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家庭病房的建立與管理模式

時間:2022-02-26 09:29:45

導語:干休所家庭病房的建立與管理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休所家庭病房的建立與管理模式

隨著老干部們年齡的增大及慢性疾病逐漸增多和加重,行動也越來越不方便。家庭病房是一項高效、便捷、經濟的醫療服務方式,可以滿足疾病復雜、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患者的醫療保健需要[1-3]。作者單位從2009年建立了家庭病房,通過對外學習交流與不斷總結,使家庭病房管理制度正規化、合理化,醫療措施科學化、細致化,醫療服務個性化、人性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老干部們的肯定。現將本單位家庭病房運行情況匯報如下。

1家庭病房開展情況

作者單位目前有老干部60名,年齡83~102(89.3±5.7)歲,90歲以上占40%,絕大多數患有3種以上疾病,其中以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惡性腫瘤等最為常見。根據老干部醫療保健的需要,作者單位先后開設家庭病床11張,收治患者11例,其中男性8人,女性3人,平均年齡79~97(87.3±7.4)歲,包括腦卒中偏癱3例,心功能不全2例,老年性癡呆2例,肺癌全身轉移1例,卵巢癌腹腔轉移1例,股骨頭壞死1例,青光眼(失明)1例。

2家庭病房的建設與管理

2.1成立家庭病房醫療團隊

組建家庭病房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分別由干休所所長和衛生所長擔任,成員由衛生所的醫護人員組成,同時吸收老干部的家屬和陪護人員共同組成醫療服務團隊。

2.2家庭病房收治對象

家庭病床服務對象為患有慢性疾病、長期臥床、肢體活動受限、行動不便或認知功能障礙的老干部,需要醫務人員定期觀察、指導和治療;或者在體系醫院住院治療后,病情相對平穩,出院回家仍需進一步觀察和治療的患者。

2.3家庭病房診療方案及搶救預案

家庭病房服務的老干部年齡大,疾病多,病情復雜。因此應根據老干部的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家庭診療和護理方案、搶救預案及后送的條件與措施。這些措施、方案的制定應遵循個體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則,突出醫護的重點和難點。科學、嚴格的醫療制度可以保證家庭病房高效、安全地運行,同時也提高了醫務人員的診療水平和救護能力[4]。

2.4家庭病房的服務內容

除了常規的體檢和指導用藥外,還可根據所里的軟、硬件條件,開展一些常規的醫療服務項目,如血壓、血糖測量,心電圖檢查,靜脈采血與輸液,皮下、肌內注射,吸氧與霧化吸入,留置胃管,導尿與膀胱沖洗,造口護理,傷口換藥以及一些理療項目等。

2.5家庭病房日常管理

家庭病房責任醫師和護士堅持每天巡診,了解老干部的病情,進行診療和救治,如有病情變化或其他意外應及時給予相應處置,并上報領導,必要時聯系體系醫院,轉院治療。根據老干部的病情,體系醫院定期指派相關學科副教授資歷以上的醫師來家庭病房查房,每月1~2次,指導疾病的檢查與治療,指出老干部醫療、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干休所領導每月1次行政查房,了解家庭病房的運行和管理狀態,老干部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以及工作人員的服務情況,促進家庭病房工作的完善。

2.6家庭病房病歷書寫管理

與醫院病人相比,家庭病房的病人病情相對平穩,但依然要求責任醫生與護士要及時、準確地作好病歷文書的書寫[5],記錄病人病情的狀況和變化,醫護處置的過程以及上級醫生的查房內容,衛生所所長定期檢查病歷內容并簽名。目前作者單位已采用了電子病歷,此外,醫務人員應了解全所家庭病房的開展情況,值班同志應熟悉每個病人的病情,做好交、接班工作,寫好交班記錄,做到“口頭有交班,文字有記錄”[6]。

3家庭病房管理的關鍵環節

3.1醫療保健

醫生在家庭病房運行中既是服務者又是管理者。責任醫生應增強對老同志的愛心,加強工作責任心,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關注各學科的進展,學習最新醫療保健知識,并且能準確、靈活地應用到工作中。此外,責任醫師還要發揮家庭病房管理的主導作用,把治療計劃及時與責任護士、病人及家屬溝通,指導和教會患者及家屬關于飲食保健、簡單換藥、家庭護理等知識和方法,“醫療團隊”分工協作,充分體現團隊工作精神[7-9]。

3.2護理保健

要求責任護士具備綜合的護理能力,熟悉患者各方面的病情,具備某些診斷、治療和護理操作能力,善于細致觀察病情并及時報告醫生,順利實施各項護理操作,如留置胃管和導尿管,指導和教會家屬或陪護人員幫患者翻身、拍背、肢體功能鍛煉等內容。3.3后勤保障家庭病房內設有醫用病床、床墊、被褥等,配有專用的便攜式治療箱和內外科急救箱。長期臥床的老干部應視病情配備褥瘡氣墊床、橡皮床單、吸痰器、吸氧機、霧化機、胃腸減壓管、鼻飼管、導尿管、腸造口袋和理療設備等專科器材。這些醫療設備與器械由衛生所集中管理,定期消毒、維護和更新,以保證醫療安全。

4體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醫療服務理念從過去的“以醫院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變[10]。家庭病房的出現和普及,正是基于這種理念,為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提供足不出戶的醫療與護理,集家庭醫療、護理、保健、功能康復、生活料理與健康宣教為一體的服務[11]。家庭病房作為體系醫院治療的重要補充,是老干部慢性疾病長期治療和功能康復鍛煉的有效醫療模式,為行動不便、長期臥床的老干部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鐘才進,李清紅,陳娟,等.綜合康復性治療對老年高血壓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4,28(4):334-336

[2]朱玉林,朱群,王永莉.干休所家庭病房的感染管理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J].臨床合理用藥,2013,6(9):27,33

[3]王慧杰,高筱雅.干休所開展家庭病房的做法和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9):765-766

[4]樊建芳,武建英,陸建國,等.老年慢性病家庭病房開展實踐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10):704-705

[5]王娟,李海朋,王將軍,等.病歷管理中相關法律問題分析[J].中國醫院,2015,19(2):59-60

[6]趙丹.基于精細化管理的老干部保健工作[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3,27(9):674-675

[7]武孟田,李斌.干休所家庭病房的現狀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3,6(3):160

[8]王彥芹,許麗.干休所開設家庭病房的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2014,7(2):148

[9]欽瑞強,徐軍霞,馮仲賢.干休所開展網絡家庭病房的實踐與體會[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4,16(5):394-395

[10]耿智慧,崔鳳俊.干休所老干部醫療保健中家庭病房的實施及意義[J].實用醫藥雜志,2013,30(7):672

[11]吳霞.軍隊干休所老干部家庭病房建設實踐與體會[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9(1):102-105

作者:倪海萊 于家歡 李松華 彭智 潘炯明 譚建明 夏婷 朱琴 單位:第二軍醫大學翔殷路干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