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
時間:2022-04-29 02:50:30
導語:略論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理論基礎
根據科學社會學理論,評價是根據特定目的、針對客觀事物、進行主觀判斷的認識活動。評價屬于人類的認識活動。有組織的評價則屬于社會行為。評價的目的有二:一是揭示價值;二是促進價值實現。評價包括對科學性、準確性、合理性的“事實認識”評價和對有無價值、價值大小的“價值認識”評價。評價受到評價主體的價值取向、認識能力、公平精神,評價方式的理論、技術、方法、程序,以及評價客體的可識程度、價值顯度、指標效度等三大類因素的影響[1,2]。科技評價是科技范疇內的評價活動。科技評價是對科技活動及其產出和影響的科技、經濟和社會價值進行判斷的認識活動。科技評價既是科技共同體運行的內在自洽機制,也是科技管理部門實施管理和決策的重要手段。科技評價是由科技評價機構或組織,針對委托方的明確目的和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標準,運用科學、可行的評價方法,對科技活動的行為和事實做出獨立、客觀、科學的價值判斷的一種專業化和規范化的科技活動。從認識活動的主體角度看,科技評價是用科學的評價理論、評價方法、評價程序進行的價值認識活動;從認識活動的客體角度看,科技評價是針對具有科學和技術特征的對象進行的價值認識活動[1,2]。科技評價是建立在多學科理論交叉基礎上的管理實踐活動。從科技評價活動的目的特征看,其理論基礎是科學社會學;從科技評價活動的范疇特征看,其理論基礎是科學管理決策學;從科技評價活動的目標特征看,其理論基礎是哲學的價值論和認識論、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從科技評價活動的方法特征看,其理論基礎是分類學與比較學;從科技評價活動的工具特征看,其理論基礎是計量學理論(數理統計學、文獻計量學、技術計量學、經濟計量學、知識計量學等);從科技評價活動的過程特征看,其理論基礎是邏輯學、信息分析學、知識管理學理論[1,2]。科技評價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按照科學系統論的思想,科技評價體系包括3個部分: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活動。評價活動則包括評價程序、評價指標、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結果應用等,體現評價的主客關聯。其中,評價程序通常是首先明確“評價目的”、選擇“評價主體”,再由“評價主體”根據“評價目的”確定“評價目標對象”及其“評價準則”,再將“評價準則”解析為“評價指標”,繼而根據“評價指標”選擇“評價方法”,再根據“評價方法”確定操作和技術程序,最后得出“評價結論”[1]。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遵循科技評價的基本原則,也具有軍事醫學科學技術實踐活動的自身特殊性。
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對象
軍事醫學科技評價體系由評價主體、評價客體和評價活動等3方面的要素構成。其中,軍事醫學科技評價主體是相對獨立的、專業的、非功利性的科技評價機構;科技評價活動是一種專業化的咨詢和評判活動;科技評價客體即評價對象。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對象是軍事醫學科技活動。軍事醫學科技活動的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結果各異,決定了軍事醫學科技評價客體的多元化特征。軍事醫學科技評價有針對科技活動組織的,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醫院、衛勤機關、衛生部(分)隊、重點實驗室、創新群體、合同合作機構等;也有針對個人的,如科學家、工程師、技術支持人員、科技管理人員、教師、科技普及人員等。有針對科技活動不同層次或不同環節的,如針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展研究、工程與產業化研究,針對知識發現、知識傳播、知識普及,針對技術發明、技術應用、技術推廣、現場處置等;也有針對科技活動不同學科領域的,如衛生勤務、衛生裝備、戰傷救治、衛生防疫、疾病防控、軍隊衛生、核化生防護、海軍醫學、空軍醫學等。有針對科技活動的不同產出形態的,如論文著作、專利技術、裝備型號、醫藥產品、衛勤條令、衛生標準等;也有針對科技活動不同階段形態的,如科技活動動機、政策、戰略、規劃、計劃、方案、立項、過程、結果、效果等[1]。從系統論的角度看,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客體(對象),包括軍事醫學科技活動的環境,如軍事環境、國家安全環境、國際競爭環境、科學技術環境、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等;科技系統的結構,如科技人員、科技機構、科技創新群體、科技條件、科技活動目標對象、科技發展戰略、科技計劃、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活動的組織管理、科技政策、科技體制等;科技活動的功能,如軍事功能、醫學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社會功能等;科技活動的演化,如科技活動演化規律、與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科技發展態勢等。
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原則
根據科技評價理論,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包括:①遵循科技評價的共性原則。即合理、科學、公正的原則。合理是指每個科技評價的項目設置、目的導向、可能后果、社會影響等必須符合科技和社會發展的總目標;科學是指每個科技評價活動的理論、方法、技術、程序、控制、監督等必須符合科學社會學規范;公正是指每個科技評價活動的過程、結果、效應等必須符合科學共同體和社會公眾的普識價值觀和愿景。②體現科技評價的個性特征。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既與軍事、醫學、科技領域的評價有相同之處,也具有軍事醫學自身的性質、環境、目的等差異,具有個性化和特殊性。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與一般醫學科技評價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在于特別強調軍事價值的目的導向。③反映軍事醫學的發展與變化。軍事醫學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科技水平、戰略目標、價值取向等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科技評價的背景和基礎也必須相應地適應和調整。④符合科技評價的共識準則。根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針對不同評價客體的不同評價項目,可以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必須具有針對該特定科技評價項目的共識準則,這是實施任何特定科技評價項目的必要前提。除上述基本原則外,軍事醫學科技評價還必須充分考慮到以下3項特殊性原則:一是要根據軍事醫學的科學、技術、工程等不同特征要素,建立相應的分類評價準則和指標體系;二是要高度關注軍事醫學的科學、技術和工程要素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三是要特別關注軍事醫學的價值要素在科技評價中的導向作用[1]。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基本要求包括:①項目設置合理;②理論方法科學;③技術操作最優;④程序規范嚴謹;⑤組織監督嚴肅;⑥結果客觀公開。“獨立、客觀、公正”、“科學”、“外部評價”等,均屬于理論方法科學的范疇;“可行性”、“最優化”等,均屬于技術操作最優的范疇;“回避”則屬于組織監督的范疇。
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方法
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需要有適宜的技術方法。科技評價中大量借用了軟科學、文獻情報學、經濟學等其他學科的方法。借用的軟科學方法,包括系統分析、層次分析、矩陣分析、聚類分析、專家會議、德爾菲法等;借用的文獻情報學方法,有文獻計量、引文分析、影響因子(IF)、H指數、專利分析、知識可視化等;借用的經濟學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邊際效用分析方法等。如應用系統分析方法,對軍事醫學科技戰略、科技政策、科技規劃等進行評價;應用專利地圖法,對軍事醫學的科學技術創新競爭力進行評價;應用H指數分析,對軍事醫學科技期刊或創新團體的學術影響力進行評價;應用引文分析方法,對軍事醫學科學家已發表研究成果的學術效度進行評價等[1]。同行評議是科技評價特有的方法,是對科技活動進行“質”的定性評價的重要方法。同行評議的關鍵是“同行”范疇的科學界定,以及“同行專家”的合理選擇。但是,同行評議也存在一定缺陷,受到評議專家的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專業素養、學識水平等影響[2]。回溯性案例評價法也是科技評價常用的方法之一,側重于對科技活動周期長、投資和規模大的重大科技計劃、工程,以及對科研機構等的評價,重在評價其科技活動的產出和影響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軍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2]。計量學評價方法是科技評價量化分析的重要手段。科技文獻計量是判斷一個國家、地區、部門、機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工具,被廣泛用于人才評價、成果評價、項目評價、機構評價、學科評價、期刊評價、科技預測、科技管理等方面。論文和引文是較為常用的文獻計量學指標。科學計量學方法,是運用數學方法計量科學研究的成果、描述科學的體系結構、分析科學系統的內在運行機制、揭示科學發展的時空特征、探索科學活動的定量規律,主要應用于科學發展規劃、科學基金管理、科學結構調整、科學預測、科學實力評估等。知識計量方法,是對國家、機構或個人的知識數量(總量、存量、流量、增長量等)和質量(知識價值、知識產品價值、機構或產品的知識含量)進行計量分析,揭示知識的社會經濟屬性。科技的經濟計量方法,是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分析科技活動的投入、產出、成本、效益等,以改進科技活動管理、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科技活動效率[2]。在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方法選擇和應用中,需要特別把握幾個問題。第一,要真正理解了某種方法的思想內涵、本質特征和適用范圍,才能正確選擇運用;第二,要根據評價目的來確定評價目標,再根據評價目標去選擇最適合的評價方法;第三,某種評價目標可能需要選擇多種評價方法進行綜合評價;第四,某種評價方法也可能適用于多種科技評價目標;第五,任何評價方法的選擇運用都必須最優、最適,在此基礎上可以將方法操作的技術可行性進行適當改良和優化,但是不得違背科技評價的基本原則,并且必須在實施評價活動前取得較廣泛的共識;第六,科技評價是一項復雜的認識活動,只能盡量地趨近真相,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局限性[1]。
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程序
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需要有嚴格的操作程序。雖然軍事醫學科技評價與一般科技評價的基本組織程序大致相似,但根據評價目的不同、對象不同,評價主體、評價程序也相應有所區別。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組織程序通常包括:明確的目的、嚴密的邏輯、嚴格的過程、嚴謹的方法、嚴肅的監督。其中,嚴密的邏輯,是指根據“評價目的”來確定“評價準則”和“評價目標對象”;根據“評價準則”來確定“評價指標”;根據“評價指標”來確定“評價方法”;根據“評價方法”來確定評價技術操作實施。嚴肅的監督,是指評審專家的選擇與回避、評審準則和標準的制定與公示、評價方法的科學性考量、評審過程的實施、評審結果的公開、申述或質詢與反饋等[1]。
軍事醫學科研“技術就緒水平”評價
技術就緒水平(technologyreadinesslevels,TRL),是一種貫穿科研項目全壽命周期的、以技術成熟狀態為創新管理核心的科研評價工具。其內涵是將每個“工作分解結構”(workbreakdownstruc-ture,WBS)從想法到產品的研制過程分為9級(至少5級),分別代表不同階段的技術成熟狀態,必須逐級通過才能形成成熟的科研成果。技術就緒水平評價,由美國航空航天局1995年提出,美國國防部2001年6月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4月頒布軍事采辦條例將其法制化,在西方科學技術界影響巨大。TRL九級定義標準是:第一級為“觀察到基本原理并形成正式報告”;第二級為“形成了技術概念或應用方案”;第三級為“關鍵功能分析和實驗結論經得起推敲”;第四級為“研究室環境中的部件仿真驗證”;第五級為“相關環境中的部件仿真驗證”;第六級為“相關環境中的系統/子系統樣機演示”;第七級為“在實際環境中的系統樣機試驗”;第八級為“完成了實際系統并通過實驗與驗證”;第九級為“實際系統通過成功的任務運行的考驗”。“技術就緒水平”評價工具基本可以描述任何一種專業技術從“思想火花”到“物質成品”的轉化過程。巨建國先生基于科技投入產出效率評價的“工作分解結構”、“獲得價值管理”(earnedvalueman-agement,EVM)和“技術就緒水平”,研究提出了科研項目評價的“科技通則”,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等項目分別建立了TRL評價“標尺”,建立了事前、事中、事后3個評價界面及科研項目投入產出效率評價公式,提出了“技術隱性收益”和“技術顯性收益”兩種評價指標體系,并為采集數據提出了科研管理的基本規范和方法[3]。“科技通則”,建立了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科學技術評價制度的操作細則,提供了“技術增加值”評價方法,可計算每一個科研項目的投入產出效率,建立了科技績效評價與經費投入掛鉤的管理機制。該“通則”2009年成為國家標準,是科技項目快速研發的機制和標準程序,有助于改進科研項目研制速度緩慢、投入大、產出效率低的狀況,將對促進科技創新產生深遠的影響[3,4]。軍事醫學的科技評價,是軍事醫學深化改革、加速轉型、科學發展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改善和健全軍事醫學科技評價制度,規范軍事醫學科技評價活動,目的是提高軍事醫學科技評價的客觀、充分、科學的公信力,為軍事醫學的科技發展提供決策支持、方向引導和價值導向,從而激發軍事醫學科技共同體的創新活力,推動軍事醫學科技事業的科學發展。
本文作者:王松俊雷二慶張明華吳樂山工作單位: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
- 上一篇:技術進步對社會結構的啟示
- 下一篇:農業科技戰略性的核心支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