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校企協同教學分析
時間:2022-10-24 08:39:14
導語:酒店管理校企協同教學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酒店管理被譽為世界十大熱門行業之一,市場容量大,對于專業管理和服務人員的需求也持續旺盛,但是中高級管理人才缺口卻相當大。酒店管理專業作為培養星級酒店高級管理人才的專業,一再受到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錯位的詬病。如何改進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效果,強化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培養模式,理論界作出了諸多探索。這些研究和實踐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注重加強校外實踐環節,增加學生在酒店的實踐學分,實行“3+1”學制改革,讓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提升應用實踐能力;二是強化校企深度合作,打破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取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形式與酒店企業開展聯合培養,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職業素質,加強校企合作無疑是有效途徑之一,但如果只強調校企合作和實習實訓,不改革校企兩個主體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地位和職責,效果恐難于達到預期目標。本項目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引入協同理論,構建了高校和酒店企業高度參與的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探索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資源共享、職責共擔為手段的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開始進入嘗試性實施。
2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運行機制
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是高校與酒店企業之間為提高本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操作能力、職業能力而組建的跨學科、跨行業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以充分發揮出兩個創新主體在應用性人才培養中的協同價值,是對本專業實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的新探索。基于這一思想指導,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與深圳某酒店企業集團在實習實訓的基礎上,嘗試組建了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在這一聯合體中,酒店企業不再只是實習實訓的承擔單位和管理單位,而是承擔了部分專業課程的教學單位,共同參與到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其運行機制為:學院承擔本專業主要理論課程、基礎課程,酒店承擔“前廳與客房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等實踐性操作性課程;對學生實行分段教學,在酒店實習期間同時接受部分課程教學,兩段學時共入總學分。從聯合體運行情況來看,它實現了三大變化:一是教學內容、課程設置的變化。為適應“能夠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在酒店企業尤其是涉外酒店從事服務或管理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和素質的,能夠面向酒店服務業與旅游服務業的大學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中高級涉外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需要,教學聯合體改變了全部由高校完成教學任務的現狀,以及理論課程偏多的不足,增加了與學生職業適應性更強的實踐課程,并且將這部分課教改教法程交給酒店講授,計入學分。二是酒店企業身份的轉變,它除承擔學生的學習管理之外,還承擔相關課程的教學。酒店企業選派了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承擔實踐操作課程的教學。此教學環境和模式下,酒店企業既是供給方,又是需求方,對學生的教學、目標設計、實踐指導等都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學熱情也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三是校企雙方人員角色的變化,校企雙方實行人員互派,學院派老師入駐酒店指導教學,酒店派管理人員進入學院作為兼職教師,同時通過聯席會議等形式開展定期商討,加強雙方的交流溝通和協同合作,雙方的優質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共享,使教學聯合體正常運轉。
3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基本特征與實效
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突破了一般區域性教學聯合體的一些不足,差異性明顯,課程設置避免了雷同,人員身份不再是簡單相加,學生接受實踐教學的現場感更充分,不同教學資源實現了優勢互補,形成了新的教學組織系統,同時,這種差異性使聯合體具有了三方面典型特征及運行效果:3.1教學資源高度整合共享,教學環境高度開放一般而言,高校的創新資源以學科知識為優勢,企業的創新資源以專業技能為優勢。高校與酒店企業之間組建的協同教學聯合體將兩種不同創新主體的創新要素有效地整合到一個教學系統之中,實現了優勢資源的高度整合與利用。這就使它完全不同于高校與高校之間組建的聯合體,是一種異質協同。探索建立協同教學聯合體的目的在于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本專業應用型復合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首先依賴于建立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和教學方式。因此,聯合體首要任務就是將校內外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高校的學科知識、圖書資料、實驗設備等基礎性資源與企業的設施設備、實踐場地、工作條件等拓展性資源共同匯聚在人才培養目標之下,高校的學術型師資與企業的技能型師資彼此不同特長、專長、優勢也整合于教學環節之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就有了可實施的條件和保障,避免了理論有余而實踐不足的傳統弊端。同時,教學聯合體形成了開放、共享的教學文化,學生在不同的空間環境、設施設備、思維模式中體驗與學習,主動參與性更高。3.2多渠道信息供給,教學模式效能更大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實質上是通過不同學科專長、不同知識結構的教師組建而成的協同教學(teamteaching),運用不同教學手段、設施、場景開展教學活動,高校和酒店企業兩個不同的子系統組成了一個新的教學組織。在這個組織結構中,高校、課堂教學、酒店、酒店教學等構成了組織的多個子系統,不同子系統中的各種資源、關系、條件以開放、協作的狀態向學生呈現,各種教學要素相互影響、滲透、促進,產生出新的有序結構,推動教學系統中各種關系趨于和諧、協同、合作,促進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提升。由于組建了多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協同教學團隊,聯合體教學設施更全面,教學內容更豐富,信息供給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樣化,這就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信息單一、渠道狹窄、供給孤立、傳播受限等不足,發揮出更大的人才培養效能,實現了1+1>2的協同功效。在對接受聯合體教學改革的2012、2013級學生調查發現,95%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形式更有利于掌握專業技能,87%的學生認為教學效果優于傳統課堂教學。3.3教學方式靈活可變,學職匹配度更高在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中,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多樣,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實踐操作與理論指導相結合,教師指導與顧客測評相結合,教學的針對性更強。課程教學效果也截然不同,酒店企業資深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承擔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溝通”等課程,通過在實際工作崗位、實際對客服務中來謀劃職業生涯、講解服務技巧和溝通技巧,學生普遍反映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學生在不同子系統接受到了不同教學體系的學習,尤其是學生的“雙重身份”使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了。雖然處于同一個教學場域,學生仍是學的身份,但在兩個不同子系統中,學生的角色意識、身份意識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在學校課堂教學中,他是純粹的學生,更多以接受者參與知識學習活動中;在酒店實踐教學中,他不僅僅是個學生,還是有著明確崗位職責、承擔了具體工作任務的準員工。因此,學生受到的教育教學活動的職業指向性、職業適應性更強。這就使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職業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隨著企業用人標準的變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酒店企業對本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更趨于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職業素養,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聯合體的改革為學生提供了多維度、多角度的思維訓練、能力訓練和知識培養,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培養的轉變,使學生更易于適應未來職業的需要和發展。
4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的不足及未來發展
從本項目組建的校企協同教學聯合體運行情況來看,雖然取得了一些嘗試性的進展,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實踐應用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但仍處于嘗試階段,還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和待突破之處。一是整體教學計劃的調整。目前,高校所使用的本專業教學計劃仍沿襲課堂教學為主的思維模式,課程設置以知識講授為出發點,絕大部分為基礎理論知識,較少列入操作應用性課程。操作課程則以單純實習為主,沒有將實習與應用課程學習相結合。本教學聯合體也只是利用實習這段相對集中的時間進行應用課程改革的嘗試。可以借鑒國外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實施課堂教學與酒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計劃,調整課程設置結構,增加更多酒店實踐操作課程,本專業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綜合職業素養將得到更高提升。二是聯合培養模式的改進。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教育改革十分關注的內容。當下,學校進行道德教育的方式是開設單獨的學科,學校一般稱之為思想品德課程,課程有專屬的德育教材,和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相同由教師講解而讓學生理解并熟記教材的內容。近些年來,這種道德教育模式因為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學生不能從內心里真正同化和理解這些規則、學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與書本中所學的知識嚴重脫節等原因遭到眾多尖銳的批評。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兒童哲學教育中的討論法來重新思考學校道德教育方式的應然狀態。具體而言,就是使學生成為道德教育課堂的核心人物,由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或新聞里看到的和道德相關的問題,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討論該問題,幫助學生澄清頭腦里的道德觀念。道德教育應該是充滿趣味的,討論實際的道德問題或者有代表意義的故事,不僅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將一些道德觀念真正地滲透到學生內心。
作者:徐燕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1]胡軍.哲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4.
[2](德)雅斯貝爾斯.智慧之路[M].柯錦華,等,譯.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15.
[3](巴西)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顧建新,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1.
[4]MatthewLipman.PromotingBetterClassroomThinking[J].EducationalPsychology,1993,13(3-4):291-304.
[5]Paul.Cleghorn.WhyPhilosophywithChildren.EducationReview,Vol15.No2.
[6]張濟洲.論李普曼的兒童哲學教育[J].教育導刊,2008(10):8.
- 上一篇:酒店管理融合創新論文
- 下一篇:科技型企業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