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化建設合理規劃論文

時間:2022-05-28 11:42:00

導語:加強文化建設合理規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文化建設合理規劃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旅游倫理與旅游可持續發展;建設旅游倫理的重大意義;旅游倫理對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旅游倫理發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旅游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涉及到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人們在旅游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稱為“旅游倫理”、建設旅游倫理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旅游目的地社會文化的影響、對旅游者消費行為的影響、對旅游企業的競爭行為的影響、過度不合理開發對旅游資源、環境的破壞、遵守遵循自然、整體優化的原則,用生態倫理學的觀點來開發旅游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旅游業是新興的高速發展的產業,目前國內外興起旅游熱,但是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出現了很多社會、倫理問題,分析了目前旅游發展帶來的一些旅游倫理問題,提出加強文化建設,注重生態旅游,合理規劃以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論文關鍵詞:旅游倫理消費行為競爭行為生態倫理

旅游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涉及到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是涉及到多個行業的綜合性產業,對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它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大加快了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然而隨著旅游發展,由于受到外因以及內因等的影響,旅游業帶來了對資源、環境、經濟、道德倫理、文化等方面的破壞,對人類社會帶來了我們不可忽視的消極作用,我們不得不對其予以重視。

一、旅游倫理與旅游可持續發展

1980年世界游樂組織把旅游定義為,“人們小于非移民及和平目的或m于導致實現經濟、社會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個人發展及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與合作等目的而作的旅行?!彪S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外出旅游。在旅游活動中。人們必須處理一系列復雜的關系,如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文物古跡的關系、旅伴之間的關系、人的身心關系等等,道德規范是協調這些關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規范。人們在旅游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稱為“旅游倫理”。旅游倫理基本規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按其所協調的基本關系,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尊重愛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鑿;(2)尊重保護文物古跡,實現人與歷史的和諧;(3)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實現人際關系的和諧;(4)認真對待自我,實現身心和諧。

旅游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不損害環境持續性的基礎上,既滿足當代人高質量的旅游需求,又不妨害滿足后代人高質量的旅游需求;既保證旅游者的利益、旅游地居民的利益,又保證旅游經營者的利益,實現旅游業的長期穩定和良性發展。它的實質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利共生、協同進化和發展,包括自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i個基本的方面,強調社會的發展是復雜系統的整體推論、不斷優化的過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

二、建設旅游倫理的重大意義

建設旅游倫理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首先,有助于游客旅游目的的實現。旅游倫理可以為游客的旅游行為指示道德方向,并內化為旅游行為習慣,提升游客的人格,從而自覺保護生態環境,與人和諧相處,在寬松的氛用中達到旅游的目的;其次,有助于生態文明建設。人類是生物圈中的一環,人們在旅游活動中自覺地把自身置于整個生物圈相互依存的網絡中,用旅游道德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積極而主動地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從而創造高度的生態文明;第,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設。旅游倫理首先規范調節的人際關系主要是陌生人之間的關系,“生人有助”是其重要規范。這種道德規范有助于升華旅游者的人格,進而自覺創造熟人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使整個社會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

三、旅游倫理對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1.對旅游目的地社會文化的影響。戴尼遜·納什(DennisonNash)從“帝國主義”的概念開始分析,指出今天的帝國主義與以往已有所不同,提出了旅游具有帝國主義的侵略特點。他超越了對具體的旅游過程的研究,把旅游活動看做一種文化接觸和交往的方式,注重分析它對接觸雙方帶來的影響。旅游開發特別是民族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十分重視對當地民族文化資源的挖掘,給當地社會帶來民族文化的破壞,社會秩序的破壞等方面的影響?,F在我們開發原汁原味的民族旅游產品,旅游者去民族旅游區旅游都希望能夠真正體會到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于是出現了講民族旅游資源的本來面貌不加修飾地呈現在旅游者面前的情況。在實際的旅游產品的開發中,往往存在“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現象,對旅游資源的過度開發,為了滿足游客的“獵奇”心理,對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進行扭曲和“舞臺真實”,都給旅游的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旅游開發的進程,旅游者的大量涌入,旅游者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意識形態,價值觀等帶到旅游目的地,漸漸地使旅游目的地的社會文化情況發生變化。弱勢族群的文化傳統所面臨的生存危機,是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重外力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當代民族一國家對邊緣地域和非主流群體的“同質化”或“經濟一體化”戰略是此危機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旅游產業向“弱勢族群”聚居地的拓展也只不過是構成這一戰略的一個子環節而已。

2.對旅游者消費行為的影響。有的人類學家把旅游稱之為“現代朝圣”。但是有的認為也是世俗的,因為旅游本身包含了很多世俗的成分,如娛樂、游玩、享樂,即他們所謂的四個S:太陽(Slln)、沙灘(sand)、沖浪(surf)、性(s)。因為這些問題涉及到了許多具體問題,如文化認同問題,文化整合問題,經濟一體化與文化多元化的關系問題,文化的重構與真實性問題,文化的生產和保護問題等等。旅游業帶來的很多社會問題,如旅游業的發展帶來的人口流動及由于色情服務而帶來的疾病,如性病及艾滋病等等。這些問題如不加以解決,也將會阻礙社會的健康發展,甚至反過來影響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的世俗性特點帶來很多社會問題,使人們的消費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文化優越感強加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使離開原居住地的,非定居性的活動,旅游者的活動受原居住的道德約束較小,會出現文化優越感,旅游者就想把自己的消費觀念強加到旅游目的地。其次,正常道德行為約束程度下降。由于離開了原來的熟悉環境,不再受到原有的道德法規的約束,很容易做出違反道德道義的行為,出現賭、黃等行為,嚴重影響了社會秩序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再次,出現奢侈浪費消費情況。人們在旅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夸大消費行為,出現攀比心理,從而出現鋪張浪費,浪費社會資源。最后,旅游消費層次降低,消費質量不高。特別是娛樂消遣文化,它偏重感官享受,刺激受眾的直接需要。

3.對旅游企業的競爭行為的影響。旅游業作為一個非傳統行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使其是一個贏利性較高的行業,但是在利益驅使下使旅游企業的競爭行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人類社會經歷了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之后。正進入服務業革命時代。旅游服務是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的旅游企業存在缺乏旅游服務誠信觀念,從而導致經營組織者和旅游者的利益糾紛不斷。中國現有的旅游服務質量卻不盡人意。旅游秩序混亂,不合理的行程安排,不規范的旅游服務等,導致了旅游利益糾紛和大量旅游者投訴,嚴重敗壞了中國旅游業的聲譽。由于旅游服務者的誠信服務意識不夠,缺乏旅游服務道德約束和法律監督機制,導致我們旅游企業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出現惡意削價,損人同時害己;以賄賂的手段拉攏顧客;為旅游者提供虛假的旅游服務信息;制造和散布有損其他旅游企業形象和商業信譽的虛假信息。盜用別的企業的名牌或開發成果等等現象。

4.過度不合理開發對旅游資源、環境的破壞。對于旅游開發,就全球大多數國家而言,都經歷了先建設,后環保;先過度開發,后治理污染的曲折道路。中國旅游開發中存在旅游資源破壞嚴重的問題,揮霍旅游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中國旅游資源相對豐富而獨特,但是,面對旅游業飛速發展、旅游者數量倍增的壓力,旅游資源稀缺性表現越來越明顯,出現了從旅游資源開發者、經營組織者到游客揮霍旅游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由于一些開發項目缺少科學的規劃和管理,出現了旅游開發到哪里,污染與破壞就帶到哪里的“旅游摧毀旅游”的現象。

四、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旅游倫理發展

我們應該遵守遵循自然、整體優化的原則,用生態倫理學的觀點來開發旅游。“遵循自然”是指生態倫理思想和基本原則,它指出了自然過程和自然規律的豐富性,以及人類利用自然規律的能動性和可選擇性。遵循自然,也就是順應自然、師法自然,其標準是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穩定與和諧。生態倫理學要求人類與自然建立一種良好的和諧關系,維持一種合作的道德準則,用生態倫理觀來對待大自然、開發自然資源,與自然萬物共存共榮。節約資源,合理開發資源,為子孫后代留下可貴的旅游資源,有規劃有秩序的開發,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破壞,使旅游資源得以可持續發展。旅游開發時,必須注重文化因素的開發,增加文化含量,使旅游活動能夠進一步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使旅游過程成為一種人普遍的學習交流過程。應當充分發揮相關的監督機構的監督作用,對違反旅游倫理的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充分利用社會輿論的作用對違反倫理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引導旅游者、旅游企業進行誠信旅游、誠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