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市場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1 05:46:00
導語:紅色旅游市場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整合,就是一種媒介、一種優化、一種組合、一種保障,是實現旅游目標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其本質上,則是一種創新、一種旅游理念、行為和產業的創新。提出整合問題,確定整合目標,實施整合措施,完成整合任務,對于紅色旅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紅色旅游整合問題研究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中紅色旅游日益受到青睞。紅色旅游是以我國現代革命史跡為主要資源,將現代革命史跡所在區域作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從而把旅游與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一方面紅色旅游方興未艾,要構建產業化格局;另一方面紅色旅游又要克服各種困難,滿足多方面需要,打造旅游特色精品。二者之間迫切需要一種可行的“橋梁”進行承接?!罢稀备拍畹漠a生恰逢其時,呼之欲出。
關于整合的功能
從旅游角度分析,整合功能是一種最重要的功能,它是實現旅游目標的手段。它存在于旅游研究、開發和發展的全過程當中。一般來說,整合功能就是一種媒介功能、一種優化功能、一種組合功能、一種保障功能,而其本質上,則是一種創新、一種旅游理念、行為和產業的創新。而這些對于紅色旅游的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作為媒介功能,整合反映了不同事物之間的利益趨同性。它將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游客對旅游需求和旅游動機的滿足連接起來,通過對紅色旅游資源的篩選、主題的挖掘、產品的設計、景點的開發,來實現紅色旅游資源對于旅游市場的吸引力。
作為優化功能,整合反映了同類事物內部之間重要性、代表性、基礎性、全局性、關聯性的差異,在比較與優勝劣汰中,它能夠達到紅色旅游實現途徑的最有效選擇,達到紅色旅游目標的最佳定位、達到紅色旅游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作為組合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的同質化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共同的主題下,相近內容、相臨地域的、同樣具有典型開發價值的紅色資源可以成為同一類紅色旅游產品設計組合和開發應用的基礎。
作為保障功能,整合反映了事物發展的確定性。如果說,紅色旅游是一個政治工程、經濟工程、文化工程、社會工程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那么,它可以確保紅色旅游出精品、出品牌、出效益。
關于整合的目標
整合目標的確定應當體現宏觀的統籌性、選擇的多樣性、數量的廣博性、地域的寬泛性、效益的綜合性、形象的鮮明性。
整合規劃
紅色旅游規劃是紅色旅游發展的龍頭。整合規劃,就是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進行分級規劃,分級負責,分步組織實施,著力打造重點紅色旅游區、精品線路和經典景區,使發展紅色旅游同弘揚革命傳統、培育民族精神相結合,同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相結合,同有效保護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結合,同資源保護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同推動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結合,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整合領導
發展紅色旅游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是一項功能獨特、系統復雜、難度很大的工作,涉及的部門和地方較多,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一組織,協調社會各方積極參與。
整合資源
我國紅色旅游資源及相關資源極其豐富。從紅色資源內部來說,不僅僅要整合物質資源,還要整合精神資源、文化資源;不僅要對本地資源進行整合,還要推進所有紅色景區的資源整合。從紅色資源外部來說,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整合相關資源。
整合區域
發展紅色旅游面對兩個課題:一是如何在貧困落后、交通不便、分屬于不同行政單位管轄的革命老區,充分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價值,更好地發展老區經濟。二是在2004年12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已經規定,相同主題的重大項目,原則上全國只建設一個的前提下,如何跨越若干行政區進行紅色旅游的開發建設?
實踐證明,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行之有效的、共同的發展思路應當是:進一步掃除影響旅游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打破行政區劃和行業界限,省市多方跨域協調,跨區合作,打造“紅色旅游鏈”,攜手共創整體“紅色”旅游品牌,走紅色區域旅游聯合之路,共同做大區域旅游蛋糕,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和共同發展。
整合效益
發展紅色旅游應當注重綜合效益,將政治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將紅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探索一條產業良性循環之路,最終,造福社會,造福人民。整合形象
紅色旅游必須確立主題,樹立形象。主題形象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過程中所積累、遺存下來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開發紅色旅游產品的精髓和依據。突出旅游主題形象,能夠反映自身特色,推動宣傳促銷,實現紅色旅游市場的不斷擴張。
關于整合的任務
當前,整合紅色旅游的主要任務,就是從“整合”的角度,建設“五大工程”,即精品工程、配套工程、保護工程、宣傳工程、產業工程。首先,在精品工程建設上,要通過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從打造“經典景區”入手,重點推出“精品線路”,著力培育“重點旅游區”,形成從全國到省和地級市的紅色旅游發展的大網絡和大格局。
在配套工程建設上,要充分利用、綜合改造現有各類配套基礎設施,擴大規模,完善功能,提升水平,使其滿足日益增長的紅色旅游配套需求。
在保護工程建設上,一要做好搶救工作。加強對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普查、挖掘和整理。二要做好保護性開發工作。加大保護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遺址、文獻、建筑等得到妥善保護。
在宣傳工程建設上,主要是綜合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四大媒體,合力為發展紅色旅游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在產業工程建設上,要根據紅色旅游的特點和要求,在景區的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充分利用市場機制,轉變觀念,改革落后的管理體制,采取靈活的政策措施,鼓勵各方面積極參與紅色旅游的開發經營。
關于整合的實施
統籌規劃
統籌規劃,就是從五個層面上對紅色旅游的開發建設進行宏觀控制。首先,進行全國的總體規劃編制。其次,進行區域性規劃編制。再次,進行地區規劃編制。省及省轄市要按照《綱要》確定的原則,制定富于本地特色的紅色旅游規劃。第四,進行保護規劃編制。避免因計劃不周造成建設性、利用性破壞。第五,做好專業規劃銜接工作。特別注意協調好紅色旅游與相關區域的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交通建設、環境保護、風景名勝、文物保護等規劃的銜接。
加強領導
加強領導,就是有組織計劃、積極主動、持續不斷、富有成效地推進紅色旅游的建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堅持著眼和服務于全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明確各級責任分工,精心組織,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推動紅色旅游不斷向前發展。二是加強政策扶持。要堅持多方參與的原則,廣泛利用社會資源,采用多種方式,廣開融資渠道。堅持重點扶持政策,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參與紅色旅游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革命文物保護和經營,促進紅色旅游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宣傳推廣。在對紅色旅游進行宣傳報道、系列推廣活動的精心組織、產品和品牌的宣傳推介時,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組織得力、參與廣泛、效果顯著的推廣體系。
整合資源
整合資源,就是實行統籌協調,形成綜合優勢,通過各級各類資源的綜合開發,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各具特色的區域、線路和復合性旅游產品,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整合紅色旅游資源。一要對遺跡、文物等革命史跡按照旅游發展規律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和旅游景點、線路和景區的重組;二要以井岡山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為核心,對在精神內涵上與之具有共性的革命精神進行歸類、提煉和升華。三要把資源保護與產品開發結合起來。
整合相關旅游資源。突出抓好紅色旅游與其他類型旅游產品的整合,形成紅綠(生態旅游)結合、紅黃(文物文化旅游)結合、紅俗(民俗旅游)、紅藍(海濱旅游)結合,旅游區、旅游線、旅游點有機結合的紅色旅游發展格局。突出抓好景觀展示與文化傳播、旅游休閑與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結合,實現紅色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互動。
整合旅游要素資源。要完善旅游餐飲、娛樂、購物等服務項目,把旅游景點、旅游購物、旅行社及所有旅游要素整合起來,把紅色旅游產業鏈做寬、做長、做強,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發展壯大紅色旅游產業。
區域聯合
區域聯合,就是要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領域的紅色旅游資源整合。第一,樹立系統觀念。把全國看成一個大系統,每個革命根據地所在區域為分支。統籌兼顧不同層級的區域旅游合作,共同促進紅色旅游各種生產要素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上自由、合理流動。區域內、區域間必須加強營銷上的聯合、宣傳上的合作、旅游營銷人員培訓上的交流、紅色資源與其他資源的整合,實現集聚效應。第二,必須成片連帶發展。第三,以政府為主導,進行宏觀調控,防止條塊分割。
效益多盈
紅色旅游的發展,將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探索一條產業良性循環之路,最終造福于社會,造福于人民的事業。為此,要努力實現極大的政治效益、顯著的經濟效益和巨大的文化效益。
塑造整體品牌
塑造整體品牌,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確立主題概念。二是聯手打造“紅色旅游”品牌。三是共護共享紅色旅游主題品牌。嚴格控制相同題材和內容的項目,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杜絕庸俗化和過度商業化。同時,要加強紅色旅游景區(點)、項目的監督管理,切實保證紅色旅游的安全、質量、秩序和效益,防止以紅色旅游的名義從事損害紅色旅游形象的活動,保證紅色旅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2004年8月12日,《人民日報》國內要聞版發表的《“紅色旅游”激人奮起》
2.2004年5月21日,《人民日報》在理論版頭條發表了《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推動紅色旅游大潮》的文章
3.劉建平,伍先福.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評析.紅色旅游網,2005年3月17日
4.李明德.淺談紅色旅游.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7月3日第六版
- 上一篇:旅游資源開發方式分析論文
- 下一篇:旅游產品開發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