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歷史檔案保護狀況及策略
時間:2022-07-25 02:45:44
導語:壯族歷史檔案保護狀況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人口1605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4.57%,占總人口的32.60%。而壯族人口比重在50%以上的有40個縣市,這些縣市,全部分布在桂林—桂平—欽州連線以西。除貴港、桂平、欽州、上思、防城港5個縣市以外,其他49個縣市均位于南寧、崇左、百色、河池、柳州、來賓6個地市。因此,筆者將選取主要的34個縣的檔案館以及廣西境內14個地級市的檔案館作為研究對象。
一、廣西壯族歷史檔案的概念
筆者將壯族歷史檔案的定義為“:組織和個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能反映壯族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各個方面有史料價值的各種形式的原始記錄。”原因有三:一、壯族歷史檔案具有歷史性,即史料價值。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民族的意識形態、文化素質都有著歷史繼承的聯系性。”[1]16二、壯族歷史檔案具有民族性。壯族歷史檔案定義的外延包括有經濟生活、語言文字、生活習慣和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各種記錄。三、外國學者認為檔案是“經鑒定值得永久保存的供查考和研究之用”[2]3,我們認為“檔案是組織或個人在以往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確定的、具有完整記錄作用的固化信息”[3]6。中外學者不約而同都明確表達出檔案的基本屬性———原始記錄性。
二、廣西壯族歷史檔案保護現狀分析
1.保護的自然阻礙因素。(1)時間跨度較大。早在舊、新石器時代,壯族先民們就在今之廣西壯族自治區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春秋戰國時,壯族是百越的一支,南宋時始稱僮人、撞丁。明、清時與土、依、沙并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統一為“僮”,1965年根據倡議,把“僮”改為“壯”。抑或從有文字的歷史記錄算,距今亦有2000多年,在時間的路程中,先民不斷創造著文化財富,廣西寧明、龍州等地的斷崖陡壁上留下了壯族先民繪制的眾多崖壁畫,銅鼓距今也有2000多年歷史。其龐大的時間跨度是我們對其進行保護的巨大阻礙。(2)分布廣泛分散。根據筆者的深入調查,壯族歷史檔案數量與壯族人口分布呈正比關系。例如,廣西左江流域就發現了大量的壯族古老巖畫“,這些巖畫分布在寧明、龍州、崇左、扶綏、大新、憑祥和天等等79縣”[4]29,這些地區的壯族人口比重都高于50%。壯族歷史檔案主要分布在桂林———桂平———欽州連線以西,其中以南寧、崇左、百色、河池、柳州、來賓為中心,上述6地市、縣檔案館藏大量有各種門類、各種載體的壯族歷史檔案。由于壯族歷史檔案廣泛分布在廣西南部,兼之多散布于山區,檔案又多掌握在個人手中,加大了檔案收集保護的難度。2.保護的社會阻礙因素。(1)硬件設備落后。筆者對48個市縣檔案館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根據問卷顯示,檔案庫房的設備配給狀況嚴重不足,檔案館沒有云梯、傳送帶等運輸工具,而擁有自動消防設備的檔案館只占調查對象總和的15.4%,擁有安全監控設備的檔案館只占調查對象總和的12.8%,擁有空調的檔案館的比例是92.3%。消毒方面主要以生物制劑為主,擁有消毒柜的檔案館數量只5家。檔案修復基本上都依靠手工技術,且修復工藝以傳統技術為主,和發達地區差距明顯。檔案裝具有封閉式箱柜、單柱式固定架、復柱式固定架、積層架、活動式密集架等。壯族地區檔案館主要采用封閉式箱柜和活動式密集架。封閉式箱柜一般以木材或金屬制成,即我們通常說的木柜和鐵皮柜。封閉式箱柜有鐵皮和木制之分,現大部分檔案館已以鐵皮為主,但木質箱柜廣泛存在。(2)軟件基礎薄弱。檔案館的軟件環境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大致了解。①法規和標準。我自治區的檔案部門以《檔案法》為綱,具體工作辦法和標準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這些法規時間上增補較頻繁;內容上集中于特殊檔案和新型檔案以及檔案館的建設方面。雖然涉及的內容全面,但是規范壯族歷史檔案的法規和標準針對性弱。例如,《各級檔案館收集范圍的規定》對于民族檔案只是一筆帶過。缺少工作標準的壯族歷史檔案工作將如同瞎子摸黑,舉步維艱。②人員配置和素質。現以柳州市檔案館為例,事業編制26名,其中局(館)長1名,副局(館)長1名,正副科長13名。其中研究生文憑以上3人,本科文憑以上13人。說明市級以上的檔案館人員配置較好。然而縣級人員配比失調。例如,德保縣檔案館編制9人,本科文憑以上2人,上崗前接受過檔案培訓的只有4人。目前的檔案隊伍無法滿足壯族歷史檔案的需要。③資金保障。檔案事業經費是檔案管理單位履行職責的物質基礎,是一切檔案管理活動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經濟是檔案事業發展的根本之‘源’———原動力或動因。”[5]16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檔案館事業各項經費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對促進我國檔案館事業的不斷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檔案事業經費得到多方的支持,但總體呈現偏緊態勢,并且項目經費規定專款專用,廣西壯族歷史檔案沒有得到專門的經費支持。④檔案保護意識。檔案保護意識指兩個方面:一、檔案管理人員的保護意識。檔案管理人員對工作的重視與否,決定著檔案工作的質量。然而在絕大多數的檔案部門,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就是領導重視什么,那什么方面就做得好”[6]27。二、社會的保護意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忽視非物質文化的價值,許多珍貴的檔案材料都淹沒在蒼白的物質當中。另外,經濟利益的指向作用,使珍貴檔案被個別組織和個人據為私有。無論從社會的哪個角度看,社會環境的思想意識對壯族歷史檔案來說都是不利的。
三、壯族歷史檔案保護對策
1.設立全宗。為維護檔案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便于開發利用,我們必須對壯族歷史檔案加以整理,設立壯族歷史檔案全宗。但是考慮到壯族歷史的復雜情況,全宗的設立應該采用客觀全宗的形式。所謂客體全宗,即相對主體全宗而言,主體全宗是指“全宗是一個獨立的機關、組織或人物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檔案有機整體”[7]99。“所謂客體全宗,簡言之就是以社會活動客體(即一個項目、事件或一項工作等)為中心形成的檔案文件整體。”[8]3就現階段我自治區檔案的全宗形式來看,全宗的設置依然以主體全宗為主,但客體全宗也已經出現。例如為“推行使用壯文”“、解放初期廣西剿匪”等社會活動中的重大事件而建立的客體全宗。把客體全宗作為壯族歷史檔案的全宗形式有利于壯族歷史檔案的電子化;有利于客體全宗把分散的壯族歷史檔案歸為一個具有學科系統性、等級分明、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
2.政策先行。我們急需一部指導性文件來規范、指導我們的行動。“結合《檔案法》在各地的實施,參與制定有關的地方法規、政府規章等,依法拓展民族檔案事業。”[9]85制定壯族歷史檔案綱領文件有多種方式,筆者認為應該把政策制定放在首要位置,發揮其主動性、權威性、靈活性的優勢。政策具有很好的規范作用,其權威性僅次于法律,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雖然政策權威性不如法律,統一性不如標準,內容也不夠具體,但是政策的制定相對簡單快捷,能適應壯族歷史檔案實踐經驗尚不成熟、不可知性較高的實際。制定壯族歷史檔案管理方面的政策,能夠表達國家的態度和立場,明確在一定時期內壯族歷史檔案管理應該遵循的行動規范及要達到的目標。政策能在我區壯族檔案工作中發揮百分之百的規范作用。
3.籌措經費。資金不足是我區檔案事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由于我區地處窮困山區,文化經濟落后,政府財政部門雖全力支持檔案事業發展,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檔案管理活動的資金問題,不能僅僅依賴政府的支持,檔案部門要自我造血,自我創收。檔案創收最為快速有效的形式,莫過于旅游的開發。檔案部門擁有豐富的壯族歷史檔案,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將會為檔案事業的發展提供豐厚的經濟支持。檔案與旅游業的合作,不僅能為檔案部門增加收入,更加重要的是將能吸引更多的社會關注。在各種壯族歷史檔案資源中,金石檔案和旅游事業結合得最好。以廣西寧明花山壁畫為例,二十年間旅游開發已創收數百萬元,亦用其中的收入完成了數十項石刻保護項目。
4.培養人才。壯族歷史檔案的民族性對檔案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檔案工作人員必須掌握一定的壯族歷史文化知識。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高校開設壯課。對于有檔案專業的院校來說,即廣西民族大學,檔案專業應該也必須開設壯族歷史檔案的相關課程;對于無檔案專業的學生和院校來說,開設壯族文化、壯族文字課程,是有利于提高社會的壯族檔案保護意識的。二、加強壯文化培訓。檔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特別是對于壯族歷史檔案來說,如果工作人員本身不具有壯文功底,是不可能保護和利用好珍貴壯族文字歷史檔案的。為此,檔案業務主管部門尤其要注重提高壯族歷史檔案師資隊伍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鼓勵并創造條件強化對師資人員的自身培訓。其次還要加強培訓的力度和次數,并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
- 上一篇:中職教育管理體制歷史沿革與改革
- 下一篇:管理局迎接十八大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