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內出境旅游走勢

時間:2022-11-24 10:27:00

導語:淺談國內出境旅游走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國內出境旅游走勢

旅游業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不論從它的總收入、就業、增值、投資和納稅等方面來看,都對世界和各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貢獻。中國旅游業雖然起步較晚,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逐步富裕,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明顯增多,旅游需求已日益成為我國居民生活的必需,國內旅游和出境旅游都得到了迅猛發展。尤其是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出境旅游更是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階段。2003年,中國的出境旅游人數已經達到2022萬人次,并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亞洲第一。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的分析也成為引人關注的學術課題。

一、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整體概況

1、出境旅游的概念

關于出境旅游的概念,國際上認為是一國公民跨越國界到其他國家或地區開展的旅游活動。但是由于我國國情的特殊性,《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對于出境旅游的定義為:指中國(大陸)居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國家、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進行的觀光、度假、探親訪友、就醫療病、購物、參加會議或從事經濟、文化、體育、宗教等活動。目前,中國公民的出境旅游實際上包括三種形式:一是中國公民出國旅游;二是中國公民邊境旅游;三是中國公民到中國的港、澳、臺地區的旅游。

2、出境旅游的發展概況

中國的出境旅游始于1983年的港澳探親游,隨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出境旅游消費已成為我國的消費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出境旅游市場已引起全球矚目。

根據國家統計局整理的數據,1993年,我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為374.00萬人次;到2007年,我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則達到了4095.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是1993年的11倍。2008年,雖然受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以及我國年初冰凍災害和“5.12”大地震的影響,我國出境旅游人次數仍達到創紀錄的4584.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94%。另外,根據國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國旅游業報告,2009年,我國公民出境旅游市場繼續快速發展,旅游目的地不斷增加,其中赴臺游發展迅猛。我國公民出境人數已達到4765.63萬人次,比2008年增長4.0%。其中,因公出境人數544.66萬人次,比上年下降4.7%;因私出境人數4220.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2%。從整體上來看,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的擴大,出境旅游人數持續增多與我國對出境旅游管理政策的開放、旅游目的地的增多、公民出境旅游的愿望強烈以及市場供給環境不斷改善等都有著密切關系。

二、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發展歷程

中國公民的出境旅游具有鮮明的階段性和地域性特征,期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縱觀過去20年來的實踐,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發展,從活動的形式來看,大體上是沿著‘港澳游’、‘邊境游’和‘出國旅游’的順序逐漸發展起來的;從活動的目的來看,先從探親訪友、商貿活動,逐步發展到觀光和度假;從國家政策和管理的角度來看,經歷了試驗、放松到逐漸放開的過程”(張廣瑞,2002)。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滿足沿海地區人民和在海外的親人團聚的要求,國家決定進行探親旅游試點。1983年11月15日,廣東第一個赴港探親旅游團出發,開始了內地居民最早的出境旅游。然而,由于當時的出境旅游手續十分復雜,并局限于特批的旅行社,赴港澳旅游的公民多在廣東和福建兩省,旅游模式也僅為單一的“探親游”。

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之后,港澳游模式開始發生本質轉變,內地居民赴港澳的限額擴大,促使中國出境旅游市場至1997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1998年國務院港澳辦與香港特區政府協商擴大內地赴香港旅行者數量為標志,港澳游突破“探親游”的限制,真正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旅游形式。開放散客市場是港澳游發展的另一里程碑式的事件:“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和《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的簽署和實施,允許內地部分城市居民以個人身份赴港澳旅游,使得‘港澳游’市場獲得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杜江、戴斌,2005)。到目前為止,港澳游的發展已經達到完全開放的程度。在2009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統計中,港澳游仍然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