改革,有利于促進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完善,同時也可以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最終,實現事業單位資產的效益。(2)通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可以順利發展各項事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上,要想實現其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財力做為保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根本任務就是按照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通過對資金的相應統籌與應用來實現其預算,從而促進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3)通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可以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事業單位在執行事業計劃和完成工作時,為了使資金得以合理籌集和節約使用,并實現最大的使用價值,就得運用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這一有效工具。在各項業務活動中,實現合理的資源配置,有效的開源節流,科學的精打細算,用較少的資源去取得較大的成果,并使其實現效益最大化,從而可以實現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增長。

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存問題分析

1.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近些年,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不斷地改進,但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很多財務領導對會計業務和資金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深刻,在實際資金運行過程中,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以及內部管理體制嚴重滯后等后果。在進行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中,沒有一個健全的財務制度去約束,會導致很多財務人員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而是出現了很多不良風氣。等、靠、要等舊的惡習使得財務人員開源節流的積極性很低。再加上財務人員嚴重缺乏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使得財務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同時,事業單位經濟責任的追究制度并不健全,財務監督機制薄弱,財務管理方法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2.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偏低。事業單位的大部分資金來源于財政拔款,事業單位人員的收入相對穩定,加上工作并沒有相應有效的激勵獎懲機制,這就使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在各項活動中不需要考慮相應的收益率,時間長了,往往會出現對財務工作應付了事的態度。一部分財務管理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其中有些人更是后來改行做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這就會出現財務管理水平低的現象。這些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對日益更新的相關財經法律并不了解,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程度有限,這就極大地降低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3.財務預算編制不合理。事業單位在做預算編制時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執行力度弱,執行進度緩慢,對預算缺乏約束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管理的有效運行。一般情況下,我們在編制預算收入前應當考慮上一年的情況,以上一年的數據作為基礎,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財務人員并不按照相應的制度來進行編制,例如,在編制中只是簡單按照基數加增量編制的模式來進行預算,這樣就會出現編制赤字預算的現象。而在績效考核方面,很多因素也影響了財務預算管理的可行性和科學性。4.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事業單位由于自身建設的力度不夠,在財務監督方面不健全。單位領導不重視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很多事業單位缺少內部監督機制的監督。而有些事業單位,雖然有相應的內部審計,但是擔任此重任的大多是一些不懂專業知識的人員,這就使得內部審計監督有名無實。正是因為單位缺少了這種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財務相關人員的財經法規意識淡薄,而無法保證財務管理信息的真實性。

三、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發展的有效措施

1.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行為。事業單位應在國家財務管理體制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單位發展的規范化、科學化的財務管理制度。在制定財務管理制度時,應先對現有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梳理,廣泛征求意見,得到認可后再正式出臺。在制度出臺后,要做好財務制度的貫徹和學習,正確的理解制度是執行的前提,避免因對制度理解的偏差而造成執行的誤差。同時,要建立財務制度的持續改進機制,保持制度的活力,財務制度在修改和完善時,要以事業單位的整體發展和大局為基礎,使資金流向更透明,資金落實更到位,同時借助現代化的財務設備和技術手段來推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改革。2.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建立考評機制。在知識經濟環境下,提高財務人員素質是做好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單位領導必須要加強財務相關知識的學習,明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發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其次,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在行業準入上,財務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通過從業資格考試,考試的設計上除了專業知識方面的內容,還要考慮相應人員的思想道德水平與法律意識。事業單位應當對財務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學習,更新相應的專業知識,使其適應財務知識的發展。最后,應當建立科學有效的考評機制。將績效考評管理運用于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管理當中,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人員可以淘汰,對于優秀人才予以獎勵。這不僅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整體提高,而且充分調動了積極性,從而改善單位整體的財務工作質量。3.強化科學預算管理,提高資金效率。預算管理是事業單位進行各項財務活動的前提和依據,也是保障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預算收支評價管理是通過編制科學合理的預算,嚴格執行預算,全面貫徹落實預算法,把事業單位各項收支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堅持零基預算收支分離,通過財政一體化信息系統全面實施國庫集中支付。首先,要處理好預算內資金與預算外資金之間的關系,保證單位的預算包括各項資金,促進預算內外資金結合使用。其次,要正確處理運行與業務發展支出之間的關系,先保證運行支出,然后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適當的安排發展性支出。最后,要正確處理重點性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的關系。在各項支出的安排中,應當分清主次,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來分配支出,以此發揮資金的最大效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4.完善財務監督機制,增強內審力度。為了保障事業單位更好地發展,必須加強財務監督機制的建設。及時查出隱藏在單位中的危害因素。單位在內審計中引入風險導向,用科學的分析方法,結合合理的分配程序,配備相應的審計資源,以此來提高內部審計的作用。同時,要落實相應的經濟責任,這樣才能有效的審計出財務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通過控制其帶來的影響,使得事業單位能夠平穩發展。另外,還要積極實施管理績效審計。雖然事業單位的經濟來源于政府,但其生存和發展仍然與社會效益緊密相關。國家為事業單位制定的經營目標是為實現社會效益,事業單位就要以低成本收獲高利益為原則,擴大收入節約支出,實施管理績效審計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不斷地完善財務監督機制,來增強保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屏障。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正面臨制度調整與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在新的形勢下,要做好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更新觀念、不斷創新,同時要加大財務管理的力度,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夠發展得更加科學、規范、合理。只有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事業單位的核心作用,事業單位才能發展得更加穩定、健康、協調。

作者:王彬 單位:太原市經濟信息中心

參考文獻:

[1]杜紅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要適應新形勢[J].經濟工作,2006(8)

[2]梁靜波.淺談經濟全球化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及措施[J].經濟視野,2013(20)

[3]柯志英.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中國農村衛生,2013(10)

[4]吳世喜.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8)

[5]張世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風險及對策.財經界(學術版),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