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整合論文
時間:2022-09-09 11:37:00
導語:旅游資源整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疆北疆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地處天山北麓,是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必經之地,具有優越的區位與地理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悠久的草原絲綢之路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和民俗民情孕育了多樣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文章著重分析了烏-奇-哈公路沿線區域旅游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及整合條件、并針對整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旅游資源;旅游資源整合;烏-奇-哈公路
1地理概況
烏-奇-哈公路是由東天山北麓的烏-奇公路與奇-哈公路組成的路線。公路途徑從新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烏魯木齊市開始,沿著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直達新疆的交通咽喉哈密市,全場668km。研究區行政范圍包括烏魯木齊、昌吉州的東部四個縣市、全哈密地區。
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的土地總面積為203884.34km2.占新疆總面積的12.25%,截至2007年底,該區域的總人口為347.95萬人,占新疆總人口的16.6%;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981405人,占新疆少數民族人口的7.72%,由30多個少數民族構成的少數民族聚居區[1]。
2旅游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新疆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旅游資源數量豐富、種類齊全,但景區、景點的布局整體上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規模,缺乏大產品,且同類資源競爭日趨激烈;景區、景點之間溝通和交流不夠,缺乏聯合開發管理和聯合宣傳營銷的實踐。近年來,在“烏昌一體化”政策的支持下,烏-奇-哈公路沿線的有些縣市對旅游資源要素的整合有所加強,并且景點在旅游資源上具備一定的同一性和互補性,但效果都不明顯。近幾年以來,木壘-巴里坤公路上通車后來這里旅游的游客數出現日益增長趨勢。
由以上分析可知,新疆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旅游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旅游資源整合是主要的突破口。
3旅游資源整合條件分析
3.1旅游資源條件
烏魯木齊市地處天山北麓,具有優越的區位與地理條件,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主要旅游景點和消閑娛樂場所有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紅山公園、水磨溝公園、水上樂園、中國特色商業街——二道橋國際大巴扎—新疆民街、中國著名商業街——中山路、自治區博物館和風格獨特的古建筑,如陜西大寺、紅山塔、鎮龍塔、文昌閣、鑒湖亭、丹鳳朝陽閣,以及眾多文物古跡,著名的有柴窩堡湖細石器遺址、絲綢之路新北道、白水澗古城、東河壩古城、阿拉溝石壘與古墓、亞心與鹽湖烽燧等均保存比較好、極具觀賞價值;在市域四周由西白楊溝、天山一號冰川、亞洲地理中心塔、柴窩堡風力發電站、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滑雪場、東白楊溝、廟爾溝、照壁山、青草臺子、菊花臺、天文站、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大臺子,以及南天池、博格達峰與冰川、月亮臺子、石人子水庫和北郊田園風光——農家樂等[2]。
昌吉東部四縣市位于烏魯木齊的東北部。南依天山,北為大漠戈壁荒漠帶,具有豐富的高山草甸自然景觀、戈壁荒漠景觀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境內有阜康市的國家旅游局授予“AAAA級旅游區”的天池風景名勝區[3]、紫泥泉子古城、孜巖氈巖畫等;吉木薩爾縣的準噶爾野馬養殖中心、北庭大寺與古城、車師古道、千佛洞等;奇臺縣的硅化木、恐龍溝、魔鬼城、江布拉克、東地大廟等;木壘縣的鳴沙山、胡楊林、四道溝遺址、三十里墩烽火臺等旅游景點和消閑娛樂場所。
哈密是新疆唯一一個橫跨天山南北的地區,這里交匯了東西方的文化與歷史,可謂新疆旅游資源的微縮景。主要旅游景區有哈密王陵(府)及蓋斯墓歷史宗教文化景區、哈密貢瓜園景區、牛圈湖瑪瑙山景區、巴里坤絲路北道文化旅游區、羅布泊探險旅游區(線)、伊吾紅色旅游區等。
總之,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的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為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旅游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基礎條件。
3.2交通條件
從區外交通條件來說,烏魯木齊市是全疆的政治、經濟、文化、商貿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中心[4],區位地緣優勢顯著,同時,也是西北地區的三大城市之一和全方位開放的城市,已建成一個一類口岸和五個二類口岸,直接與新疆接壤的八個周邊國家的重要口岸相對應。
哈密位于新疆最東端,地跨天山南北,是新疆的東大門。它也是唐寧絲綢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的交匯處,為古絲綢之路重鎮。以312國道為主干線的區位交通四通八達,連接天山南北,蘭新鐵路復線橫貫全區,第二條歐亞大陸橋橫貫哈密[5]。它的樞紐地位的重要性,在未來新疆乃至西部經濟格局中將日益顯現。
從區內交通條件來說,烏-奇-哈公路是位于東天山北部,公路交通已通往,交通條件日益完善。各縣市有已設的境內旅游交通線。這對區域旅游的發展中有很大作用。
3.3市場條件
近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無疑會給新疆的旅游帶來巨大的客源市場。烏-奇-哈公路沿線的縣市的旅游業發展水平不一致,烏魯木齊和阜康已經是一個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其他縣市的旅游資源開發比較晚于該地區。所以該區進行旅游資源整合,借著烏魯木齊和哈密的交通優越地位、烏魯木齊和阜康的名譽來推動全區的旅游市場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
3.4政策支持
區域旅游要得到很好的發展,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一個很重要的保證。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國家對西部的投資力度逐年遞增,用于旅游項目的國債資金也不斷攀升。旅游業是西部開發中重點扶持產業之一,該地區在新疆旅游業中占有獨特的位置,可借西部大開發之契機作好旅游項目的儲備工作。
4旅游資源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4.1各級政府和旅游企業沒有意識到整合的重要性
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的旅游資源優化配置沒有形成。有的市、縣把旅游資源的整合僅限于自己區域內的幾項資源;有的地方很想理順自己區域內的旅游資源,但不知如何分類整合。正是由于對旅游資源認識的不足,造成在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在合作中普遍呈現出被動,對旅游業的發展沒有規劃,無系統的開發建設和合作計劃。
4.2民俗旅游優勢還沒有得到更好的發揮
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是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塔塔爾族等多民族聚集地,這里各民族不僅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在聚集過程中形成了新的民族特色。從目前的開發狀況來看,民俗旅游資源仍處在淺層的開發狀態,沒能充分體現該區域的多民族文化的內涵,民俗風情旅游產品大都形式單一、缺乏文化品位,產品整合不足,未能形成系列性的旅游產品。
4.3環境保護工作不到位
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自然旅游資源與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數量多。這些年,該地區雖旅游業發展較快,但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好,資源破壞和浪費嚴重。
5區域旅游資源整合對策
5.1以政府為主導,統籌區域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產品整合
各級政府要以開放的意識去面對旅游合作,打破區域障礙、市場障礙和制度障礙,實現跨行政區域的公共服務,打造無行政障礙旅游區;各旅游區、景區、景點等應共同編制區域旅游資源開發規劃,避免近距離旅游景區(點)的重復建設和旅游業的惡性競爭;政府應積極引導區域內的旅游企業進行重組或組合;加快旅游企業制度改革,組建旅游企業集團。在正確分析評價區域旅游資源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區域旅游資源吸引力的大小和開發環境等因素,走向整個區域旅游資源經濟系統相對均衡發展。
5.2“精品”帶動,實現區域聯動發展
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旅游資源豐富,品位高,旅游開發具有很強的資源優勢。為旅游資源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整體最大化,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旅游業要實施精品帶動,區域聯動發展戰略。即以優勢、獨特的資源為基礎,創造性的塑造旅游品牌,集中人力、物力、才力著重開發“精品”,帶動周邊旅游業的興起。走出一條依托優勢資源開發優勢產品,依靠優勢產品發展優勢產業,進而帶動全區域旅游業的整
體發展。
5.3加強旅游交通網建設
交通是旅游景區的命脈與骨架。烏-奇-哈公路沿線區域雖然具有一定的交通條件,但交通通達性差、公路等級低。景區內交通條件不完善。所以要各方面加強公路交通建設。
5.4加強環境保護,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在加大烏-奇-哈公路沿線縣旅游資源整合與開發力度的同時,更要加強環境保護,做到開發與保護并舉。要在旅游資源開發全過程中積極倡導“和諧旅游”理念,保護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推動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5.5突出特色,以民族風情旅游資源為紐帶進行全面整合
烏-奇-哈公路沿線縣市是多民族聚集地。因此,抓住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使人文旅游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產品優勢、競爭優勢,從而實現高層次開發,增加民族旅游產品的競爭力。
5.6整體營銷、聯合促銷,組建旅游集團
堅持以市場目標和旅游產品為中心,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利益共享和義務共擔,組織旅游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各相關單位形成旅游促銷聯合體,共享銷售渠道,聯合開發旅游市場。同時按照兩權分離原則,組建旅游集團,逐步形成景區與飯店、交通、旅行社、娛樂等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體系。通過旅游要素流動實現互補,完善協調機制、制度,形成統一的發展規劃,以實現旅游產業要素的一體化經營,優化區域旅游的整體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王璐.新疆烏昌地區旅游資源整合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07,(3).
[2]王亞奇.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發展策略思考[J].科技信息,2006,(12).
[3]周文琦,李曉東,婁在鳳.烏魯木齊發展會展旅游的SWOT分析與對策[J].資源環境與發展,2007,(3).
[4]王娟.旅游非優區的旅游開發研究—以哈密地區為例[J].新疆師范大學,2007,(8).
- 上一篇:企業品牌戰略內涵研究論文
- 下一篇:星級酒店和經濟型酒店競爭力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