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

時間:2022-09-13 09:20:46

導語: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

摘要: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一環是與社會企業合作,提供學生頂崗實習的機會。通過頂崗實習,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融會貫通,另一方面讓學生與社會接軌,實現“預就業”。為了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需要從企業、學校、學生多維度進行協同規范化管理。本文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對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過程進行研究,并提出規范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

當前,如何實習、能否就業等現實問題已成為大多數學生、家長在選報高職院校時普遍關注的焦點。為了保證學生充分就業,實現專業技能與企業崗位需求無縫對接,許多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提供學生頂崗實習機會。從本質上來說,校企合作模式能使高職學生置身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具有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作用。筆者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在高職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深入探索“工學結合”的實踐途徑,先后與南京丁家莊物流有限公司、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等對口物流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共同為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提供校外綜合實訓和畢業頂崗實習的機會和基地。筆者在指導多屆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頂崗實習工作中,發現學生對頂崗實習的意義認識不足,加上職業技能不熟練和職業素養的缺失,使部分學生懷有負面消極情緒。因此接下來筆者就學校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對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象進行反思,并就如何進行高職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提出具體對策。

一、高職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目標設定不明確,思想容易出現波動

從學校到企業,對高職學生而言,既是一次學習環境的轉變,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歷練。從年齡上來看,現在的高職學生都是90后,以獨生子女為主,家庭環境較為優越,經歷的人生挫折較少。學生在前期入職培訓過程中能夠保持較高學習熱情,互動熱烈,對未來工作抱有較高期望,但上崗后了解到實際工作內容不如預期輕松、有趣,甚至單調、繁重時,就會突然情緒低落,甚至產生消極放棄心理。特別是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而言,物流行業、企業的特點決定了某些崗位的工作內容必然比較繁重和辛苦,在輪崗期間,某些物流業務以體力勞動為主(例如分撥中心的分揀、包裝、發貨、派送等工作),對很多90后的高職學生來說,就是一次心理上和體力上的巨大考驗。在作業時間長、體力消耗大、經常加班等不斷挑戰下,有部分學生承受力較弱,選擇了半途放棄。產生這些思想上的波動,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在畢業前夕尚未樹立明確的職業生涯目標,在隨波逐流中開始工作也易受到群體不良影響。

2.專業性理解不足,職業道德有待強化

“職業道德”是檢驗學生人品的重要標準。對當前的高職學生而言,在與本科院校學生進行競爭時,它的價值和意義顯得格外重要。筆者在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進行指導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職業道德方面,基本能夠達到公司規章制度要求,按時到崗,在工作過程中不玩手機,有事請假,按照公司輪崗要求進行加班等,但也有部分學生無法適應物流公司長時間作業的情況(例如雙十一、雙十二期間臨時需要通宵加班等),偶有抵觸情緒,表現為尋找借口偷懶休息、在貨物分揀過程中亂扔、亂砸等。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高職學生對“專業性”的理解缺乏。從理論上來說,無論是本科院校畢業生,還是高職院校畢業生,在職場中要學習的第一節課就是“專業性”,這是職場人對工作的基本態度,也是評價學生是否已轉化心態、做好迎接工作挑戰準備的標準之一。而高職學生由于前期在校期間的學習氛圍較為寬松,紀律要求不嚴,便會導致對職業道德的遵守意識不足。

3.技能運用生疏,業務知識尚需學習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職學生不僅要熟悉、掌握各崗位的業務知識和物流術語,也要能夠熟練運用基本職場技能,包括辦公軟件(WORD、EXCEL、PPT等)和商務英語。從實際完成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將專業課程所學知識積極地與具體業務進行對接和轉化,在職場前輩的帶動下迅速達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然而也有部分學生因前期在校期間疏于對專業課程和職業技能的掌握,導致工作上生疏、緩慢、效率低下,工作情緒也會受此影響。4.所學非所用,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脫節高職院校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最大的困惑,來自于在崗位實踐操作時,之前所學專業知識往往用不上,引發“學習無用”的質疑。產生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人才培養主體與人才使用主體是不同的組織,當前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主要還是從學院教學管理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出發,缺乏來自社會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參與和支持,無法了解崗位真實需求,因此,間接造成了學生在頂崗實習初期的茫然、無助、質疑等多種焦慮心態。從本質上來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了更好供給于市場和企業,企業實施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是為了充分利用人力資本,這兩大主體是人才供應鏈管理中前后相連、相輔相成的環節,只有合理銜接、協同管理,才能避免學生所學與所用不相符,減少人力資本投入,提高學生技能轉化效率。

二、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的意義

頂崗實習的規范化管理是指通過必要的管理制度、規范的管理體系,對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崗位實踐的全過程進行科學、合理、有序的監督和管理,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主體的利益獲得切實保障。

1.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就業競爭力

職業素養是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對初入職場的高職學生而言,職業素養的有無及高低決定了其在企業未來的職業生涯。具體來說,職業素養包含了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技能四個方面。職業道德、職業思想和職業行為習慣是職業素養的內在根基部分,職業技能是支撐職業人生的外在表象部分。通過頂崗實習過程的規范化管理,首先從外在職業技能督促學生不斷學習和掌握,進而從內在職業行為習慣進行規范養成,最后內化為職業道德的自我遵守和職業思想的自我調試,學會將工作壓力和挫折轉化為動力,自我激勵,高效完成工作任務,最終提升其個人就業競爭力。

2.提高校企雙方管理效率,保障學生利益

對高職院校來說,大批學生外出進行畢業頂崗實習,脫離了學校和班級輔導員的日常有序管理,能否確保學生人身安全,防止不必要意外沖突和工作傷害,能否在學校風險管理可控范圍之內等,這些問題無疑是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挑戰。而對接收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組織來說,同樣也是一項復雜、重要的管理工作,包括為學生購買意外傷害險,安排食宿、工作崗位、入職培訓、情緒輔導等,都必須建立一系列規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才能有效提高校企雙方的管理效率,切實保障學生利益。

3.完善高職人才培養方案,促進信息更新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過程中,由于事先安排高職院校的專業指導教師進行跟蹤輔導,可以在學生實踐操作過程中進行預期管理,解決“所學非所用”等職場困惑。另外高職院校可通過專業指導教師這一渠道,及時獲取崗位需求信息,重置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4.優化人才供應鏈管理,深化校企合作

根據人才供應鏈管理思路,小學、中學、大學到社會企業等不同組織均是人才供應鏈上的重要環節。單就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而言,高職院校與社會企業作為不同的人才供應鏈管理主體應相互銜接、協同管理,建成技能人才培養、輸出、輸入的一體化供應鏈。這既是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走出困境的方向,也是企業人才培訓的創新。因此,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規范化管理工作,是校企雙方在人才供應鏈管理中實施協同配合的一次重要突破,既從理論上支撐了人才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科學性,也從實踐上驗證了校企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三、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1.強化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實行自我管理

職業素養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既需要學生在校期間專業知識技能的扎實學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社會工作的積極主動參與、個人獨立自主性格的養成等,更需要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對各項培訓計劃的高度參與、對工作任務的有效完成、對各種臨時狀況發生的隨機應變,特別是職業技能的轉化過程中能夠管理個人情緒,逐漸在工作中養成和完善職業習慣。具體來說,學生在校期間可提前進行職業素養的課程學習和訓練,依托就業指導部門成立大學生職業發展中心,由就業指導教師和心理輔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職業興趣教育,提供豐富的職業拓展訓練,同時還可邀請企業、社會專業人士進行專題講座,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學生在畢業頂崗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協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也要積極安排職業素養的相關培訓課程,督促學生良好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最終內化為職業道德的自我遵守和職業思想的自我調整,進行自我管理。職業素養的持續養成,需要高職院校、企業及學生等多方面的協同配合,才能最終獲得成效。

2.建立指導教師監督制度,加強過程評價

高職學生畢業頂崗實習期一般為半年以上,時間長、狀況多、責任大,因此不能僅僅依賴學生的自我管理,同時也要建立指導教師負責制,明確指導教師職責、學生安全監督、突發事件處理辦法等細節。另外,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由指導教師聯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學生部門領導等主體,做好對學生的過程評價,結合頂崗實習教學大綱、企業培訓內容、專業技能運用、崗位職責履行等因素,分項目進行評分。專業能力運用以職業技能測試、職業技能操作熟練程度為依據;崗位職責履行既要有工作完成的數據說明,也要有分管部門的評價報告。對實習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實習生,學校應予以表彰獎勵;對實習成績不合格的學生,學校應給予相應處理。

3.制定頂崗實習規范制度,保障各方利益

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有賴于制度的保障,因此,為了維護和保障校、企、生三方利益,要制定和完善頂崗實習規范制度。例如在學生的安全保障方面,學校需要先對實習企業的工作環境和住宿條件等進行考核認定,對安全隱患可能存在的方方面面進行全面排查,同時加大對學生上崗前的安全教育和引導,與企業就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意外傷害保險事項進行磋商,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又如在針對頂崗實習的效果考核辦法方面,要制定頂崗實綱、實習指導書、考核評價體系等規范的教學文件,還包括頂崗實習違紀處理辦法、優秀實習生評選辦法、頂崗實習流程等管理制度。

4.深化校企合作方式,構建穩定人才供應鏈

高職學生的頂崗實習必須有穩固的校企合作單位作為基地保障,所以學校首先應積極篩選,重點與規模較大、誠實守信、企業文化深厚、管理模式先進的優質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其次要明確高職院校、社會企業是人才供應鏈管理中彼此相連的重要環節,以“互利”為基礎,深化校企合作方式。例如將企業的人才培訓規劃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進行人才培養的協同化管理,創設虛擬訂單班等多種形式,最終打造一條技能人才的培養、輸出、輸入通道。總之,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規范化管理工作,需要學校、企業、指導教師、學生等多方主體協同配合,才能獲得預期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收益。

作者:王玲 單位: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金素英.對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思考[J].青年時代,2015(12).

[2]高江華.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規范化管理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5(7).

[3]楊曉偉.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5(24).

[4]趙辰燕.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問題分析與對策[J].消費導刊,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