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機場節能環保管理論文

時間:2022-09-26 04:07:23

導語:民航機場節能環保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航機場節能環保管理論文

一、綠色經營是機場企業創新的必然選擇

民航機場作為民航交通運輸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集管理屬性、服務屬性和經營屬性為一體的特殊企業。民航機場不僅專供飛機起飛、著陸和停放,而且其附屬的建筑物、裝置和設施還為乘客和貨物提供從地面到航空器的便捷轉換。同時,民航機場還提供餐廳、酒店、會議服務和購物等廣泛的商業設施。隨著近年來航空旅行需求的激增以及機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機場的運營和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就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此同時,機場在其實際經濟活動中也產生了諸多環境不經濟性,機場運營高能耗、機場噪音、溫室氣體排放對生態環境影響等問題已和企業維護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相背離。隨著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認知度的提升,國際上對企業開展綠色經營呼聲的高漲,民用機場必須摒棄傳統發展模式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引入綠色環保理念,把節約資源、控制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貫穿于機場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以實現可持續增長,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的有機統一。綠色經營可以大大降低機場能耗,極大程度上減少機場經營產生的外部不經濟性,有利于改善機場運營能力并極大提升機場公眾形象。綠色經營帶來的成本優勢、環境優勢和美譽度優勢將使機場更具競爭實力。因此,引入綠色經營理念,采用綠色經營模式,已經是民用機場企業創新的必然選擇。建設以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作為經營的內容、以節能減排作為目標的綠色機場可以實現機場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是民航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國機場節能環保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綠色機場必須是高效利用能源、有效控制污染、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機場。由于建設規劃缺乏科學論證和環保分析、基礎設施陳舊,加之管理技術落后,我國大多數機場在能源利用的各個環節能耗居高不下。

1.水資源利用率低。

地球水資源只有1%可供人類使用,但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隨著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擴大還在不斷加劇。民航機場是用水大戶,隨著近年機場起降航班及旅客吞吐量的不斷上升,機場水資源消耗同步增長。以中國深圳機場為例,預計2020年機場年用水量將達到420萬立方米以上。相比深圳機場,大型樞紐機場隨著旅客吞吐量的增加,年用水量更為驚人。在全球水資源枯竭和匱乏的時代,機場高用水量與水資源利用水平卻存在著矛盾,表現在機場用水規劃不合理、用水浪費,缺少行之有效的節水措施。

2.耗電量巨大。

機場作為旅客服務的節點,其用于跑道燈光、航站樓照明、暖通空調以及各種運行設備的能耗是驚人的,其中主要就是對電能的消耗。②機場在正常運營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電能,包括生產用電、生活用電、供熱用電、供冷用電、照明用電、旅客行李及貨物傳輸用電、機場配套設施用電等。這些用電大部分在航站樓內進行,航站樓耗電量占機場耗電量的60%以上。2008年全球民航機場每單位工作量WLU(WorkloadUnit,1WLU=1名乘客及其隨身行李或100kg貨物)耗電高達14.4千瓦時。

3.高污染。

(1)溫室氣體排放污染。機場區域內飛機的滑行、起飛和降落,地面交通工具的運行均需要消耗石化燃料,而石化燃料具有不可再生特性,并且燃燒后將產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溫室氣體。機場溫室氣體排放不僅影響機場周邊空氣質量,對機場周邊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還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據估算,機場溫室氣體排放占整個民航航空排放的5%,全球機場每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3億噸。(2)噪聲污染。機場噪聲源主要包括:從噴氣式發動機尾高速排出的氣流和周圍大氣急速混合而引起的噴流噪聲、飛機螺旋槳及噴氣式發動機運轉而產生的噪聲。長期在高分貝噪音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聽力系統、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病變。盡管現有民航飛機產生的噪音比20世紀60年代的飛機減少了近25%,但航空交通增長的速度帶來的負面效應已超過了飛機發動機技術進步帶來的溢價。隨著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和發動機動力技術的革新,大型寬體客機的廣泛使用,飛機發動機頻率越來越快,機場上空空中交通流量密集,使得機場區域的噪聲環境不斷惡化。機場附近區域飛機產生的噪聲污染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凸顯,機場周邊居民對飛機噪聲投訴事件頻發。

4.低生物關懷。

由于時代和觀念的制約,大多數建成機場在機場選址時均未考慮機場對周邊生物生存環境的影響。目前國內民航機場大多建設在城市郊外的葦塘、農田、草地、濕地等鳥類棲息地、取食地附近。⑥鳥類在機場凈空領域內出現對飛機安全將構成巨大威脅。為確保民航飛行安全,機場方面將鳥類視為“鳥害”進行驅逐,對“頑固分子”甚至開槍射擊。就鳥類威脅問題未進行論證而進行的機場選址極不合理,不僅增加了機場安全管理成本,也不符合環保組織對生物關懷的要求,與構建環境友好型機場宗旨相背離。

三、綠色機場節能環保管理措施

(一)建立基于ISO14001標準的機場環境管理體系

民航機場環保管理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依據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目前國際上針對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而制定的通行環境管理體系標準是ISO14001認證標準),按照“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管理(Plan-Do-Check-Act,PDCA)模式”建立相應的環境管理體系,從粗放管理到精細管理,將節能環保理念貫穿到整個機場生產運營環節中。通過對整個機場系統進行全面管理,構建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所需的組織機構并擬定組織機構的環境目標和方針。通過系統規劃、明確職責和義務,指導機場不斷地改進環境行為,達到更新更佳的高度。建立基于ISO14001標準的機場環境管理體系具體包括五個基本方面:第一,機場環境管理部門要制定相應的環保政策,明確政策的實現要素;第二,從機場運營、規模及地理位置等方面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準確識別和評估機場活動對機場及周邊的環境影響力度;第三,科學分配機場環境管理部門相應的管理職責,規劃具體的環境管理項目實施計劃和程序,編制環境管理文件;第四,進行內部環境管理審核,檢驗環境管理計劃是否符合國家環境政策法規要求和是否實現機場整體環保目標;第五,對環境管理工作得失進行評估。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引導機場綠色經營

節約、環保是綠色機場的特征,綠色機場本質上要求機場管理部門運用循環經濟思想指導機場運營活動。運用循環經濟思想指導機場生產運營活動,將機場運營活動中所需的資源通過回收、再生等方法循環利用后獲得二次使用價值,既可以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還可以降低運營成本,為機場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在制度方面,民航局以及地方政府作為政策制定者,應出臺相應的法規鼓勵機場發展循環經濟。對能積極開展資源節約、資源及廢棄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機場給予政策層面和經濟層面的優待。在執行層面,機場要秉承以“低耗”為核心的可持續化發展觀,在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新技術、新工藝,引進新設備、新材料,減少資源使用總量的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具體實施內容包括:采用機場水循環技術優化節水設備,利用中水和雨水沖洗廁所、保潔候機樓、澆灌綠地、沖洗機場地面和車輛;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自然能源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機場設施,增加自然通風性和采光性,減少空調能耗。

(三)加快科技研發步伐,創新技術體系

科技創新是構建綠色機場,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主導力量。開發和使用節能、低碳、低污染的環保技術可以最大程度上實現機場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面統一,是機場實現綠色經營的關鍵途徑。政府和機場應攜手加大科技投入和節能環保關鍵技術的研發力度,鼓勵技術創新。在節能減排方面,機場應與研究機構和資源的合作伙伴機構共同努力解決空氣質量問題。通過大力開發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良機場現有能源設備、研發節能新技術和新材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通過加快空管新技術的應用,讓空中交通管制機構在安全基礎上縮小航空器之間的間隔,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航空器在空中盤旋等待時的燃油消耗;通過研制水循環技術實現水資源有效利用。通過開發智能供冷熱能循環系統,節約機場用電。在控制噪聲污染方面,通過開發基礎噪音監控技術對噪聲等級進行評估。通過聯合發動機制造商共同研發新型發動機,減少飛機運行時產生的噪聲;通過與航空公司協調,共同促進飛行操作技術改良,減小噪聲受干擾區域范圍;在防止鳥撞方面,現有機場要積極研發生態驅鳥技術,增強對鳥類的保護,促進人與鳥類和諧相融。

四、結語

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人與自然和諧相融問題以及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問題將是未來探討的主旋律。運用綠色理念重建機場運營管理制度是機場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機場節能環保涉及諸多方面,包括能源利用、資源節約、設備使用、污染控制、保護生態環境等內容,機場節能環保工作任重而道遠。政府和機場必須聯動,從管理制度、經濟措施以及技術支撐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才能實現機場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三效統一。

作者:許雅璽王欣單位:中國民航飛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