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血透室集束化管理策略
時間:2022-06-04 05:12:50
導語:淺談血透室集束化管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觀察集束化管理策略在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及透析患者疫情防控認知行為的改變。方法對血透室實施全員集束化管理策略,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155例門診透析患者進行調查。結果在血透室應對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應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后,工作人員職業防護合理規范,疫情期間醫務人員及透析患者零感染。疫情對患者規律透析、正常生活及心理健康影響不大。疫情期間患者認知及行為有所改變,透析患者普遍能夠配合各項防控措施執行。結論在血透室應對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實施集束化管理策略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患者對疫情防控的認知,并能夠積極配合醫療護理工作,確保血透室各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避免相關院內感染發生。
[關鍵詞]病毒肺炎;集束化管理策略;透析患者認知行為
2019-12,我國湖北省武漢市暴發病毒肺炎疫情,并逐步蔓延至全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2020-01-20將病毒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集束化干預策略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治療及護理措施,來處理某種難治的臨床疾病的方法[1]。集束化管理策略是汲取“集束化干預策略”的理念,應用一組管理措施,其中每項措施都經臨床證實能提高管理結局,通過多項措施共同實施來更好地提高管理效果[2]。在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我院血透室每日需要為患者進行透析治療,血透室人群相對復雜,人員密集且流動性大,透析患者免疫力低,屬于易感人群。由于疫情的快速傳播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為了保證透析患者、陪同人員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保障患者透析治療的順利進行,迅速有效應對疫情,我中心實施了集束化管理策略,提高了患者對疫情的認知,在醫療護理工作中取得了患者的積極配合,對血透室做好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血透室共有52臺血液凈化機器,護士33人,醫生2人,護理員2人,衛生員3人,健康教育專職護士2人,預檢分診護士7人。調查155例透析患者,患者均接受規律血液透析治療≥3個月,每周透析3次。其中男90例,女65例;年齡18~80(56.43±24.86)歲;均為初中以上學歷。本項目實施觀察時間為2020-01-20~2020-04-20。1.2方法。1.2.1血透室工作人員管理1.2.1.1成立血透室病毒肺炎防控組織。當社會遇到特殊且嚴重的傳染病問題時,管理體系的反應速度和應對方式是關系到患者安危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3]。為了迅速應對疫情,血透室組建了防控領導小組,根據疫情實際情況重新設置醫療護理工作流程以及調整人力資源崗位;修訂與落實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相關規章制度,根據病毒肺炎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透析中心的診療條件等制定應急預案。1.2.1.2強化各項規章制度學習與防控知識培訓。加強血透室全員對防控病毒肺炎感染的知識培訓,提高自我防護意識與能力。培訓對象包括所有工作人員(醫生、護士、技師及工勤人員等)。培訓方式采取微信、網絡教學或自學,避免人員聚集發生交叉感染,通過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全員培訓并逐一進行網絡考核,使全體員工加深對標準預防的認識[4]。1.2.1.3加強健康監測與管理。疫情期間,做好血透室所有工作人員的健康監測管理,包括體溫和呼吸道癥狀的監測,保障醫務人員健康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要求所有工作人員每日自測體溫,體溫異常時及時上報并按相關規定進行干預處理。1.2.1.4做好職業防護與管理。根據《北京市病毒感染的肺炎醫務人員防護指南》做好全體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管理,所有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措施。手衛生是預防醫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血液凈化中心(室)的醫務人員主要負責醫院透析患者的治療護理工作,其手衛生情況對控制院內感染-血液傳播性疾病至關重要[5]。工作期間所有人員應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和護目鏡,穿隔離衣等。看護患者的醫護人員相對固定,記錄單可追溯,減少在崗人員聚集,減少不必要的交流,防止交叉感染,分區進行治療工作,分批、分散就餐等[6,7]。由專職護士監督護理員、衛生員的手衛生行為以及個人防護穿戴的正確性,并對他們做好宣教工作與健康監測。1.2.1.5科學安排工作人員排班與調休管理。根據《醫療機構內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五版)》要求,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班次安排,做好醫務人員排班調休工作,保證相關醫務人員得到合理休息。根據血透室在崗醫護人員在不同病區的實際工作量,采用彈性排班,建立備班制度,在保障透析治療重點工作的同時,又可防止過多的人員在有限的透析治療間內流動,避免交叉感染。1.2.1.6工作人員去向報告登記管理。建立血透室病毒肺炎防控全員去向報告登記制度,科室所有工作人員離京需報備至防控組長。要求血透室全體工作人員不聚餐,不聚會,居家休息,自覺減少和控制社交頻次。有接觸疫區人員或疑似、確診感染患者的工作人員須主動上報并配合防疫人員工作進行隔離觀察,不得把生活中的感染風險帶入職業環境。1.2.1.7嚴格落實保潔醫輔人員管理。針對保潔醫輔人員等特殊人群,結合血透工作實際,為保潔人員安排固定生活區域,配備口罩、帽子、護目鏡等防護物資,并督導其按時更換。科室設置專人進行保潔醫輔人員的專項管理,嚴格保潔醫輔人員的監測上報制度,每日監測體溫,詢問癥狀等。1.2.2血透室患者管理1.2.2.1患者透析治療前預檢分診管理。為了做到早期識別與實行病毒肺炎院內感染的源頭控制,護士需完成預檢分診及配合醫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在疫情初期血透室迅速成立護理預檢分診組,建立工作職責,并落實相應的問診要求。對體溫≥37.3℃、可疑病毒肺炎患者應護送至發熱門診。全面負責透析患者及家屬候診秩序、接診秩序、候診人流疏散管理與風險教育。護理預檢分診組由護士長直接管理督導;在崗的接診護士和護理員均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和防護面屏/面罩,穿隔離服。全面落實防止院內感染的各項措施,做好預檢分診工作。1.2.2.2患者治療預約錯峰管理。患者透析治療行預約錯峰管理,患者按照既定預約時間錯峰來院透析。在疫情期間臨時增加多個候診區,透析患者可分批次分別在不同候診區域等待就診,并由護士安排分批次測體溫及體重后進入透析間,醫生接診后上機;要求患者全程佩戴口罩,禁餐,患者之間保持1m距離。透析結束后,盡早離開候診區域,避免小范圍聚集。1.2.2.3透析患者陪同人員管理。制定患者及家屬告知書,疫情期間禁止探視,同時需加強患者陪同人員管理。陪同人員需2周內無湖北旅行或居住史,未接觸過疑似或確診患者,無發熱(體溫≥37.3℃)及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癥狀;建議每次透析,如病情需要,限1人來院陪同,陪同人員佩戴口罩;家屬和陪同人員進入透析間前,在候診區域洗手池清洗雙手;陪同人員若為返京人員,要求主動告知返京地區。1.2.2.4體溫篩查管理。建立體溫異常報告制度,透析患者及家屬進入透析室前測量體溫,上機后及透析結束時測量體溫(如有不適癥狀隨時測量),如實記錄結果上報;透析期間,居家測量體溫,如有異常上報透析室醫護人員并及時到發熱門診就診;陪護家屬體溫>37.3℃,不得陪護,按照門診患者發熱處置流程處理。建立非透析日重點患者(如有感冒癥狀、曾發熱或異地回京人員)隨訪機制,進行電話隨訪,完成非透析日體溫及相關癥狀問診匯報工作。1.2.2.5健康教育與指導管理。教育透析患者勤洗手,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和流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不要到室內公共場所或人流密集的地方,外出應佩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隨地吐痰,注意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肘遮掩口鼻。每日安排專職教育護士反復指導、監督患者出入透析間前正確洗手,正確佩戴口罩及正確使用手消毒液消毒雙手以及咳嗽禮儀。指導督促患者每周清洗消毒或更換病號服。1.2.2.6風險告知與教育管理。專職教育護士參照科室制定的透析患者告知書內容及每3d更新一次的病毒肺炎宣教內容,反復對透析患者進行告知教育,如在患者透析過程、上下機操作時,責任護士需持續對患者進行告知書及居家防護內容反復教育,并用真實發生的感染案例及對疫情發展新問題的講解,為患者展現生動的風險教育。告知患者減少與他人見面、接觸,避免參加聚會、聚餐等集體活動,防止聚集性疫情的發生。另外,每日安排科室操作組護士嚴格落實病毒肺炎的相關問診要求,告知患者積極配合,如實匯報。候診區定期更新粘貼患者告知書及注意事項,讓患者隨時知曉如何做到安全防護。1.2.3科室感控管理1.2.3.1專職質控員監督與消毒隔離制度管理。每日安排消毒隔離質控護士督導落實檢查科室的感染預防及督導表相關內容的執行情況,全體護士須掌握消毒隔離知識,明確有關概念,提高消毒隔離的技術水平,確保院感防控各項措施的執行,防止出現消毒隔離的盲區。1.2.3.2環境物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正確使用各類消毒器械,配制各種濃度的消毒液和掌握各種物品和污染物的消毒方法。聽診器、體溫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及護理物品每次使用后應當進行規范的清潔和消毒。保潔員每日定時清潔和消毒患者接觸的物表及地面;加強病區微生物高頻污染點的擦拭消毒;加強通風,做好日常清潔消毒,適當增加病區和診室通風及空氣消毒頻次[8]。1.2.4防護物資的統一發放與使用管理根據《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護用品使用規范引導(試行)》(國衛辦醫函〔2020〕75號)文件的指示,重點做好防護物資的合理使用。由于疫情期間防護用品大量使用,為了將有限的防護用品安排給醫護人員,在既保證醫療護理工作順利進行,又避免過度浪費的前提下,由責任組長根據每日上班的具體人數核實請領醫用防護用品的數量,統一發放與使用。1.3觀察指標(1)實施集束化管理后疫情期間醫務人員感染情況。(2)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155例透析患者進行問卷調查。主要調查項目為實施集束化管理后患者疫情期間認知行為的改變,包括疫情前后就餐方式、手衛生次數和體溫測量次數的改變。分別調查了透析患者對疫情防控知識的了解、疫情對透析患者規律透析、心理健康、食欲、睡眠、焦慮的影響等。
2結果
2.1實施集束化管理后疫情期間醫務人員感染情況。疫情期間所有醫務人員及保潔醫輔人員零感染,零隔離觀察。2.2實施集束化管理后疫情對透析患者生活及治療的影響情況。調查結果顯示,97.42%(151/155)的透析患者是通過血透室醫護人員的宣教了解本次疫情的防控知識;90.32%(140/155)的透析患者認為在疫情發生后透析過程的總用時(包括候診、更衣、治療)與疫情前相比基本相同;70.32%(109/155)的透析患者認為沒有因疫情可能對透析治療造成的影響而感到焦慮;78.71%(122/155)的透析患者認為疫情期間食欲沒有變化;80.65%(125/155)的透析患者認為疫情期間睡眠沒有變化。2.3實施集束化管理后疫情前和疫情期間透析患者認知行為的改變情況。調查顯示,患者為減少聚集性疫情事件的發生,疫情后于自己家中烹飪的比例大幅增加。見表1。患者疫情期間手衛生的認知行為改變明顯,手衛生次數與疫情前相比顯著增加。見表2。疫情期間能夠主動配合居家體溫測量人數與疫情前相比顯著上升。見表3。
3討論
3.1集束化管理策略的優點。集束化管理策略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將分散、有效的管理措施歸納起來,使其系統化,并結合了單位自身的特點,具有獨特性,增強了管理的實效[2]。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后,血透室屬于高暴露場所,如何有效地預防控制病毒在血透室的傳播與感染,是護理管理者面臨的巨大挑戰。我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對血透室工作人員、患者及家屬、感控工作、防護物資的統一發放與使用實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對實現醫院感染控制與風險控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2集束化管理策略應用的效果。在血透室防控領導小組的指揮下,血透室規范開展病毒肺炎各項防控工作,保證了醫療護理工作能夠在疫情期間順利開展。在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與落實、應急預案的制定、防控知識的培訓與考核、防護措施的建立、預檢分診與流行病學調查的落實、強化健康教育體系、防護物資的合理配置與使用等方面均采取科學有效的集束化管理措施,有效地做到了科學應對疫情。根據《北京市病毒感染的肺炎醫務人員防護指南》與醫療操作可能的傳播風險,對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手衛生、消毒隔離措施、環境管理、物表的清潔消毒和醫療廢物的管理都應用了具體的集束化管理策略,降低了醫院感染發生的風險。通過應用集束化管理策略使血透室全體工作人員掌握了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識、方法與技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早控制,內防擴散、外防輸出。按照標準預防原則,醫護人員在嚴格落實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強化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的感染防控,降低血透室工作人員的感染性疾病職業暴露風險。通過強化管理,提高了護士手衛生的依從性,依從性越高,則醫院感染率越低[9]。合理安排與管理人力資源,避免醫務人員因過強工作負荷而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降低發生感染的風險,在關鍵時期,使每一位護士都能以最佳的狀態工作發揮出最大的工作潛力,確保最高的工作質量[10]。集束化管理策略能夠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給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與有效的健康教育,從而加強患者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認知與積極配合,使每個人都把防控技能貫徹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保證生命安全。3.3集束化管理策略能提高透析患者疫情期間遵醫行為。疫情期間通過應用集束化管理策略,醫護人員的嚴格管理措施和科室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到位,使患者對抗疫情的信心倍增,減輕了患者疫情期間的焦慮情緒,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以及患者對疫情防控措施的認知,能夠自覺遵守與維護科室的各項要求和疫情期間的自我科學管理。
綜上所述,集束化管理策略能夠使血透室有效預防病毒肺炎的傳播,通過應用集束化管理策略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有效落實各項防控工作,開展群防群控,在疫情期間有效保證了護理服務質量,提高了全員防護意識,提高了透析患者對病毒肺炎防控知識的認知并使其積極配合醫療護理工作,進而使醫生、護士、患者之間達到更好的配合,降低了血透室工作人員感染性疾病職業暴露風險,保障了血透室醫療護理工作的正常運行和患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作者:肖光輝 張聞娣 朱艷 李仔祺 單位:北京市海淀醫院
- 上一篇:配電網運行檢修管理策略研究
- 下一篇:XX鎮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