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書院制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時間:2022-10-15 09:45:16

導語:高校書院制管理模式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書院制管理模式創新研究

摘要:為了應對時代挑戰,培養全方面發展人才,國內高校開始推行書院制教育管理改革。該文主要對國內書院制和國外住宿學院進行簡要概述,分析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時代書院和國外住宿學院的發展歷史、作用和意義,介紹了現代書院在我國的興起原因、發展歷程和時代意義;將目前國內書院和國外住宿學院的管理模式進行了對比分析,對國內推行書院制教育管理改革較早的幾所大學的書院進行分析比較,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學院-書院”協同管理模式的創新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書院制;管理模式;創新協同

書院制度在我國有著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到中后期出現的一種專門針對少數人的精英教育機構。國外的書院又稱住宿學院,屬于學生宿舍管理模式,核心為導師制[1],最早出現在歐洲,初衷是給那些居無定所的求學者提供住宿的地方以便其求學。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多次的教育改革,中國的教育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當今社會面臨各種各樣新的挑戰,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各高校積極改變教育觀念,探索我國古代書院和國外住宿學院,集古今中外“書院制”之所長,在改革中探索新時代下我國“書院制”這一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管理模式。

1國內外書院制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書院制分別是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為代表的英國住宿學院模式,以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為代表的美國住宿學院模式,以及融合中國古代書院精髓和西方書院管理模式的中國高校書院制模式。

1.1中國書院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施行的書院制管理模式,是將我國古代書院教育內涵和歐美住宿學院制管理經驗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集古今中外書院教育的精髓而開拓的一種新型的學生管理模式。學生在書院跨年級跨專業互相融合內,接受通識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書院為平臺互相學習交流實現互補,既滿足個性化需求又實現全面發展。目前,國內兩岸三地施行了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的高校,主要分為住宿學院制和通識教育兩種模式。1.1.1住宿學院制模式香港中文大學與牛津大學的成立過程類似,書院先于大學建立,學校由書院聯合共建而成[2],是國內最早開始探索書院制管理教育模式的高校。1949—1986年,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發展,香港中文大學先后建立了新亞書院、崇基書院、聯合書院和逸夫書院這4個書院。21世紀初,又陸續建立了晨興書院、善衡書院、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聲書院這5個書院[3]。目前,香港中文大學已建立9個書院,各個書院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主要發展特色,側重點各有不同,學生在學校有學院和書院兩重身份,學院主要負責專業教育,書院則負責教學以外的其他所有事情。1.1.2通識教育模式復旦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是大陸較早推行書院制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高校。復旦大學在我國古代書院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借鑒歐美住宿學院制管理模式構建了自己的書院制管理模式。其教育管理模式為每年新生入學時不分文理不分專業、方向,全部進入書院,在書院內學習一年通識教育為主的課程后,大二時再回歸所屬院系進行專業學習。西安交通大學的書院制管理模式時將通識教育和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新生入學時不分院系專業全部編入書院,共同接受通識教育,完成兩年的通識教育、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教育后再由學院負責專業教育[4]。

1.2國外書院管理模式

國外的書院又叫住宿學院制,主要分為英國住宿學院制和美國住宿學院制兩種管理模式。1.2.1英國住宿學院制住宿學院制始于英國,初衷是為求學者提供住宿的地方,方便學生求學。經過不斷發展,住宿學院制逐步完善,形成一種獨特的教育模式和文化。學院內有餐廳、圖書館、文娛室等具備各類功能的場所,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社區,師生共同在社區內生活、學習、科研、交流,學生在這種環境中隨時隨地學習研討,得到全方面的發展。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是英國住宿學院的代表,其中牛津大學由幾個書院聯合建立而成,從建校時就是學院制管理模式。兩所學校擁有幾十所住宿制學院,每個學院都是一個獨立的機構,擁有自己的經費和管理權限,學校對于各學院的工作主要是協調和組織全校統一的會議、典禮等工作[5]。1.2.2美國住宿學院制以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為代表的美國住宿學院制是學習英國牛津、劍橋等大學建立的,其吸收了英國住宿學院制的管理經驗,經過自己的進步發展和完善,演變出自己獨特的住宿學院文化。哈佛大學從創辦以來就一直致力于創辦一所完全的住宿制學院,為學生們提供共同學習、生活、交流的平臺,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豪感。耶魯大學的住宿制由詹姆士·安吉爾校長提出向英國名校學習成立住宿學院,院長由校長親自任命的院長并且要學生生活在一起,并且要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6]。

2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書院制“學院-書院”協同管理模式

根據國家教育戰略布局,結合“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成效驅動”的人才培養理念,按照“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具有國際視野、引領未來發展拔尖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打造“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創新、個性發展有機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哈爾濱工業大學積極推行書院制建設,助力學校開展“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工作,滿足學生求知、增能和成才的期望[7]。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書院制與國內其他高校施行的書院制的教育管理模式有相似之處,其創新之處在于“學院-書院”協同管理。

2.1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書院概況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于2015年開始推行書院建設,時至今日已建成了丁香、雅荷、梧桐、勁松、竹賢、海棠六大書院,實現學生公寓書院全覆蓋。每個書院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側重培養學生特性的理念,丁香書院專注打造職業規劃、雅荷書院著力塑造優雅女性、梧桐書院注重開展科技創新,勁松書院打開眼界引進國際化,竹賢書院側重文學藝術,海棠書院傾心培養家國情懷。

2.2“學院-書院”協同管理模式

經過充分的調研學習和實踐探索,在其他高校書院制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提出“書院-學院”協同的書院制管理模式。作為傳統的工科強校,哈爾濱工業大學和國內其他高校一樣,在學生管理體系上已經非常成熟,學生院系歸屬感和認同感也非常強,如果突然淡化學院概念,實施學院制則會對學校和學生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學校大膽改革,創新性地提出“學院-書院”協同管理模式。將傳統的學院制和書院制各自的組織、管理和資源等優勢有效整合到一起,建立哈爾濱工業大學特色書院建設模式。2.2.1學院對口承接書院頂層設計為了更好地開展書院建設,學校將書院的設計和管理權限下放到學院,由某幾個學院來共同承擔書院的建設。學院通過調研,確定書院的特色和發展方向,依托學校和學院的優勢資源開展全方面建設。書院聘請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擔任院長,對接學院的領導擔任執行院長。目前,有10個二級學院分別對口建設學校6個書院所覆蓋的12個學生公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書院組織與管理體系。2.2.2學院與書院管理隊伍融合學院制和書院制管理和服務的核心都是學生,通過學院學工隊伍兼任書院管理者,來進一步推動“學院-書院”管理模式的融合發展,引導學生對書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學工老師對書院活動進行指導,學生成立自我管理委員會,負責書院活動等日常組織和管理,突出學生自身作用,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2.2.3學院專業教育與書院通識教育融合學生入學時仍然屬于學院,但同時也有了書院學生這一雙重身份。教學任務和科學研究仍然由學院統籌規劃,書院負責專業教育之外通識類課程教育。書院內學生年級專業錯落分布,通過朋輩引領實現跨年級與跨學科融合,助力學生全面策成才。書院打造了一批深受學生歡迎的書院通識培訓課程和講座,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書院活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打造泛在通識教育平臺,擁有近百個書院學生社團,發揮了通識教育和書院育人相結合的優勢。通過學院支持書院建設,書院開展通識課程助力學生全方面發展,讓學生在學院學扎實專業知識縱向做到“樹干粗壯”,回到書院學習通識知識,耳濡目染橫向做到“枝繁葉茂”。在“學院-書院”協同管理、協同育人的模式下,每位哈工大學子都將有機會由“工科直男”變為幽默風趣的紳士。

3目前書院制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書院制是近年來高校教育改革下,高校積極探索產生的新的學生管理模式,與傳統的學院管理模式和制度還有較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其主要問題具體如下。(1)學院和書院的關系。如何讓學生理解學院和書院,增加對學院和書院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學生有問題時應該找學院還是書院。(2)書院和學校職能部門協調。推行書院制的學校大多會建設專門的書院管理機構,有利于書院工作的開展,但是當需要與學校其他部門協調溝通時會存在困難,影響辦事效率。(3)學生公寓權限問題:受經費限制或學生公寓管理權限限制,書院部分功能用房或設備達不到應有的要求,無法滿足學生對書院的期望。(4)部分師生書院制觀念不強。學院制管理模式已經相當成熟,觀念深入人心。書院制出現,一時間無法接受,對書院的接受程度比較低。

4結語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使得高校在人才培養上的改革勢在必行。書院制的改革是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關鍵,通過書院制讓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及素質教育之間架起橋梁,使得學院與書院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導師與學生融合、領袖個性與群體融合、跨年級與跨學科融合、共性與特色融合、學習與養成融合、活動與文化融合,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平臺,助力學生成長成才,撐起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書院制在國內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陳昭棋.高校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研究——以溫州商學院為例[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2]米曉晨.傳承與借鑒: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制度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3]宋琦琳.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制度的思考[J].文化學刊,2016(1):110-111.

[4]盧萍.高校學生社區書院制管理模式路徑探析[J].公共管理,2016(7):64-65.

[5]蔡俊蘭.繼承與創新:香港中文大學書院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7(5):94-100.

[6]趙衛花.書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34):12-13.

[7]馬海英.泛在通識教育理念下理工科高校書院“八融合”育人機制研究——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為例[C]//海峽兩岸書院論壇.2019.

作者:王江波 謝芳琳 蘇乃乾 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海洋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