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養生旅游理念提出示范區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6 02:19:00
導語:淺談養生旅游理念提出示范區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本身就是一個“中心”,應該圍繞這個中心建設若干個具有較強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旅游示范區。建立各類旅游示范區的根本目的是對周邊更廣大的區域或是同類地區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在推動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的同時,引導更多的地區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永福是聞名遐邇的“長壽之鄉”,福壽文化獨具魅力,同時又是“養生產業示范基地”,在創建養生旅游示范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鍵詞]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永福;養生旅游示范區
2009年12月,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了“建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這是我國首個以城市為單位建設的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這項殊榮為桂林乃至廣西經濟注入了一劑興奮劑。桂林轄區內的永福縣距離桂林市區45公里,是有名的長壽之鄉。在社會熱議如何建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時,筆者也在認真思考,并萌發了在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框架下創建永福養生旅游示范區的構想。
一、關于建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若干思考
隨著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投入建設,桂林旅游的改革創新和發展模式將在全國產生巨大的影響。目前,社會各界紛紛為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出謀劃策,其中不乏真知灼見。桂林市經濟學會會長顏邦英提出了“中心說”,認為桂林應該發展成為中國南方、華南的旅游中心,以及旅游公共服務中心、旅游經營和管理示范中心、旅游教育培訓中心、旅游研究中心、旅游交流與合作中心等。陽國亮在顏邦英“中心說”的基礎上,增加了將桂林建設成世界旅游集散中心、世界著名生態旅游休閑勝地、旅游文化產業與發展示范區、旅游區域合作與交流示范區、生態環境優化試驗區等設想。筆者贊同以上專家學者的觀點,并大受啟發。筆者認為桂林在建設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時應該整合周邊旅游資源,構筑自己的核心地位,形成強有力的輻射效應。
正如社會各界熱議,建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離不開這些內容,如制度創新、發展模式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等。從更微觀的角度思考,筆者認為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本身就是一個“中心”,應該圍繞這個中心建設若干個旅游示范區(圖1)。建立示范區的根本目的是對周邊更廣大的區域或是同類地區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為更好地發揮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中心”作用,應重點建設對同類地區有較強的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示范區。在推動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的同時,引導更多的地區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既然是“綜合”的,就應該體現多元性、多樣性。既然是“國家”層面的,就不應該局限在桂林城區,而是以桂林城區為中心,輻射到周邊縣域乃至周邊城市。在整合旅游資源中,創建各種專項旅游示范區,如度假、娛樂、商務、會展、農業、工業、文化、鄉村、生態、森林、溫泉、漂流、體育、科技、修學、紅色等旅游示范區。比如,恭城是廣西第一個獲準通過的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三位一體”(恭城模式)生態農業得到廣泛認同和普遍推廣,可以打造成為農業觀光旅游示范區或鄉村旅游示范區;龍勝居住著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76%,民族風情濃郁,可以單獨或聯合柳州三江縣共同打造民族風情旅游示范區;永福是聞名遐邇的“福壽之鄉”,福壽文化獨具魅力,同時又是“養生產業示范基地”,可以打造成為養生旅游示范區。根據各地旅游資源的特點,以此類推,建立特色鮮明的旅游示范區。
二、永福創建養生旅游示范區的可行性分析
(一)養生旅游市場潛力巨大
1、養生旅游的內涵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保養身體、性命以達長壽。我國有著豐厚的養生文化積淀和歷史悠久的中醫中藥產業,是發展養生旅游的基礎。我國的養生旅游以2002年海南省三亞保健康復旅游和廣西南寧中藥養生旅游為起點,隨后在四川、山東、安徽、黑龍江、河南等省市迅速發展,逐步成為全國時尚旅游亮點。周剛在《對養老旅游及其可行性研究》中提出,養生旅游是旅游活動的一種,是以養生為目的來選擇景點,安排內容和進展,考慮節奏快慢的一種旅游活動。這里的養生是泛指優化人類生存環境,善化人類生命質量的一切內容。對養生旅游的理解,筆者比較贊同張躍西的觀點。張躍西認為養生旅游是融合養生文化、養生產業和生態旅游方式為一體的一種體驗式旅游形式。他進一步澄清了養生旅游與健康旅游的區別,認為養生旅游可以涵蓋健康旅游和醫療旅游,養生旅游與養生文化、養生產業密切關聯并雙向相互支持共同發展;健康旅游以醫療衛生產業作為依托,是單向的支撐關系。他將養生旅游的范疇由原來的保健康復為主的健康旅游擴大為系統養生旅游,產品內容有自然養生、人文養生和產業養生三個方面,具體包括溫泉養生、生態養生、滋補養生、運動養生、文化養生、藝術養生、理療養生、國藥養生、休閑養生以及茶飲養生等。
2、養生需求催旺養生旅游市場
追求健康、長壽是全人類的心愿。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生命的質量,越來越期盼能夠健康快樂、延年益壽。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的大力進展加劇了環境的污染。居住環境的惡化,生活節奏的加快,精神壓力的增加,一點一點吞噬著人們的健康,“亞健康狀態”不同程度存在。據統計,1995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數占我國人口總數的6.20%,2009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數上升到了1.13億人,占我國人口總數的8.47%。如何安度晚年,實現健康老齡化,是老齡化社會面臨的迫切問題。今天的養生不僅僅限于追求長壽,而是與我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不管年輕或年老,人們越來越渴望健康長壽,科學養生意識逐漸增強。為滿足現代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養生產業隨之崛起,養生旅游應運而生。養生旅游是一種以養生為主題的休閑旅游,很好地融合了養生文化與旅游業,適合各個年齡層面的旅客。現代人養生保健意識的增強,使養生旅游迅速成為旅游新時尚。
(二)永福具有豐富養生旅游資源
永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是享譽中外的中國長壽之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廣西彩調的發源地和“東方神果”羅漢果的原產地,蘊含著人世間最吉祥的福壽文化,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與民風民俗,在創建養生旅游示范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1、福壽文化源遠流長
永福縣素有“福壽之鄉”美稱,2007年被評為中國首批長壽之鄉。永福縣有近2000年歷史,永福的“福壽”文化起源于永福縣城鳳山頂上的清代“福”字石刻和百壽鎮著名的北宋“百壽圖”石刻。“百壽圖”于南宋紹定已丑年(即公元1229年)由一批書法家創制和石刻家鐫刻而成,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大壽字內鑲嵌100個不同字體的小壽字,取長壽百歲以上之意。據史料記載,該縣最長壽的老人廖扶高壽158歲。目前,永福縣70歲~99歲以上老人有19599人,其中百歲以上老壽星36位,每10萬人中有百歲老人13.33人,超過目前世界公認的每10萬人有7名百歲老人的世界長壽之鄉評定標準。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測算,永福縣人均預期壽命為75.24歲,高出全國人均預期壽命3.24歲。2006年以來,永福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桂林永福國際養生旅游福壽節。養生旅游福壽節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發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深入挖掘和開發福壽文化的重要載體。永福的長壽現象吸引了社會各界紛沓而至,前來調研探究的人們絡繹不絕。公務員之家
2、養生自然資源豐富
永福地處亞熱帶交界,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4.1%,有“生活在樹上的城市”之美稱。境內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生態環境優越,長年身居其中,自然延年益壽。永福縣生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擁有豐富的保健養生食療資源,有黃芪、金銀花、靈芝、板藍根等藥用植物資源、藥用動物資源和藥用礦物資源2741種。永福除利用好豐富的自然養生產業資源外,還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廣西首個千畝有機蔬菜示范基地就在永福三皇鄉創建。目前,永福共建有西紅柿、羅漢果、優質米、柑桔等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30多個,無公害生產面積達30多萬畝,擁有羅漢果、西紅柿、柑桔、優質米等6個國家無公害農產品。
永福空氣清新,據桂林市環境監測站測定,2008年,永福縣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在三個評定標準中,該縣指標全部優于國家標準,許多地方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5~12萬個,比正常值高出50~80倍。永福境內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享有“健康之水”、“營養之水”和“長壽之水”美譽。優質水資源是永福人長壽的要素之一。永福境內的水質具有小分子團,呈弱堿性、氧化還原低、礦物質含量豐富,礦化度優于國家天然礦泉水標準,水中含有硒元素四個特點。經勘測,永福縣許多河流與泉水的PH值在7~8之間,最符合人體內弱堿性環境,可使身體更有效抵制細菌和病毒的入侵,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永福的土壤含硒也是使人長壽的重要元素。永福土壤為富硒土,硒含量為1.1mg/kg,為全國平均值0.29mg/kg的3.3倍,其土壤總體硒含量處于植物生長和人體吸收的最佳狀態。永福生產的羅漢果、優質米等農副產品天然富硒。在這樣的土壤種植出來的農作物含硒量都比較高,經常食用有益人體健康。
3、“養生產業基地”招牌做人
世界養生大會首塊“養生產業基地”招牌為永福所獲,足以證明永福悠久的養生文化和豐富的養生資源不僅得到世人的認同,而且在發展養生產業方面潛力巨大,可以作為示范來學習推廣。永福要打好這張金字招牌,把養生旅游與養生產業有機的結合起來,以旅游來推動養生產業的發展,以養生產業與旅游互動發展推動旅游產業的升級,把永福打造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休閑養生之都。
三、創建永福養生旅游示范區的思路
(一)在政府主導下制定科學、長遠的發展規范
永福的養生旅游發展應有一個中長期規劃與設想,并有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保障。永福旅游產業正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逐步向成長成熟階段發展,比較適合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政府主導性戰略是指在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積極引導、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以實現旅游資源的配置達到或接近最優狀態。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的首要任務是抓好旅游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在政府主導下,通過邀請專家學者對永福養生旅游的現狀作調查研究,科學論證,因地制宜,制定出長遠的、可持續性的發展規劃,指導養生旅游科學、有序地發展。依靠政府的支持和市場的運作,采取多管齊下的對策措施,并將永福養生旅游的發展納入到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加以考慮。
(二)以制度創新推動養生旅游示范區的建設
制度創新是推動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關鍵,通過制度創新推動傳統旅游業走向現代旅游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相關制度應對永福養生旅游示范區同樣具有效力并起指導作用。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制度創新建設包括旅游休閑發展相關制度(如旅游產業政策)與配套制度(如社會保障制度)的創新建設,具體涉及旅游休閑相關的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標準等規范的創新建設。首先要理順管理體制。建立政府與企業、行業協會分開的管理體制,使行業行政性管理與自律性管理各得其所,形成市場、政府、社會之間的平衡機制,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建立指導協調區域旅游發展的綜合委員會、互動合作機制。二是政策創新,包括旅游休閑相關的消費政策,諸如帶薪休假制度、出入境管理制度、文化發展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旅游休閑產業政策,諸如空間布局政策、結構優化政策、投資融資政策、財政稅收政策、旅游用地政策、行業準入政策等等,以實現旅游發展的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獲得綜合效益。三是法規、標準創新。通過制定、完善地方與部門層面的各種法規,推進旅游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以及旅游基本法的制定。制定有關示范區與示范產品建設、開發與管理的標準,并通過不斷完善提升為行業標準乃至國家標準。四是建立專家全程參與建設的機制,充分發揮專家的指導作用。公務員之家
(三)加強養生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
文化是旅游開發的靈魂,特色是旅游資源對旅游者產生永久吸引力的根本。永福的福壽文化,是旅游資源開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規劃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以養生主題為中心,以福壽文化為支撐,以旅游項目為載體,努力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產品層次,構建特色鮮明的養生旅游品牌。積極探索養生文化資源與旅游業的互動發展模式,大力推動養生旅游與福壽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動養生旅游與山水休閑旅游的深度融合,在養生旅游中豐富民俗文化的內涵。利用養生文化的深厚根基,將人文資源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起來,以發揚傳統文化為主旨,建立永福養生文化旅游景區;堅持傳統與現代并重,既充分挖掘傳統養生文化的精髓,又合理利用現代的方法手段,使傳統養生文化能適應現代的需要,從而推動養生文化產業化。養生文化產業化的實質就是把養生文化融合到旅游業中去,通過深入挖掘文化內涵,使養生文化資源以旅游商品的形式進入旅游市場,充分發揮其內在的經濟價值和人文價值。
(四)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進一步提高知名度
旅游產品一刻也不能停止宣傳促銷,海南旅游的突破口就是攻勢持久的宣傳促銷。永福的旅游營銷不能依靠盲目炒作,要講究方式方法,突出“養生”主題。要大力加強信息服務設施建設,通過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絡、書籍、光盤等各種傳媒,通過舉辦福壽節,不斷提高永福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養生博物館,展示長壽之鄉的養生文化、長壽資源以及各種生產工具、生活物品,演示綠色長壽食品的制作方法,介紹百歲壽星的長壽秘訣。政府和有關組織還可以組織講師團到各地去宣講永福的養生文化、普及養生保健知識,增強人們的養生意識,從而喚醒人們對養生產業及養生旅游的興趣。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推介,廣泛、持久地宣傳永福的長壽生態環境和健康長壽養生產業,讓國內外更多的人知道永福長壽之鄉,懂得來到這里養生、療養、度假以獲得健康長壽。
(五)加強旅游軟硬環境建設,突出示范作用
經過舉辦四屆福壽節,永福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候鳥經濟”、“候鳥工程”的建設有力推動了永福旅游軟硬環境的建設,為永福創建養生旅游示范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永福要發展成為有享譽海內外的休閑養生之都,成為令人矚目的養生旅游示范區,還要在進一步的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以及養生旅游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在硬環境方面,加強信息服務、聯絡接待、醫療保健、健身運動、餐飲服務、文化娛樂等方面的設施,選擇有特色的村落,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按市場方式運作,建設養老院、康復中心、療養院、度假山莊、鄉村旅館、農家飯店等,讓到永福“養生”的人們,可以舒適地享受長壽之鄉的山山水水、新鮮空氣、品味長壽美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軟環境方面,加強旅游市場的管理,提高服務水平,著力培養兼具養生與旅游服務知識的專業人才。注重養生的游客多以中老年人為主,因此,旅游陪護服務應運而生,要大力培養和引進既能當導游又能當護理的旅游陪護人員;同時要提高當地居民的素質,杜絕各種不文明現象,主動做養生文化的傳播者與踐行者。
- 上一篇:市場經濟下宏觀調控探究論文
- 下一篇:探求民族地區高校檔案管理現狀及方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