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項目綠色施工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6-27 08:44:00
導語:工民建項目綠色施工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綠色施工是在進行工程建設的時候,在滿足建筑的質量和功能要求、確保施工的安全性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術,盡量減少能源的消耗與資源的浪費,降低甚至是消除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實現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節能環保的目標。如今,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們廣泛認可的一項政策。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綠色施工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施工,在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能夠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可是,如今我國的建筑施工中,還是有很多的企業沒有采用綠色施工的方式去完成建設工作,綠色施工的施行也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其產生問題的根源進行分析,加強綠色施工管理,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綠色施工。
關鍵詞:工民建;綠色施工;管理模式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地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工民建項目因為和人們生活的緊密聯系,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建筑市場空前繁榮,建筑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節能環保作為人們廣泛關注的一個話題,也開始對工民建工程產生影響,在施工過程中逐漸融入了綠色環保的理念,推行綠色施工和綠色管理。文中對如今的工民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簡單地介紹和分析,對他們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然后根據自身的經驗提出了一些改進辦法。
1綠色施工管理概述
綠色施工就是在進行工程建設的時候,在滿足建筑的質量和功能要求、確保施工的安全性的同時,盡量地減少能源的消耗與資源的浪費,降低甚至是消除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實現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節能環保的目標。綠色施工管理就是對施工過程進行合理地組織、安排和管理,實現綠色施工的特點[1]。綠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組織管理、施工計劃管控、施工過程管控和對施工人員健康和安全的評估四個方面。綠色施工管理在制度上就與傳統的施工管理有所差別,首先是要有其自己特點的管理制度及相應的標準,以企業自身的條件和要求來制定,要有明確的管理目的和機制,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的監督和管理,確保施工過程能夠實現四節一保。綠色施工管理也要沿用傳統施工管理中一些比較好的管理經驗,要不斷地進行創新,適應社會的發展。對施工進行綠色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建設過程中對于資源的節約,使用更加環保、綠色的建筑材料和技術,提高建筑整體的環保特性。
2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現狀
綠色施工的意義就是可以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綠色施工材料、施工工藝進行合理地應用。綠色施工是在傳統的施工工藝上發展起來的,為的就是降低施工過程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情況[2]。如今,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為了提高自身的形象,施工企業在進行工程建設的時候都會注意對施工現場進行控制和管理,盡量減少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特別是一些比較發達的城市,更是對這方面管理比較嚴格,可是在其他的城市,在這方面做得就很不好,施工方對于這方面的管理也是不夠重視,還是有著很多問題的。對于綠色施工,還是有很多建筑企業對其缺乏認識,不了解其意義所在,在施工的時候也就不夠重視,不會在這方面投入過多的資源和精力,沒有很好地執行綠色施工的標準。還有些企業會壓縮工期、過度地控制成本,導致施工的質量達不到要求,這些也會影響到綠色施工管理的落實。
3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綠色施工意識比較薄弱。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在管理上還是缺少比較大的變化,采用的還多是粗放式的管理,施工管理辦法也比較陳舊,無法滿足現代化的綠色施工管理的要求,無法實現節約材料、降低成本的作用。企業在施工期間過于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對于綠色施工管理也不夠重視,不管是管理者還是普通的施工人員都認識不到進行綠色施工管理的意義和作用,沒有做好對于材料和資源使用的控制[3]。3.2過度追求利益忽略管理。建筑施工就是將項目設計變成現實產品,而工民建項目則是為人們提供生活和居住場所,優質的工民建工程可以改善人們的居住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又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可是,有些企業過于追求利潤空間,對于施工成本的控制過于嚴格,往往會削減綠色施工管理的經費以此來降低施工的成本。綠色施工管理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多企業也知道這一點,但是,由于綠色施工管理難度比較大,需要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以及材料等,而這些要比傳統的技術、材料成本要高很多,會大量增加其施工的成本,所以,很多企業在這方面都不是很積極[4]。3.3政府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我國也在陸續出臺和綠色施工管理相關的政策法規,不過還是有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難以適用于所有的施工情況和環節。比如說,對于建筑過程中能源的消耗以及廢物的排放就缺少定額管理,政府只能是進行監督,無法進行定量的管理[5]。3.4綠色施工技術比較落后。我國正式引入綠色施工管理的理念時間還不長,在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和管理辦法,施工中經常還是使用一些比較傳統的技術和設備,無法滿足綠色施工的標準要求。施工人員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對于綠色施工管理的認識也不均衡,在實施過程會產生很多阻礙。
4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
4.1提高綠色施工環保意識。要做好工民建的綠色施工管理,首先需要企業及其人員要提高自身的認識,要有意愿還要有能力實現綠色施工管理,這就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從意識形態上提高他們的認識,從技術上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認識到進行綠色管理的意義,才能夠在工作過程中進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企業不只要對管理人員進行綠色施工宣傳,也要注意對普通的施工人員灌輸綠色施工的理念,提高企業全體對于綠色施工的認識[6]。4.2完善綠色施工管理機制。要不斷地對綠色施工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和改革,使其不斷得到完善,為綠色施工管理提供科學的管理依據和指導。這需要對工民建行業的特點和情況進行分析,還要結合施工單位以及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才能夠制定適用性比較強的制度。為了能夠強化綠色施工管理,一定要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進行管理,以相關的理論法規、標準要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嚴格的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保證各項制度和政策能夠得到落實。根據每個階段的要求和特點制定施工評價標準,這是進行施工管理的重要環節,只有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才能夠掌握綠色施工的效果。建設各方一定要做好交流和溝通工作,從設計階段就開始灌輸綠色建筑的理念,施工的過程也要有監理單位的監督,對施工單位進行約束,施工方也要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認真的實施綠色施工[7]。4.3不斷提高人員的管理素質。綠色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員的素質對于管理的效果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只有這些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素質,才能夠做好綠色施工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注意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以及實踐經驗。要招聘那些高水平的、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的經理人員來負責管理,還要對自身的員工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能力水平[8]。此外,綠色施工的管理要求和標準應該是實現每個環節的基礎。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不同的員工應該接受不同類別的培訓,這可以提高綠色施工管理的培訓效果。應加強綠色施工技術和綠色管理技術,為管理和施工人員提供更多交流機會。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綠色施工管理模式在工業和民用建筑項目中的應用效率,保證民用建筑項目的可持續發展。4.4加強技術管理實施。建筑綠色施工的過程中,施工技術可以保障實現綠色施工。施工過程中需要不斷研究新工藝,通過有效應用不斷進行創新,有效提高企業施工水平。有效落實綠色施工技術,滿足節能環保需求,有效平衡施工過程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重視工程安全和環境保護,這樣才更符合綠色施工要求。企業可以利用激勵措施加強施工技術管理,提高施工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從而可以深入地研究施工技術,提高工民建項目的綠色施工水平,同時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發展能力。4.5查驗過程的質量管理。企業需要查驗整個工民建項目的建設質量,需要獲得質量管理部門的重視,不能因為自身利益建立不正當的利益關系,同時要禁止檢驗人員包庇工程質量問題。在實施質量查驗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施工建設質量問題,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解決,避免引發出更加嚴重的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社會問題。此外需要整理工民建項目資料,對于各項工作的完成質量進行檢查,并且出示書面報告,這樣質量管理工作才會得到保證。
5結語
總而言之,建筑產業已經成為了當展的經濟支柱產業。在工民建的施工項目當中,如何能夠降低對環境的污染,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成為了我們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關于如何進一步使用綠色施工管理模式,我們仍然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只有不斷地處理現狀中所存在的問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夠加快綠色施工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席洪廣.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8(3):110.
[2]黃熔.淺談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8(4):237-238.
[3]趙強.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7):7-8.
[4]李觀興.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J].居舍,2018(13):123.
[5]韓冰.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11):191.
[6]楊斌,簡立平.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J].居舍,2018(19):136.
[7]高旭東.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探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8(24):173.
[8]鐘育麒.工民建項目中綠色施工管理模式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7(16):265,268.
作者:胡錫美 單位:福建松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思考
- 下一篇:農業合作經營管理模式權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