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課題規范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06 03:58:44

導語:開放課題規范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放課題規范化管理研究

摘要:地方院校科研基礎相對薄弱,利用科研平臺設置開放課題,有助于科研工作的發展。但是,地方院校科研平臺開放課題的管理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如申報書質量不高、評審不夠嚴格,以及結題不規范,課題設置缺乏持續性,公信力低等。應對申報、評審和結題等各個環節進行原則性規定,并嚴格規范管理,才能真正達到促進地方院校科研發展和積累的目的。

關鍵詞:地方院校;科研平臺;開放課題;規范化管理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為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利用科研平臺設置開放課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4]。但是,對于地方性院校來講,由于平臺的級別一般比較低,資助力度不大,申請者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也不夠重視,遞交的申報書質量不高,可行性也不足。那么,地方院校科研平臺開放課題該如何設置,才能調動申請人的積極性,提高課題的質量和可行性,從而促進平臺建設,推動科研工作的發展?

1地方院校科研平臺開放課題申報中存在的問題

1.1申報書質量不高。申請人對開放課題的認識不到位,認為開放課題的平臺級別低、資助金額少,存在輕視之心,態度不端正,申報不認真,提交的申報書大多是由其他類別課題的申報書稍加修改而成,有的甚至不作修改,申請金額不切實際,預期成果好高騖遠,不符合課題實情,質量不高,可行性不強。1.2評審不嚴格。地方院校平臺開放課題的申請人和評審人一般都是本校的教師,雙方非常熟稔,甚至有的評審人自身就是申請人。因此,課題評審大多“評而不審”,或“一刀切”,全部通過,或“大鍋飯”,平均分配資助經費,看似不偏不倚,實則陷入了人情困境,因此不能夠突出重點,也不利于平臺發展,對科研水平的提升也沒有起到真正的幫助。1.3結題不規范,課題設置缺乏持續性,公信力低。由于申報和評審過程中的問題,立項的課題可行性差,難以結題,最后不了了之。一方面,達不到最初設置課題的目的,降低了地方院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題操作不規范,信用低下,申請人的積極性也不高。最后,地方院校往往又因此取消課題的設置,課題設置缺乏持續性,信用進一步降低,陷入惡性循環。

2地方院校科研平臺開放課題設置應秉持的原則

2.1申報的原則。(1)課題的設置要有持續性和連貫性。課題不能因為人事的變動而設置或取消,也不能因為短期內沒有達到一定效果而隨意取消,課題的設置要體現持續性,增強公信力。(2)明確課題設置的目的和指導思想。地方院校平臺應充分認清自身條件和經費狀況,明確開放課題設置的目的是促進申請人前期研究工作的積累,為申報其他高級別的課題奠定基礎。設置開放課題的目的不是通過較長時期、較大金額的資助以期實現科研工作或成果的重大突破。所以,地方院校平臺開放課題的設置應以“小、少、快”為指導思想,要有“普惠性”,資助的范圍要廣。即“申報的課題要小、資助的金額要少、課題的完成要快”。申報的課題較小,研究內容較少,才容易完成,才具備較強的可行性;資助的金額相對較少,申請人才能夠量力而行,申請相對較容易完成的課題;課題資助期限短,才能促進申請人較快完成課題,快速積累前期工作,為申報高級別的課題奠定基礎。(3)課題類別應多樣化,并逐步層次化、突出重點。地方院校開放課題設置要有“普惠性”,但不能因此而“一刀切”“平均化”,要有層次,突出重點,引導和激勵申請人向持續化、深入化的方向開展研究,最終凝聚方向、提升水平。可以考慮設置以下幾種級別:一般、優秀、重點和自籌課題。不同級別的課題資助金額不一致,從“一般”到“優秀”,再到“重點”課題,資助額度適當提高,“自籌”課題則不設資助經費。第一次申報開放課題的只可以申報一般課題;申報過一般課題并結題的才能夠申報優秀課題;申報過優秀課題并結題的才可以申報重點課題。連續申報一般課題并結題,均沒有沿原來方向繼續深入研究,而是重新選擇新的研究方向的,應只允許申報自籌課題。(4)申報書寫作要求。在參考其他類別課題正規、完善的申報書格式的基礎上,地方院校應結合自身平臺的特點,設計申報書填寫模板。一般課題的申報書,應盡量減少需要填寫的欄目,以體現“小、少、快”的特點。而申報“優秀”和“重點”課題的,則應著重于研究基礎的論述,重點闡述擬申報課題與研究基礎之間的連續性關系。(5)申報時間。地方院校設置平臺開放課題的目的是為其他更高級別課題的申報奠定基礎,因此其申報時間應與省級、國家以及其他類別課題的申報時間錯開,以不影響這些課題的申報為宜。(6)申報條件。有的院校平臺開放課題限制條件較多,甚至比省級課題和國家級項目的申報條件還苛刻,不符合課題設置的初衷,應盡量放寬申報條件,如取消對學歷以及其他類別在研究課題等的要求。2.2評審原則。(1)課題評審要注重速度和效率。地方院校平臺開放課題的評審,速度要快,效率要高,以符合“小、少、快”的指導思想,縮短課題申報時間,加快和促進課題后續工作的開展。(2)嚴格初審,在評審之初即破解“人情”困境。重視形式審查,堅決杜絕不負責任、態度不端正、不符合課題申報思想和原則的申報書,保證申報書的質量,為后續的復審打破“人情關”。及時通報初審結果,對不符合要求的申報書,允許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修改后再申報,體現一定的彈性,保證課題有一定的申報數量。開放課題應該具有廣泛性,向所有的科研人員開放,充分調動最廣泛的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但也不應該是罔顧一切的“普惠”,而應該是合規合范基礎上的“普惠”。(3)寬松復審,體現“普惠”原則。復審的重點應放在申報課題可行性的審查上,依托學術委員會,發揮委員集體智慧的作用,對申報書不合理或不可行之處提出修改意見,保證課題立項后能夠順利實施。(4)認真修改,嚴肅立項。應對根據評審意見認真修改的申報書,才予以編號、立項,保證申報書的規范性和嚴肅性,使立項課題從標題、內容等各個方面都能夠為其他課題的申報切實提供幫助。應該根據申報書的修改進度,分批次進行立項,“先修改先立項,后修改后立項,不修改不立項”,保證課題申報的效率。2.3結題原則。(1)嚴格執行結題程序。結題是公信力的基礎,是科研深入的前提,更是開放課題設置和規范管理的意義所在,因此結題程序必須嚴格執行。(2)結題條件的彈性化。平臺開放課題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科研積累,確保科研工作的連續性和連貫性,以便為申報其他高級別科研項目奠定基礎,因此科研成果是結題的前提條件,應該提供一定的科研成果,且提供的成果與課題相關,才被準許進行結題,并申報下一批課題。同時,對成果的數量與質量應放寬條件甚至不做要求,尤其是那些首次申報、前期積累少的課題,但是對那些有一定積累的課題,則應適當提高結題條件。(3)結題時限短期化。為促進科研人員及時總結、整理科研數據,盡快完成早期積累,平臺開放課題的資助期限不應太長,應允許并鼓勵提前結題。

3結語

科研課題的申報競爭日益激烈,地方院校科研基礎相對薄弱,申報項目尤其不容易成功。設置門檻相對較低的平臺開放課題,有助于科研工作的發展,但只有進行規范化管理,才能激發研究人員的科研積極性,真正促進地方院校科研積累,為其他課題的申報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曉芹,張化.淺談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成效、問題與對策[J].科技經濟導刊,2016(30):176-177.

[2]周一帆,仲盛來,張利雄,等.淺議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建設[J].實驗室科學,2015,18(1):164-167.

[3]周一帆,仲盛來,趙順龍.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運行管理芻議[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2):226-229.

[4]劉嘉.淺談高校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平臺建設問題[J].科技信息,2008(12):26,18.

作者:黃海洪 李俊儀 類延菊 楊品紅 單位:湖南文理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