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多元互動精細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09-18 04:42:42
導語:心內科多元互動精細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采用多元互動的精細化管理完善帶教制度。方法我院心內科于207年7月-208年7月采用多元互動的精細化管理帶教制度,隨機抽取該時間段心內科實習生共69例,作為干預組;與實施前(206年6月-207年6月)采用傳統帶教模式的69例實習生(對照組)進行對比,評價兩組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結果干預組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優秀率66.67%,高于對照組26.09%,干預組不合格率2.90%,低于對照組23.9%,P<0.05。結論心內科采用多元互動的精細化管理帶教制度有助于提高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
關鍵詞:多元互動;精細化管理;帶教;并發癥;理論;實踐
心內科主要收治疾病范圍包括多種心血管疾病,如心絞痛、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梗死、高血壓等,心內科患者特點包括可能合并其他并發癥;部分急性發病的患者致殘率與致死率高,病情危重,且大部分患者疾病無法徹底治愈,往往會留下后遺癥[]。心內科護理工作存在較高難度,科室突發事件風險相較于其他普通科室高,因此加強心內科護士心理素質與專業素養、培養其應急事件處理能力是確保工作質量的重要前提[2]。心內科護理實習帶教過程中需加強教學管理,可適當結合新型教學手段,如互動式教學等,不斷優化教學效果。本文分別納入207年7月-208年7月與206年6月-207年6月心內科實習生,各69例,分析不同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時間:207年7月-208年7月;206年6月-207年6月;分組:干預組69例與對照組69例;干預組包括男4例、女65例,年齡范圍在9歲-23歲,平均為(2.4±.0)歲;學歷:大專55例、本科及以上4例。對照組:男6例、女63例,年齡范圍在20歲-23歲,平均為(2.0±0.8)歲;學歷:大專56例、本科及以上3例。兩組實習生一般資料結果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干預組:()多媒體互動教學法:制定實習目標,制定教學計劃,所有實習生入科時均進行考核,掌握其現階段理論與操作能力,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實習目標,制定教學計劃,明確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部分,如危急重癥患者病情評估、護理流程等。帶教老師根據教學目標挑選具有代表性的臨床案例,制作多媒體課件。將實習生劃分為數個小組,每個小組推選名組長,每周2次理論與實踐課,每次課前帶教老師介紹本次課堂學習任務,列舉案例,情境模擬任務,讓小組提前準備[3]。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創造教學情境,每個小組輪流進行現場情境模擬,模擬結束后每個小組互相討論,尋找實踐操作中的不足之處,教師及時點評,及時提出存在的問題,引導實習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將理論知識滲透至實踐操作流程中。(2)帶教老師及時評估實習生實踐能力,為實習生創造臨床實際操作的機會,每日督促實習生練習書寫病例護理報告,帶教老師及時檢查。對照組:帶教老師根據實習生實習周數制定實習目標,采用理論教學、操作示范的方法,帶領實習生共同熟悉心內科護理流程,反復練習基礎護理操作,給予指導,提高實習生動手操作能力。1.3觀察指標。科室自制應急處理能力評分表,滿分00分,得分≥90分表示優秀、80分-89分表示良好;70分-79分為一般;<70分表示不合格。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評價兩組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干預組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優秀率66.67%,高于對照組26.09%,干預組不合格率2.90%,低于對照組23.9%,P<0.05;見表。
3討論
心內科室中護理工作存在實踐性強,實習生入科后接觸的服務對象大部分為危急重癥患者,患者的病情治療與護理均對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提出較高要求。文章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優秀率66.67%,高于對照組26.09%,P<0.05;分析原因發現,干預組采用多元互動的精細化管理帶教制度,帶教老師結合多媒體教學方法將心內科常見疾病、理論知識、典型病例等串聯,每次授課前為實習生實習任務,按組劃分讓實習生提前準備情境模擬,在模擬過程中不斷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練習,不斷提高實習生操作能力小組成員之間通過情境模擬加強學習互動、帶教老師與實習生之間通過溝通與指導加強互動,不斷提高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綜上所述,心內科采用多元互動的精細化管理帶教制度有助于提高實習生應急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劉補尚.醫院心內科情景模擬臨床帶教方法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7,4(20):66-67.
[2]馮琴.心內科實習生護理帶教模式探討[J].齊魯護理雜志,206,22(5):2-4.
[3]胡經文,劉美麗,郭燕,等.微課堂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在心內科護生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8,5(29):37-40,48.
作者:蔡巧瑩 戴秋婷 王小艷 馮靜 單位:三峽大學附屬仁和醫院
- 上一篇:人社檔案信息化管理現狀及策略
- 下一篇:精細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護理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