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監督論文
時間:2022-07-24 03:04:54
導語:企業會計監督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會計監督的現狀
會計監督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照法律規定,通過會計手段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的一種監督。狹義的會計監督是指會計人員根據國家的政策法規,利用會計特定程序和方法,對會計主體經濟活動進行的全面的監督和控制。這是隸屬于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廣義的會計監督不僅包括內部監督還包括外部監督。通過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資金運作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
1、會計監督體系構成
企業內部會計監督與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共同構成完整的會計監督體系,三者缺一不可。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是微觀層面上的財務監督系統。主要通過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制度監督、預算管理、資本結構約束、內部審計及核算等手段來實現。其中,公司治理結構和資本構成約束是從企業內部角度進行的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制度監督和預算管理是對企業內部全體人員(包括高級管理者及普通員工)和業務活動的監督;內部審核和核算是企業及其管理者對自身管理體系進行的評審糾正和監督。內部會計監督不僅能夠保證企業內部各項財產物資的完全、完整以及有序、有效的流動和使用,還可以促進企業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可靠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內部會計監督的意義在于能夠形成企業的“自控”機制,在為企業內部服務的同時也有利于維護企業其他利益相關主體的利益。然而,企業內、外部利益主體之間存在利益沖突的情況,這種“自控”機制會因企業內部人員的合謀而失效,因而需要有高效的“外控”機制來保障。通過企業外部會計監督對經濟活動進行再監督。企業外部會計監督包括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主要是為協調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關系,保證財務信息質量。國家監督是指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對企業進行的監督,是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社會監督則是指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中的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依法審計,并據實作出客觀評價的一種監督形式。國家監督是依法對各企業進行強制性的行政監督,社會監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進行的監督,上述兩種監督形式及其結果受到法律認可,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因此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有效開展,可以有效保證企業的經濟活動依法有序地進行,并可彌補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種種不足,所以說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是對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一種再監督。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社會監督和國家監督構成“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內部監督是基礎,具有自律性;社會監督是補充,具有鑒證性;國家監督是主導,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2、當前我國企業會計監督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監督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對于會計“服務”與“監督”的兩大功能,我們過分強調了“服務”而弱化了“監督”,監督力度不足已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在市場經濟利益驅動下,常常發生會計作假和會計違規現象,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秩序混亂。但很多企業卻不重視會計監督,甚至連最基本的財務、審計規范都沒有。在更多企業中,會計監督只是一紙說辭,被作為擺設束之高閣,既沒有真正執行也沒有真正落實。會計監督制度不健全,機制不明確,必然導致會計監督的力度大大降低,從而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會計監督不力使投資者利益受損,企業經營出現問題,也阻礙了市場秩序和國家調控正常進行。
3、原因分析
會計監督無法有效發揮功效的原因分析大概如下:
(1)會計監督的法制不健全,政策不規范。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舊的會計法規制度需要更新,但新的法規制度尚在健全和完善中,存在不少疏漏和缺憾。會計監督法制政策的更新速度無法完全適應經濟的發展水平,導致會計信息的質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F行法規中對監督不力或監督效率低下承擔的責任處罰沒有做出明確說明,影響了監督的執行和落實。因此實現立法健全,完善政策法規,是強化會計監督,維護市場秩序的首要任務。
(2)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內部監督的機制不健全是無法有效發揮監督作用的主要原因。企業財務管理的內控制度不夠完善,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一定的內控制度,但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執行;資金使用管理缺乏計劃性,有的企業只從自身利益出發,明知故犯,損害了國家利益;會計部門相關人員的職權不明晰,使會計政策和公司制度流于形式;財務部門人員良莠不齊,很多會計部門工作者的職業技能、專業素養和道德素質有待提高;會計監督相關的考核水平有待提高,獎懲機制不夠完善,人員管理方式老舊,無法起到鼓勵堅持原則,懲罰會計亂象的作用。
(3)社會監督職能沒有充分發揮。監管部門對各項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督促、檢查不夠及時,對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監督不夠嚴格,對違紀違規問題的處罰力度不夠,致使有些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糾正。同時,社會審計中注冊會計師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民眾的監督意識不強,造成社會監督約束力不強。
二、加強會計監督的有效方法
會計監督權利的履行對企業和國家都意義非凡,加強會計監督需要從完善企業內部監督和強化企業外部監督兩方面著手。
1、加強企業內部監督
內部規范是基礎,從內部監督抓起,企業會計監督才能落到實處。
(1)健全政策規范,完善制度設計
修補現行政策中的遺漏或模糊,出臺更加詳細具體的會計準則。力求使公司政策規范明確,內容具體,界限清晰,可操作性強。從而使財會人員權責清楚,紀律嚴明。在相應部門和相應崗位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會計崗位設計上,嚴格執行崗位回避和不相容的會計崗位分離原則。實踐證明,會計工作中的一些違法違紀行為,與企業負責人利用其在會計崗位的親屬串通作弊有很大關系。因此,會計崗位人員任用必須符合回避制度。在公司財務的各個環節,崗位和人員設置必須符合內部牽制的要求,使不相容的會計崗位嚴格分離。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使會計業務的決策者與執行者分離。過去會計做假行為的發生,多數是會計業務的決策者干預所為。改成會計集中核算模式后,會計業務從企業的內部處理變為會計核算中心集中處理,會計人員的隸屬關系與企業完全分離,企業領導的干預作用大大減少。
(2)重視內部審計,改變管理觀念
內部審計制度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實性、效益性以及合法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對內部控制和治理程序進行相應的監督、審查和評價,從而提出整改意見、督促改進,達到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率,維護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重視內部審計,將內部審計切切實實落到實處,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和方法,可以提高內部審計效應,從而促進企業的自省和改進。不斷宣傳科學的管理理念,強化企業內部人員從最高管理者到基層員工的內部審計和自我審查意識,徹底改變內部審計就是走過場,做樣子的固有觀念。
(3)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會計人員職業素養
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和會計人員職業素質的提高是內部監督的重要舉措。優化人員隊伍,及時調整不稱職的會計人員;培養專業人才,在一些核心部門引進技術過硬,政策水平高,敢于堅持原則的專業人才;不斷培養后備人才,以彌補會計隊伍技術力量不足;明確財務總監及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使財會部門人員各司其職;不同部門不同崗位間實行不定期輪崗,不僅能夠預防“共謀”現象發生,還能為會計人員提供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在崗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和專業培訓等,從而提高其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加強對會計人員的鼓勵和法律保護,對敢于堅持原則,秉公辦事的會計人員給予相應獎勵和法制上的保護。
(4)建設企業內部考核體系,嚴格高層管理者的考核制度
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考核體系。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設置合理的財務考核指標。完善的考核體系既能督促財務人員履行崗位職責,及時發現、申報和解決問題,又能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激勵規范行為,懲罰違規操作。同時,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制度,定期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制度相結合,把內部控制的工作落到實處。從企業外部環境來看,會計受到整個社會監督體系乏力的影響。社會監督體系片面強調自上而下的監督,忽略了平行監督、自下而上的監督,致使會計監督由高等領導決定,基層會計人員比較被動。從企業內部環境來看,會計部門的負責也是由企業高層聘任、解聘及決定報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因此嚴格高層管理者考核制度,能夠產生自上而下的積極影響。在高層管理者的考核制度中,增加法律法規認識、歷史信譽評價等考核指標。施行會計虛假信息披漏的高層管理者責任制,對于相關高層管理者予以一定程度的責罰,并記錄檔案,從而提高高層管理者的會計法律意識,使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2、改善會計監督的外部環境
單純強調內部監督缺乏環境制約,也必須強化對企業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外部監督是強制和促進,內外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會計監督的作用。
(1)完善法制建設和政策手段
會計監督的有效實施離不開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我國與會計監督相關的法律建設亟待完善,通過政府立法重視會計監督工作。制定嚴肅完備、覆蓋面廣、實用性強、獎懲得當的會計監管法律、法規是會計監管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律告訴企業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我國應盡快出臺《會計法》實施細則,提高《會計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制度,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需求;明確會計監督、審計監督的執法職責和權限,以實施清晰明了的監督職能;加大法律法規的處罰和執行力度,對違規企業及其連帶負責人予以曝光;強化相關配套法律及法規的實施。加快會計法律體系的建設步伐,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強處罰力度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加強對違反會計法規和政策的單位和個人懲罰,這是對法律和政策支持維護。加大相關法規政策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執法嚴明從而對造假者造成威懾,使造假的成本遠遠大于可能產生的收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遏制造假的沖動,自覺遵守規范制度。與此同時,引入民事賠償和民事訴訟機制,這樣可以確保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得到補償,又能給造假者形成經濟壓力。投資者可以通過法律訴訟要求會計造假者承擔巨額的賠償責任,從而在民事賠償責任上增加了會計造假的經濟風險,可以達到抑制其造假的動力。
(3)促進社會監督職責到位
目前我國在理順注冊會計師管理體制、培訓會計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注冊會計師執業規則的監管仍不到位。嚴抓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監管,堅決杜絕虛假報告的歪風邪氣,樹立注冊會計師執業的信譽,才能發揮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監督中的作用。同時,增強會計審計的獨立性。只有會計審計獨立,才能保證審計人員依法客觀公正地進行經濟監督,提供高質量的報告,受到社會的信任。同時提高審計的公信度,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職責。通過制定相關的會計執業標準使會計執業有法可依;加強各級會計協會的監管力度,加大對造假會計的懲處力度,提高訴訟成本,完善虛假會計信息監管的制度機制,建立對監管者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更好的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將更多的企業信息傳遞給外界,從而提高公司信息披漏的透明度,引導社會輿論監督方向。加大對舉報者的保護和獎勵,從而鼓勵個人和單位積極對違法者進行揭露,為查處工作提供更多線索和證據。這樣不僅能夠維護法律尊嚴,還可以起到良好的法制宣傳和教育作用。發揮新聞媒體監督作用,新聞媒體是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夠對企業形成強有力的約束效果。明確企業信息公開辦法,對財務信息公開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公開的范圍和內容、公開的程序和要求、監督和保障等做出具體的規定。這樣進一步反映人民群眾對審計的需求和期盼,又可以加大對審計人員執行審計紀律及廉潔自律等情況的監督力度,充分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形成社會監督的良好環境。
(4)提高公眾監督意識
利用多樣形式對公眾的會計監督意識進行宣傳引導。通過報刊、電視、廣播、大廳公告欄等宣傳媒體加大公眾宣傳力度,提高納稅人、消費者對使用和索取發票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對正規發票的甄別能力。同時,使納稅人、消費者了解普通發票使用管理的違章處罰規定。設立群眾舉報熱線,從而形成大眾監督網絡。
三、會計監督發展趨勢
如上所述,加強會計監督可以使企業管理更完善,優勢更明顯,使市場更規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今后會計監督的體系必將不斷完善,會計監督的形式必將不斷優化,更多、更多、更實用的會計監督形式將出現。首先,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將有效結合。在外部政府法規、財政約束和民眾監督越來越精細的情況下,會計違規的成本和風險越來越大,內部監督的自發性將被充分調動,企業將充分發揮內部監督的能動作用,促進二者的有效結合。其次,會計監督體制創新必將出現。會計監督乏力的根本原因在于會計監督的收益是由每個利益相關者共享,但會計監督的成本卻由特定的利益相關者單獨負擔。因此,只要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對于會計監督的成本共擔,并分別設置自己的監督組織,就能充分發揮效用?!肮蓶|—職工型”的會計監督體制將取代現行方式,根據分工監督的邏輯,更好的完成監督職能??傊?,會計監督在現代社會必將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強化管理力度,逐漸提高監管質量和效果。
作者:武照工作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流域污染及城鄉垃圾清除活動方案2篇
- 下一篇:我國現行會計監督論文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