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理論研究回顧論文
時間:2022-05-29 04:25:00
導語:產業結構理論研究回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改革開放前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改革開放前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理論的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起點、我國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處于起步階段、不僅要研究擴大再生產中的兩大部類的地位和作用,更要體現出相互制約的關系、產業結構研究范式、西方國家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以及相應的學術研究也開始被我國學者所了解、產業結構政策、結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置于世界經濟大背景之下考察、產業結構研究范式、產業結構政策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對國內相關方面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和簡要評論,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產業結構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學者研究的重點經濟問題,不同學者以不同的思維方式或角度對產業結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得出眾多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意義的結論。
論文關鍵詞: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綜述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理論的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起點,產業結構問題的研究被限定在“兩大部類關系”和“農、輕、重關系”分析框架內。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產業結構理論引入我國,經濟理論界的學術規范發生了重要變化,工具和方法更加多樣化,西方產業結構理論逐漸被嘗試用于分析中國問題。因此應將我國結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置于世界經濟大背景之下考察,并以此為出發點整理國內理論研究的進展。下面分四個階段回顧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演變并進行評論。
1改革開放前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靠引入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研究范式,歸結為社會再生產理論中有關“兩大部類關系”和“農、輕、重”關系的研究。其中與產業結構有關的內容是再生產理論中兩大部類的關系,重點是生產資料優先增長問題。相關觀點的分歧較大,爭論較多的問題有以下兩個:一是關于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公式的標準界定,即20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經濟學界發生的一個公式還是兩個公式之爭。在這些爭論中很多學者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其中一部分學者提出要實現擴大再生產除了要有追加的生產資料外,必須有追加的生活資料,強調不能片面發展重工業。另外一些學者認為,不僅要研究擴大再生產中的兩大部類的地位和作用,更要體現出相互制約的關系。二是關于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是在肯定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進一步討論其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決定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條件是什么,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數量界限如何確定,消費資料生產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農、輕、重部門比例的關系等。這一時期的討論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關于產業結構問題的比較集中的討論,其主要依據是馬克思主義兩大部類思想。
2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
(一)產業結構研究范式
這個時期產業結構問題的研究對以往片面強調重工業,忽視消費品生產所導致的結構失衡問題進行反思。1979年,歐陽勝指出兩大部類平衡發展的規律是社會再生產的普遍規律,保持兩大部類平衡發展是經濟計劃工作的首要任務。另外就是開始了對中國現實產業結構問題的實證研究,逐漸擺脫以往的純粹理論探討,把理論與實際經濟情況接軌,重點轉向了對中國現實問題的批判性分析。
西方國家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以及相應的學術研究也開始被我國學者所了解,對國內學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產生了一定影響。我國陸續翻譯出版了一些國外經濟學專著,最初影響較大的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組織翻譯出版的《外國經濟結構文集》和1981年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結構》。這些譯著基本上是資料性的,主要介紹國外經濟結構現狀。這讓國內學者真實感受到了結構問題研究在框架和方法上的多樣性,使我國經濟理論工作者的眼界得到開拓。其后國內研究結構問題的學者開始較多借鑒、學習和應用西方產業經濟理論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楊治所著的《產業經濟學導論》最具代表性。這些西方學術思想的引入對研究范式的轉換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國外有關產業結構的代表論著陸續在我國翻譯出版,這些譯著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提供了許多國家結構演變的經驗材料,對我國學者影響深遠。這方面影響較大的有庫茲涅茨、羅斯托、錢納里、霍夫曼等經濟學者的理論成果,其與我國以往主要采取理論演繹的方法相比,這些學者研究內容的可觀察性、可度量性和說服力更強。
(二)產業結構政策
一些研究其他國家特別是后起工業化國家戰后經濟發展經驗的論著也逐漸被介紹進我國。有些國家被認為通過選擇“主導產業”、“帶頭產業”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高速增長,特別是戰后日本和韓國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引起我國學者較多關注,包括佐貫利雄的《日本經濟的結構分析》等。這些論著主要是以日本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案例,認為由于產業結構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有明顯的相關性,后起國家可以借鑒先行國家的經驗,發揮“后發優勢”,通過政府的積極干預即產業政策,主動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其后,產業政策的研究成為我國產業經濟學界的熱點,較早期的研究有周叔蓮、楊沐主編的《國外產業政策研究》,王慧炯、李泊溪、周林主編的《中國產業部門政策研究》等。這些研究認為產業政策應論文關鍵詞: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綜述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對國內相關方面的研究進行系統梳理和簡要評論,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產業結構問題一直是我國經濟學者研究的重點經濟問題,不同學者以不同的思維方式或角度對產業結構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得出眾多具有說服力和指導意義的結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理論的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為起點,產業結構問題的研究被限定在“兩大部類關系”和“農、輕、重關系”分析框架內。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產業結構理論引入我國,經濟理論界的學術規范發生了重要變化,工具和方法更加多樣化,西方產業結構理論逐漸被嘗試用于分析中國問題。因此應將我國結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置于世界經濟大背景之下考察,并以此為出發點整理國內理論研究的進展。下面分四個階段回顧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演變并進行評論。
3改革開放前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
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工作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靠引入前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研究范式,歸結為社會再生產理論中有關“兩大部類關系”和“農、輕、重”關系的研究。其中與產業結構有關的內容是再生產理論中兩大部類的關系,重點是生產資料優先增長問題。相關觀點的分歧較大,爭論較多的問題有以下兩個:一是關于擴大再生產的基本公式的標準界定,即20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經濟學界發生的一個公式還是兩個公式之爭。在這些爭論中很多學者提出了有價值的建議,其中一部分學者提出要實現擴大再生產除了要有追加的生產資料外,必須有追加的生活資料,強調不能片面發展重工業。另外一些學者認為,不僅要研究擴大再生產中的兩大部類的地位和作用,更要體現出相互制約的關系。二是關于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是在肯定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進一步討論其中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有:決定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條件是什么,生產資料優先增長的數量界限如何確定,消費資料生產在社會再生產中的作用,農、輕、重部門比例的關系等。這一時期的討論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關于產業結構問題的比較集中的討論,其主要依據是馬克思主義兩大部類思想。
4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概況
(一)產業結構研究范式
這個時期產業結構問題的研究對以往片面強調重工業,忽視消費品生產所導致的結構失衡問題進行反思。1979年,歐陽勝指出兩大部類平衡發展的規律是社會再生產的普遍規律,保持兩大部類平衡發展是經濟計劃工作的首要任務。另外就是開始了對中國現實產業結構問題的實證研究,逐漸擺脫以往的純粹理論探討,把理論與實際經濟情況接軌,重點轉向了對中國現實問題的批判性分析。
西方國家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以及相應的學術研究也開始被我國學者所了解,對國內學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產生了一定影響。我國陸續翻譯出版了一些國外經濟學專著,最初影響較大的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組織翻譯出版的《外國經濟結構文集》和1981年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結構》。這些譯著基本上是資料性的,主要介紹國外經濟結構現狀。這讓國內學者真實感受到了結構問題研究在框架和方法上的多樣性,使我國經濟理論工作者的眼界得到開拓。其后國內研究結構問題的學者開始較多借鑒、學習和應用西方產業經濟理論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楊治所著的《產業經濟學導論》最具代表性。這些西方學術思想的引入對研究范式的轉換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國外有關產業結構的代表論著陸續在我國翻譯出版,這些譯著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提供了許多國家結構演變的經驗材料,對我國學者影響深遠。這方面影響較大的有庫茲涅茨、羅斯托、錢納里、霍夫曼等經濟學者的理論成果,其與我國以往主要采取理論演繹的方法相比,這些學者研究內容的可觀察性、可度量性和說服力更強。
(二)產業結構政策
一些研究其他國家特別是后起工業化國家戰后經濟發展經驗的論著也逐漸被介紹進我國。有些國家被認為通過選擇“主導產業”、“帶頭產業”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高速增長,特別是戰后日本和韓國這方面的成功經驗引起我國學者較多關注,包括佐貫利雄的《日本經濟的結構分析》等。這些論著主要是以日本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案例,認為由于產業結構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有明顯的相關性,后起國家可以借鑒先行國家的經驗,發揮“后發優勢”,通過政府的積極干預即產業政策,主動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其后,產業政策的研究成為我國產業經濟學界的熱點,較早期的研究有周叔蓮、楊沐主編的《國外產業政策研究》,王慧炯、李泊溪、周林主編的《中國產業部門政策研究》等。這些研究認為產業政策應
- 上一篇:調動職工積極創造性提升效益論文
- 下一篇:市場經營秩序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