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體育旅游開發綜述
時間:2022-05-04 05:17:00
導語:河南省體育旅游開發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旅游資源豐富。古都名城、歷史文物、古代建筑和自然景觀共同構成了河南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目前,河南省已成功申報了27座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體育旅游資源是指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對參與體育旅游的游客產生吸引力,使其能夠從體育旅游活動中愉悅身心,并能為旅游業所利用且能產生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客體。下面將結合表l對河南省體育旅游資源現狀加以分析。
1.1以古都名城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河南有洛陽、開封、安陽、鄭州4個中國八大古都,有8座歷史文化名城,數量居全國第2位;2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7座全國優秀旅游城市遍布河南省各個角落。此外,還有漢魏古都許昌;全國歷史四大名鎮之一的朱仙鎮是宋朝名將岳飛抗金之地,也是木版年畫之鄉。這些歷史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均是人們從事自駕游、徒步文化溯源、追尋名人足跡的理想去處。
1.2以文物古跡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目前河南共發現各類有價值的文物點3萬余處,其中有189處(198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各類可移動文物140多萬件。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代建筑,如開封的龍亭、開封府、鐵塔、安陽殷墟、登封的嵩陽書院,洛陽的關林等。此外,寺廟祠觀中有久負盛名的嵩山少林寺、登封中岳廟、開封大相國寺、包公祠,洛陽白馬寺、南陽武候祠等。這些均是既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又有觀賞價值的著名旅游景觀,為登山、登樓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河南省的古文化遺址分布密集,遍及全省,包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和商周文化等;帝王寢陵有鞏義宋皇陵、太昊陵、東周王陵、三門峽虢國墓地車馬坑、安陽殷墟以及爭議頗多的曹操墓等;名人故里有新鄭黃帝故里、偃師玄奘故里、洛陽蘇秦故里、鞏義杜甫故里等;石窟中有國家五星級旅游勝地龍門石窟。這些景點均可以從事徒步旅游、駕車游、登山等體育旅游活動。
1.3以地文景觀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地文景觀類體育旅游資源主要包括體育活動山地、沙石泥地、洞穴、島礁和地質突變探險地等。截至2011年6月,河南省共有4個世界地質公園,分別為嵩山地質公園、云臺山地質公園、王屋山一黛眉山地質公園、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此外還有l2家國家級地質公園,包括內鄉寶天曼、遂平崦岈山、鄭州黃河地質公園,洛寧神靈寨、輝縣市關山、信陽金剛臺等。這些地質公園是從事登山探險、攀巖、滑翔、跳傘、蹦極、徒步旅行、穿越、探險等體育旅游的最佳選擇。河南省的山地多在西部、西北部以及豫鄂邊界,主要為豫西北的太行山、豫西的秦嶺東緣山地、豫南的桐柏——大別山等,山地面積約為4.4萬平方公里,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26.6%Ⅲ。其中,風景獨特的名山有嵩山、云臺山、王屋山、太行山、眉黛山、雞公山、崦岈山、白云山、老君山等,尤其以中岳嵩山與云臺山風景最為秀麗,是山地體育旅游的理想去處。此外,與山體資源相伴的洞穴資源也較為豐富,如河南新密的神仙洞早已名聞遐邇,位于鞏義市的浮戲山有各具特色的洞穴一百多座,專家稱之為“中原洞穴之鄉”。隨著近些年旅游探險的發展,有許多新的洞穴被陸續發現。這些優秀的地文景觀地形起伏明顯,空氣清新宜人,具有登山探險、攀巖、滑翔、跳傘、蹦極、熱氣球運動、摩托車登山、徒步旅行、穿越、探險、軍事體育等多種體育旅游價值。
1.4以水域風光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河南省擁有豐富的河、湖、泉、瀑等水體旅游資源,境內共有大小河流1500余條,分別屬于黃河、淮河、長江、海河四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積超過l萬平方公里的河流共有8條,分別是黃河、淮河、洪河、沙河、洛河、衛河、白河、丹江。河南省湖泊面積也很大,名氣較大的有開封的潘家湖、楊家湖、包公湖,焦作的群英湖,信陽的南灣湖等。目前河南省已建成2430座水庫,其中大型水庫16座、中型水庫97座、小型水庫23l7座,總庫容500多億立方米[2】,小浪底水庫、丹江口水庫等大型水庫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河南有名的泉點有安陽的珍珠泉、輝縣市的百泉、西平縣的龍泉和修武縣的馬坊泉,此外還有欒川的湯泉寺溫泉、濟源五龍口溫泉等多處溫泉,這些都是游泳、溫泉浴、療養的最佳去處。liLt''''t,,河南還有瀑布40余處,雪場2處。這些豐富的河流資源和湖泊資源是劃船、滑水、滑雪、漂流、跳水、徒步旅游、登山、攀巖、野營、野炊、探險、滑草、騎馬、射箭、圍獵、射箭、養殖、深林浴場、生態觀光等的理想場所。
1.5以生物景觀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生物體育旅游資源又可稱作生態旅游資源,由植物旅游資源和動物旅游資源組成。河南省地處中原,季節變化明顯,生物種類比較豐富,群落類型多樣。截止到2011年,河南境內有黃河濕地、伏牛山、寶天曼、雞公山、董寨、連康山、小秦嶺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焦作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1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外,河南省還有省級自然保護區23個。這些優秀的自然保護區是從事徒步旅游、登山、攀巖、野營、野炊、探險、狩獵等項目的理想場所。截止目前,河南省已建成國家級森林公園29處、省級森林公園67處、森林旅游景區102處,初步形成了以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省級森林公園、生態旅游區為骨干的森林生態旅游體系,其經營總面積近30萬公頃,全省森林年旅游效益為86.05億元。其中白云山、云臺山、龍峪灣、雞公山、石漫灘等森林公園成了旅游度假勝地。此外,洛陽的牡丹花會、開封菊花花會、鄢陵花博會等規模較大的花會已形成傳統,定期開展。這些生態風景旅游區可提供徒步旅游、野營、野炊、森林探險、滑草、騎馬、射箭、養殖、深林浴場、林中尋寶等多種體育旅游項目。
1.6以民俗風情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河南有體驗傳統民俗、民族風情的最佳去處——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對流傳至今的宋代民間手工藝和民俗文化進行廣泛征集,對失傳的古老藝術進行挖掘和搶救。在這里能切身感受宋代汴梁繁榮昌盛的熱鬧景象,還可以欣賞汴繡、木版年畫、官瓷、茶道、紡織、面人、糖人等手工藝術的現場表演制作以及曲藝、雜耍、博彩、馴鳥、斗雞、斗狗等民俗風情表演。此外,在民族傳統體育方面,清明上河圖更是恢復再現了古代女子馬氈、蹴鞠、水上秋千、水上傀儡、晟鐘樂舞、古代攀巖、鬼谷探險漂流、水上競標、大宋游藝等宋代游樂項目。在這里可進行徒步旅行、水上秋千、蹴鞠、馬氈、探險漂流、古代攀巖、水上競標等傳統體育旅游項目。河南堪稱是中國功夫的故鄉,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術的發源地,溫縣陳家溝是中華太極拳之根——陳氏太極拳的故鄉。在鄭州舉辦的“世界傳統武術節”和在焦作舉辦的“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國內外游客慕名而來。在河南省博物院收藏的白瓷圍棋盤,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十九道圍棋盤,在我國體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7以氣候天象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河南省地跨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在我國東部季風區內。河南省四季分明、雨熱間期、過渡性明顯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巨大優勢,對河南植物風景和水域風景的形成極為有利,有利于常年開展各種體育旅游活動。春季可開展放風箏、踏青、登山、垂鉤、帆船、野營等活動;夏季可開展游泳、劃船、滑水、潛水、沖浪、跳水、溶洞探險等活動;秋季可開展狩豬、騎馬、攀巖、漂流、賽車等活動;冬季可開展滑雪、滑草、溜冰、健美操等活動。
1.8以現代設施為主的體育旅游資源
河南省有省體育中心體育場和航海體育場兩大體育場。航海體育場是河南建業足球隊的主場地,建成于2002年,總投資1.55億,占地面積l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180平方米,全場看臺可容納30000人,可以承辦足球、田徑比賽和大型文藝演出及大型商業展覽。此外,濟源籃球城多次承辦高級別籃球賽;漯河市體育館是河南女排的主戰場,也曾多次承辦國際、國家級排球比賽;南陽體育館是河南男排的主戰場,這些現代化體育場館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游客。鄭州馬拉灣是中原新崛起的亞洲一流水上主題樂園,可以從事沖浪、劃船、游泳、陽光浴、溫泉浴、沙灘排球、拓展訓練等項目。此外,鄭州世紀歡樂園、水上樂園等均設有較多的現代設施,為更好地將體育與旅游結合在一起創造了條件。
2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河南省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策略
2.1發揮區域優勢,加強區域聯合,建設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
《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提出了中原經濟區發展態勢和主體功能格局。在此理論基礎的指導下,我們應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加強區域聯合,積極構建河南省體育旅游經濟圈(表2)。體育旅游經濟圈更加突出了鄭州、開封的核心戰略地位,并通過不斷提升洛陽、安陽、信陽等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逐步鞏固提高腹地層、輻射層主要城市的影響力和綜合承載能力,逐步實現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使之相互促進、聯動發展,促進各旅游中心城市協調發展。
2.2充分挖掘整合旅游資源。不斷彰顯體育旅游的特色
體育旅游開發可以圍繞中原古都群體驗游、中國功夫修學游等方面做文章,充分彰顯體育旅游特色。中原古都群體驗游可以開展唐宋體育文化之旅,如開封清明上河園每年元宵節和清明文化節期間推出的民俗絕活表演,表演項目有鞭技、頭蹦梯、軟功、飛斧、腦彈子、鉆火圈、氣功噴火、氣功絕活、武術表演等以及風箏展示、全國秋千邀請賽、斗雞比賽、跳繩比賽、踢毽子比賽、推鐵環比賽、蹴鞠邀請賽等傳統體育賽事。鄭州和焦作兩市在經歷了8屆少林武術節和太極拳年會的基礎上,演化為“世界傳統武術節”和“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隨著辦賽水平的不斷提升和節會影響力的逐步擴大,參賽國家逐年增加。今后可以進一步提升賽事規模,將兩項賽事做大做強。
2.3打造大黃河之旅國際精品體育旅游線路
大黃河之旅是國家旅游局重點培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具有較強的品牌知名度。河南黃河黃金旅游帶的規劃建設已經引起國家及地方的高度重視,《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提出,要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生態旅游帶。河南省旅游局制定了《大黃河之旅——河南黃河黃金旅游帶策劃方案》,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打造一條集世界文化遺產、中華古都群、黃河濕地生態于一體的黃金生態文化旅游帶,將河南黃河黃金旅游帶建設成為綠色生態走廊、歷史文化走廊、休閑度假走廊,成為薈萃華夏文明、凸顯生態黃河的國際精品旅游帶。此外,策劃方案中提出“一體兩翼四組團”的總體發展布局以及重點建設三門峽豫晉陜金三角旅游區、黃河小浪底旅游區、鄭州花園口黃河旅游區、開封黃河懸河旅游區、濮陽黃河金三角旅游區、商丘黃河故道旅游區等六大黃河旅游區。多樣化開發黃河水上游(以游船為主)、黃河高空游(運用熱氣球、直升飛機、飛翔器、滑索等空中游黃河)、黃河地上游(利用自駕車沿黃河南北兩岸防洪大堤游黃河)、黃河地下游(利用開封中國懸河大觀景區的地下懸河大道等設施從地下品黃河)、黃河特色親水游(如沙灘排球、沙雕、泥沙浴、龍鄉龍舟賽、滑索過黃河、抱著葫蘆游黃河)等黃河旅游產品。
2.4體育旅游與中原文化有機結合,共謀和諧發展之路
《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中提出要提升中原文化影響力,發揮文化遺存集聚的獨特優勢,充分挖掘根文化、都城文化、宗教文化等中原文化資源,通過有效地整合和開發,打響以“根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品牌。此外,要加強歷史文化遺跡的勘探、發掘、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分區域構建一批以殷商文化、東周文化、三國文化、盛唐文化、大宋文化和儒釋道文化為主題的文化旅游基地,培育一批彰顯地域特色、展現中原風貌、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品牌,積極推進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體育旅游也要不斷加強同中原文化的緊密聯系,培育有中原特色的傳統文化體育旅游資源,使兩者有機結合,共謀和諧發展。
2.5建設生態網絡構架。倡導生態環保旅游
以山脈、丘陵、水系為骨干,以山、林、河、田為要素,推進建設豫西山地生態區、南太行生態區、平原生態涵養區,構建橫跨東西的黃河灘區生態涵養帶和縱貫南北的南水北調中線生態走廊,形成“三區兩帶”的區域生態框架(見《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o這為我省生態旅游指明了努力方向和發展重點,生態旅游發展也是今后各個國家旅游發展的趨勢。目前,南水北調河南段工程正進人攻堅階段,工程進展同時也要做好生態建設和體育休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在今后的一段時期內,河南省體育旅游也可以圍繞南水北調這一重大工程,將其打造為河南省繼小浪底之后的又一大生態旅游亮點。
2.6加強區域戰略合作,開拓國內外市場
《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還提到:加強與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的戰略合作,強化國際、國內市場開拓和區域合作,顯著提升旅游業綜合競爭力。目前,河南省諸多景點仍在單打獨斗,與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的戰略性合作意識不強,今后應加強與國內外旅游企業的合作,形成合力,提升體育旅游業的綜合競爭力。
- 上一篇:黨委理論學習工作計劃
- 下一篇:局長在城市管理執法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