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管理創新評價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03 11:06:52

導語:社會管理創新評價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管理創新評價建設論文

社會管理創新建設是適應發展新特征新變化的時代課題。十八大報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現實呼喚、社會發展、政治和學術理論客觀上引領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相關研究的逐步推進。

一、社會管理創新指標發展現狀

社會管理是以維系社會秩序為目標,通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應對社會風險,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創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管理活動。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迅速,各級政府努力在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例如,在財政投入方面,以遼寧省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為例,2006年社會保障和就業財政支出322.99億,2006年社會保障和就業財政支出469.97億,2007年社會保障和就業財政支出518.07億,到2012年社會保障和就業財政支出達到727.71億。財政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六年累計3678.92億元。

二、社會管理創新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準確、客觀評價社會管理創新,不能依靠主觀臆想加以判定,而必須憑借客觀、合理、科學的指標體系來測評。社會管理科學化指標體系將借助一定的統計指標,來反映某一特定階段、類別的社會管理的社會價值和目標實現情況,并判斷其是否處于健康發展態勢。社會管理的終極目標是秩序維護、民生改善和權利保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是依據其構成要素設定的,而社會管理構成要素與其終極目標休戚相關。依據社會管理的內涵,選擇以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社會保障、社會安全、社會參與等基本框架,由23個指標組成的社會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通過指標體系各指標賦值,測度社會管理發展水平。社會管理創新評價是指對一定區域內社會管理創新的實際發展狀況和水平進行評估,通過指標權重認定與綜合分析來判斷社會管理創新評價水平。由于社會管理創新評價以及發展水平的等級分類和影響指標具有模糊性,難以嚴格界定各等級標準。可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評價社會管理創新發展水平。層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是美國運籌學家、薩泰(A.L.Saaty)于1977年提出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AHP是通過專家賦權之后再進行確定具體指標的權重系數方法,是一種能將定性、定量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也是多目標、多準則的復雜的測量社會管理創新的方法和工具。

三、社會管理創新指標體系的具體應用

首先,把要社會管理評價指標分層系列化。通過社會管理創新的性質和實現目標,將其社會管理創新的組成要素分解,按照社會管理創新各個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隸屬關系進行研究,按照其分層組合形成社會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結構模型。其次,對社會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結構模型中各層次社會管理創新各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各層次社會管理因素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利用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進行綜合性運算。

四、實施措施

(一)完善社會管理體制

完善社會管理體制和方式建設是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要求,切實解決社會管理中多頭管理、分散管理、難以形成有效合力等實際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評價體系改革進程,推動公共事業的更好更快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二)構建社會協同管理模式

社會協同管理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注重發揮政府在社會服務管理中的主導作用,樹立服務理念,充分踐行所承擔的公共服務義務。注重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社會服務管理服務創新中的協同作用。

(三)加強社會服務保障體系建設

改善民生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工程。加大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管理建設工作力度。著力提高低保、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水平和保障水平。將政府主導就業與群眾自主創業緊密結合起來,實施積極的促進就業機制和政策。推動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體制建設。同時,通過建立健全有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示制度以及公眾聽證制度,以實現更大范圍公眾參與機制建設。

作者:劉妍秀張娜單位:遼寧省國際工程咨詢中心遼寧工程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