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研究
時間:2022-06-05 11:00:58
導語:高校后勤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雙一流”建設,離不開一流的后勤管理。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高校后勤管理人員的水平和素質高低影響到“雙一流”建設的質量和進程。“雙一流”建設對高校后勤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人員管理能力需要從重視后勤管理人員的觀念更新、加強對后勤管理人員的學習與培訓、高素質管理隊伍建設、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高校;“雙一流”建設;后勤管理人員;提升;能力
一、“雙一流”大學建設推進過程和意義
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新部署,將“211工程”、“985工程”及“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并于同年11月由國務院印發,決定統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017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2017年10月,習在黨報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國家戰略,實施“雙一流”建設,有利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有力地支撐。
二、一流的體系和一流的能力建設是“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兩個關鍵
一流大學的根本性標志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貢獻。在具體建設過程當中,一流的體系和一流的能力是“雙一流”大學建設的兩個關鍵。一流的體系,包括一流的學科體系、人才體系、治理體系和保障體系。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大學,一流學科是一流大學的基本載體和重要依托。一流學科是由一流的人才隊伍支撐的,沒有一流的人才就沒有一流的學科。一流能力的建設,第一是人才培養能力。正如教育部長陳寶生提出的“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設作為基礎任務,加快打造結構優化、滿足需求、各方資源充分參與的卓越而有靈魂的研究生教育。重視科研育人、實踐育人、創業育人。”第二是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必須努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三,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能力。必須要傳承好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第四,是一流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一流大學都是在國際高等教育的合作與競爭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必須具有一流的引領性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能力。第五,是一流的管理服務能力。“雙一流”大學建設離不開一流的管理。在建設“雙一流”大學的過程中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到學校向“雙一流”建設發展的質量和進程。教育部和政府相關部門提出的指導意見中,高校管理人員的培養和管理隊伍的建設要求被提升到更高的層次,要求高校管理人員在“雙一流”建設中,具有更高的教育基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三、面對“雙一流”建設,高校后勤管理人員現狀及問題
(一)、后勤管理人員素質、能力參差不齊,自身發展受到阻礙人的問題是做好一切事業的決定性因素。在后勤管理隊伍中,管理人員素質、能力對后勤事業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他們是高校后勤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建設學習型后勤的帶頭人,他們的價值觀、管理創新能力、執行力等是體現后勤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現實環境下,后勤管理人員在受教育程度、專業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與高校的“雙一流”建設及學校整體發展的總體要求和期待尚有差距,加上后勤管理人員相當多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培訓,管理經驗和管理手段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帶來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大打折扣。后勤的保障服務工作經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二)、后勤管理人員大多事務繁雜、職業怠倦,創新能力不足。高校后勤管理服務部門與相關教學單位、職能部門對接和服務流程繁瑣,日常繁雜和瑣碎的事務性工作較多,造成后勤管理人員疲于應付;輪崗和晉升的機會偏少,后勤管理人員長期在一個崗位上工作,缺乏輪崗交流鍛煉,以至產生工作倦怠、工作思維固化;后勤管理人員由于缺少外出學習、培訓提高機會,管理工作往往是憑經驗辦事、按慣例做事,與時俱進理念不強,工作起來缺乏主動性、創新性。(三)、后勤管理人員中專業管理人才不足,提升能力途徑有限高校重視教學、科研隊伍建設,對管理隊伍,特別是后勤管理隊伍的建設工作重視不夠,高校往往不愿在后勤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和資源,即便有少量人員補充,往往也是個人等原因調整而來,導致后勤管理人員普遍存在老齡化現象,年齡結構不合理,中、青年后勤管理人員嚴重缺乏,隊伍缺乏工作激情和戰斗力。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等現代技術的日益發展,高校在積極進行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促進辦學功能的進一步拓展,而后勤隊伍管理型人才和信息專業化人才的缺乏,將成為高校后勤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的瓶頸。(四)、激勵機制不健全,成就感不強,積極性不高由于后勤崗位與教學、科研、黨政管理崗位相比,處于從屬地位,相對“低端”和“弱勢”,后勤管理人員很難向這些崗位流動。高校更多地關注教學與科研人員,對于后勤管理人員普遍重視不夠,后勤管理人員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邊緣化地帶,其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和尊重,工作積極性、創新性受到影響,加之學校對后勤管理人員個人發展的激勵機制尚不健全,學校的評價體系沒有充分考慮后勤隊伍的結構性問題,后勤員工晉升通道狹窄,導致后勤管理人員缺少實現自我價值的成就感和對所從事工作的自豪感,感覺在后勤工作崗位上沒有奔頭,影響工作積極性的發揮。
四、“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提升高校后勤管理人員能力途徑
(一)、以“雙一流”建設為導向,增強立德樹人、全員育人理念。黨的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中要求“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后勤工作是學校整體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一個側面擔負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它也有極其強大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起著間接的教育和影響作用。后勤管理人員在學校“雙一流”建設過程,應將立德樹人、全員育人納入后勤管理、服務的全過程,增強主動為學生、老師和學校服務的理念。(二)、以“雙一流”建設為導向,加強后勤管理人員學習、培訓,提高管理能力。高校后勤管理人員必須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通過相關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服務水平。一是思想觀念上,轉變傳統的后勤管理理念,引導后勤管理人員具備為“雙一流”建設服務必須的知識和技能。二是通過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真正建立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意識,強化“管理即服務”的理念。三是在“雙一流”建設中,后勤管理人員必須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學習教育發展理論、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特點,看到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踏實做好管理服務工作。當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素質參差不齊。對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崗位進行專業化培訓是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抓手。一是圍繞“雙一流”建設,從工作性質出發,組織崗位專業化培訓,加強后勤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熟悉崗位工作理論和務實操作辦法。二是從提升后勤管理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角度,組織專題政治理論學習、規章制度學習、行為規范學習等,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高校后勤協會可以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組織相關專業培訓,提升后勤職工專業水平。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開展交流學習,開闊視野,提升自我,提高工作能力。(三)、以“雙一流”建設為導向,嚴格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樹立為“雙一流”建設服務的后勤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部門服務對象是師生員工和各個行政部門,因此,在“雙一流”建設中,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就是后勤管理人員追求的工作目標,應該針對不同方面,設計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客觀評價體系。二是在“雙一流”建設中,構建服務型后勤,建立健全聘任制,在關鍵崗位,實行競聘上崗,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工作業務熟、管理能力強的后勤管理隊伍,保證“雙一流”建設順利進行。三是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執行能力,按照“雙一流”建設目標要求,抓好后勤管理人員的思想建設,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自己,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不斷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的領導協調能力,嚴格工作紀律,確保執行力。四是建立健全監督體系,加強日常監督,在后勤工作范圍內涉及人、財、物等重點領域的管理人員,開展經常性的警示教育活動。保護好責任心強、敢于擔當的后勤管理干部的積極性,不斷激勵廣大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競爭意識,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四)、以“雙一流”建設為導向,不斷完善激勵評價機制,提升后勤管理人員的職業成就感。高校后勤激勵考核機制是指高校在開展后勤管理過程中,通過激勵、評價手段,對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檢查和監督,以達到管理結果的高效化。一是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力推行崗位競爭機制,給予普通管理者更多的發展機會,對后勤管理人員特別是骨干人員實行業績和貢獻掛鉤的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義,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得,在工作中形成后勤管理人員想發展、求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應根據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實際,建立一套科學的考核制度,對后勤管理人員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建立科學規范的考核標準和辦法,定期考核后勤管理人員,通過考核機制,強化崗位責任意識,全方位評價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績效,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晉升機會。
參考文獻
[1].瞿祥華等.適應“雙一流”建設需要優化高校后勤隊伍管理.[J].中國高等教育,2016(17):48-50.
[2].陳武元胡科.“雙一流”大學建設背景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18(3):79-85.
[3].楊城觀.“雙一流”大學建設時期高校管理人員隊伍素質提升途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9):17-19.
[4].張宏.“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7(5):16-19.
[5].梁學榮趙龍.以人為本謀發展打造一流高校后勤員工隊伍.[J].高校后勤管理,2018(7):58-60.
[6].李志娟.“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8:31-36.
[7].蘭翔等.“雙一流”大學建設背景下的高校管理隊伍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后,2017(8):238.
作者:宋和才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總務處
- 上一篇:醫院后勤管理模式改革與發展
- 下一篇:電子政務績效評估及科技管理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