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生態休閑旅游特怔長處及發展方案
時間:2022-09-30 08:25:00
導語:遂昌生態休閑旅游特怔長處及發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分析了遂昌縣的生態休閑旅游資源,探討了促進生態休閑旅游發展的各項政策及管理體制機制,指出了旅游業作為遂昌縣縣域最具活力的新興產業,其旅游發展氛圍日漸濃厚,生態休閑旅游經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關鍵詞:遂昌縣;生態休閑;旅游;對策
1遂昌縣順應生態文明興起的歷史潮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著眼于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按照省委“兩創”總戰略和市委“三市并舉”發展戰略部署,提出了“經營山水、統籌城鄉,全面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的發展戰略。遂昌縣地處錢塘江、甌江兩江源頭,是麗水地區歷史最悠久、文化底蘊最深厚、最適合休閑養生的地方。遂昌被譽為“金山林海、仙縣遂昌”,最大的特色、品牌和優勢在于山水和文化,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
2遂昌縣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的特色和優勢
2.1自然資源豐富
據統計,遂昌縣旅游資源單體總數321處,3級以上的優良級旅游資源60處,5級旅游資源4處,自然類旅游資源涉及25個基本類型,人文類旅游資源涉及40個,是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兼容并蓄的地區,有近10處景觀景點具有打造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資源稟賦和條件。遂昌是浙江省重點林業縣,公益林面積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蓋率達82.3%,境內有1000m以上山峰703座,大小河流600多條,享有“錢甌之源、江南綠海”的美譽。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存有華東地區幾近唯一的原始森林,遂昌國家森林公園是全國唯一以縣命名的國家森林公園,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被譽為“江南第一礦”。神龍飛瀑被譽為中華第一高瀑,飛石嶺號稱“江南小九寨”,湖山溫泉的單井日出水量全省第一。全縣地面負氧離子含量超過了人類宜居標準的6倍以上,遂昌的環境質量綜合排名位居全國前列。
2.2文化底蘊深厚
遂昌人文歷史悠久,1997年發掘的好川文化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填補了浙西南無史前文明的空白,被譽為“東方文明的曙光”。遂昌建縣史有近1800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獨特的湯顯祖文化、紅色文化、民間傳統文化和產業文化,明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曾主政遂昌5年,在此寫就了傳世名著《牡丹亭》,開創晚明文化長達100多年,并譽遂昌為“仙縣”;遂昌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遂昌昆曲十番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具有濃厚地域特色、展示農耕文化精華的“班春勸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正在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遂昌也是革命老根據地縣,建立了浙西南第一個中共支部,紅軍挺進師在此安家并創建了浙江第一塊紅色根據地。
2.3生態休閑特色明顯
在工業文明的背景下,山與水曾是制約發展的障礙和不足,而在生態文明的背景下,山水則從區域的劣勢轉變為最大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遂昌所保留的山水、文化等原生態稀缺資源正成為遂昌參與區域合作和競爭的重要依托。在加強環境保護、弘揚生態文明和傳承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做足山的文章,彰顯水的特色,注入人文的內涵,充分發揮山水這一最大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大張旗鼓地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業,將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迅速轉化為發展優勢和經濟優勢,實現轉型升級,加快建立以休閑旅游業為引領、一二三產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山區發展模式。
3遂昌縣生態休閑旅游的發展對策
3.1以環境優化為保障,夯實旅游發展基礎
圍繞“硬環境景觀化、軟環境人文化”的要求,將遂昌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打造,從優化環境入手,大力開展生態的保護、修復和改善,不斷加強旅游服務軟環境建設,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加快生態林業建設。2009年在全省率先以縣人民代表大會表決形式通過《關于加快生態林業建設的決定》,并且主動將省定的林木采伐限額下調了57%,積極開展村莊綠化行動,做好沿江、沿路、沿景的綜合整治與綠化工作。
(2)積極開展“微笑遂昌、潔凈鄉村”活動,并將活動與保潔長效機制建立、群眾生活方式轉變和產業培育結合起來。今年,在全縣范圍內啟動了“潔凈鄉村”活動,計劃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萬元資金,通過3年努力,使全縣20個鄉鎮全部達到潔凈鄉鎮的標準,明顯改善城鄉環境面貌、改變農民生活方式、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和生態理念,著力打造“中國最潔凈鄉村”。
3.2以文化融合為支撐,提升旅游發展內動力
遂昌豐富的文化資源是實現三產融合、培育旅游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
(1)扎實推進節慶文化常態化、傳統文化產業化和群眾文化職業化。持續深入開展鄉村特色文化節慶活動,全力辦好遂昌湯顯祖文化?勸農節,打響金竹原生態山茶油開榨節、北界紅提節、大柯攝影文化節、高坪杜鵑節以及生態文化、鄉村美食、民俗風情節等節慶品牌。
(2)做深做透湯顯祖的晚明文化。依托“湯顯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著、昆曲世界文化遺產”3大世界品牌,全力打造湯顯祖文化品牌,積極促成遂昌湯顯祖文化與世界的交流,積極打造以湯顯祖文化為引領的錢甌流域民俗文化集群,有效提升文化在旅游發展中的核心力作用。
(3)著力提升名城建設的文化內涵。開展了“微笑遂昌”文明養成、環境改善、志愿服務、公共秩序維護、服務水平提升和創新發現等6大行動,進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努力塑造“大氣包容、追求卓越、精品精致、善作善成”的遂昌新時期人文理念。讓各地游客親身感受到遂昌潔凈溫馨的自然人文環境。
3.3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快旅游發展進程
旅游項目是促進旅游資源向旅游產品轉變的有效載體,秉承精品精致、善作善成的理念,堅持做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近年來,圍繞創建省級旅游經濟強縣的目標,著力抓精品景區建設,已建成南尖巖、遂昌金礦國家礦山公園、神龍谷、千佛山等4處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及中國竹炭博物館3A級旅游景區,先后建成了湯顯祖紀念館、湖山溫泉、大柘湯沐園等文化休閑項目,啟動了湖山省級旅游度假區、石姆巖景區、吳樂畈五星級旅游度假中心、長濂晚明文化園和王村口紅色旅游項目的前期工作,以及白馬山景區、九龍山景區等重大項目的謀劃工作。同時,著力推進公路交通網絡建設,徹底打破交通瓶頸制約,全面提升景區的可進入性。
3.4以全民參與為著力點,實現旅游惠民最大化
(1)讓群眾參與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開發。2009年縣里成立了農家樂指導團,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發展,對各鄉鎮加大了考核力度。
(2)讓群眾參與旅游景區景點開發。大力倡導業主與當地群眾包容、互動和共贏,以山林資源作價入股、建立村企聯合黨支部,營造和諧創業的氛圍。
(3)讓群眾參與原生態精品農業開發。在全省率先把“原生態”作為一個區域品牌來培育打造,以人代會表決的形式通過《關于加快發展原生態精品農業的決定》,制定《遂昌縣原生態精品農業發展規劃》,新發展原生態稻米、紅提等6大品種20個原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大提升了農業效益和農民參與旅游發展的信心,實現了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
- 上一篇:企業第二家
- 下一篇:縣農業局構建新農村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