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走出去戰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3 09:02:00
導語:零售企業走出去戰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是時展的必然要求,零售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既是應對入世沖擊的戰略選擇,也是拓展自身生存的必然選擇。為此,零售商業企業要立足長遠、面向全球,科學制定、靈活實施“走出去”戰略。
關鍵詞:零售企業“走出去”戰略國際競爭
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戰略內涵
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戰略指的是使我國零售企業的經營要素以及企業本身走向國際市場,到國外去投資開店,去開展競爭與合作,又稱跨國經營戰略和全球化經營戰略。一般而言,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戰略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商品輸出,是指貨物、服務的輸出,即商品和服務的國際貿易。第二個層次是資本輸出,是指對外直接投資,即采取參股、控股、獨資等形式到海外投資開店。如果海外投資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擁有企業),這家零售企業就變成了商業跨國公司。第三個層次是品牌輸出,主要是指品牌授權經營,這是“走出去”戰略的最高層次。
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的緊迫性
“走出去”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在要求
經濟全球化使零售企業經營諸要素跨國流動的障礙越來越少,而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最重要內容是市場全球化,零售企業商品購銷、資金籌措等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才能最優地實現“賤買貴賣”,獲取最佳效益。一個僅在國內配置經營要素的零售企業,面對許多在全球范圍內調配經營要素的競爭對手,是難以生存和發展的。因而,“走出去”成為零售企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國內競爭國際化迫使零售企業“走出去”
我國零售商業領域向外資有限開放以來,大批國際零售業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隨著年內將取消商業外資進入的所有限制,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在國內進行愈益深入。而一定時期內我國的購買力是一個常數,各零售企業的市場份額必然此消彼長。只有“走出去”,才能確保效益穩步提高。
國際市場的無限商機誘使零售企業“走出去”
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結構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就是商機所在。同時,各國的文化、產品、服務也存在著差異,而一國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的。要求有多樣的產品、服務與之相適應,這也為零售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盈利的機會。同樣的產品、服務在不同國家存在價格差異,較大的利潤空間誘使零售企業“走出去”。一些發展中國家及落后國家生產水平較低,商業發展滯后,市場供應總量、結構都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些都為我國零售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舞臺。
“走出去”是零售商業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國際零售商業巨頭基本上都已進入我國,目前,這些巨頭加快了在我國擴張的步伐,展開了擴張競賽。完全可以預見,在25年內,外資商業網點將遍布中國各地、商業競爭將空前激烈。我國零售企業只有“走出去”開辟新的生存空間,才能穩步發展;也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快、更直接地培育和增強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如果局限于本土作戰,將會非常被動,防不勝防,最終節節敗退,喪失市場“疆土”。從零售企業的發展規律來看,總是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自國內至國外逐步發展壯大的。零售企業要壯大乃至成為長壽企業,就必須“走出去”。
實施跨國經營戰略的理論優勢
學者鄧寧提出,企業要想實施跨國經營,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方面的要素: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即“三優勢模式”,只有三種優勢同時具備,才能直接投資、建立跨國公司。
我國零售業具有所有權優勢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我國零售業得到迅猛的發展,從形態單一的傳統的封閉式的零售業,發展為今天的多層次、多業態、開放式的零售業。零售業的所有制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從改革初期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外商投資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并存的格局。隨著所有制格局的改變,新的業態紛繁而出,特別是自1992年國務院作出《關于商業領域利用外資問題的批復》的決定以來,一些新的零售業態在市場上相繼出現,如購物中心、超級市場、連鎖店、倉儲商店、專賣店、便利店、大賣場等。一些具有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形象的零售企業應運而生,零售商的私有品牌經營問題受到關注,已經擁有了一套完整的零售業經營的模式和組織結構體系。據《中國信息統計網》顯示,2003年我國零售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7,595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初步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的所有權優勢。
我國零售業具有區位優勢
我國是一個地理大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海陸空交通便利,特別是與鄰近的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以及南亞等國的往來十分便利;與西亞、非洲等國家間的交通也比較方便,而且,我國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都較豐富,這為我國零售業實施跨國經營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支撐。而今,國家的開放搞活政策,作為WTO成員國所能享受的貿易優惠政策,無不為我國零售業實施跨國經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只要我們能根據自身的特點找準市場,便能發揮出我們的區位優勢。
我國零售業具有內部化優勢
實施跨國經營可通過三條途徑:特許經營、許可證經營和直接投資。前兩者比較適合具有純技術性優勢的行業的跨國經營活動的開展,技術易于轉讓,交易容易完成。而零售業的內在優勢往往體現在企業文化、人員管理及物流管理中獨特的經驗的運用上,是與企業中人的素質緊密相關的無形資產,這是不易進行交易和轉讓的,具有這類優勢的企業適合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進行跨國經營活動。因此,零售業可以通過設立子公司、連鎖經營等方式,形成內部一體化,取得競爭的成功。
零售商業企業“走出去”的可能性分析
WTO的競爭規則減少了我國零售企業“走出去”的障礙
作為WTO的成員國,中國企業應享受的權利主要有:享有多邊的、無條件的和穩定的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享有“普惠制”待遇及其他給予發展中國家的特殊照顧,享有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解決貿易爭端的權利,等等。就零售商業而言,它主要體現在世貿組織成員國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對中國零售企業逐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和實行國民待遇方面,這就為我國零售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降低了跨國商品交換的成本
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應用于零售經營,不受時空限制,不需店面租金,不需支付薪水,節約水電成本,能輕易迅速更新與獲取交易信息。從而大大降低商品交換成本。據專家估計,目前互聯網上的交易成本約等于傳統方式成本的1/10,這使零售企業在跨國發展交易成本上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零售商業的“引進來”戰略為“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1992年7月以來,中國零售商業的對外開放主要是“引進來”,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形式,引進國外的資金、人才、管理乃至整個外國零售企業,既有效地利用了大量的國際資金,學習了國外商業經營管理的先進經驗,又激活了國內商界,鍛煉了國內零售企業的經營能力,拉動、促進了零售企業的成長壯大,為“走出去”獲得了寶貴的國際競爭前期經驗。
一批零售企業已具備“走出去”的實力
經過多年流通體制的改革和探索,我國零售企業的經營規模、營銷方式、服務手段、管理水平都有了長足進步。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及商品流通網絡的逐步構建,一些新的商業組織形式、經營業務也獲得了長足發展,使零售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躍上一個新臺階。與此同時,一批有一定實力、經營能力較強的大型零售企業集團也已涌現,極少數零售企業已經“走出去”接受了國際市場的洗禮,積累了國際競爭的經驗。而且,一些零售企業逐步縮小了與國際零售巨頭在軟硬件上的差距,提高了自身素質,增強了與國際強手相抗衡的能力。
零售企業“走出去”戰略選擇
從零售企業的角度來看,要努力加強經營管理、改善服務、增強競爭實力,使自己逐步成長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零售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具體地說:
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從事跨國經營
國際市場的環境錯綜復雜,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社會文化的還是法律的等等,都比國內要復雜得多,這就要求實施跨國經營的企業認真分析環境因素,選定目標市場,制定正確的目標策略。我國零售業在進行跨國經營時,應充分考慮到我們的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選取正確的目標市場,從事跨國經營。
提供有特色的商品和服務,滿足目標市場的需求
商品和服務的特色性是吸引顧客光臨的重要因素。在跨國經營過程中,我國零售企業應注重對所經營的商品的選擇,對于大型綜合超市經營者,可考慮向國外購買者提供受歡迎的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競爭優勢的產品,隨著我國產品在世界上知名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制造”將是零售業跨國經營的一大賣點。在考慮商品特色的同時,服務也是不容忽視的內容,溶進了企業文化的服務特色,同樣是贏得顧客,取得經營成功的關鍵。
做好周密的市場研究
國際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國與國之間文化差異明顯.國際商業競爭異常激烈,這就要求零售企業“走出去”之前要做好充分、周密的市場調查研究。美國沃爾瑪、法國家樂福、荷蘭萬客隆、德國麥德龍進入我國市場.準備工作都在兩年以上,花費在500萬美元左右。中國零售企業缺乏國際化經營經驗,前期市場調查更為重要。
實行“本土化”策略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人的素質越來越高,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使人們以電子方式生活、學習、工作、娛樂、購物、經營成為可能,更加強化了消費的個性化,因而零售企業“走出去”必須采取“本土化”經營策略,以符合當地消費需求的商品、服務贏得東道國顧客。同時,為降低成本,迅速熟悉當地的語言、法律和風土人情,與當地政府和社會搞好關系,獲得認同,必須實行人才“本土化”策略,聘用當地人為企業員工。
建立靈敏的信息系統
零售企業“走出去”后,要把國內國外的業務經營管理融為一體,統籌安排,快速反應市場需求變化,這些都離不開靈敏的信息系統。必須整合出一套適合自己業務狀況的信息管理系統,來有效地管理商品供應鏈。必須對商品進貨及庫存、運輸進行電腦管理。
總之,我國零售企業,應借鑒發達國家零售業國際化經驗,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經營體現中國文化特色,有一定國際競爭優勢的產品,分析全球零售企業競爭態勢的演變,從全球視角運作零售經營。
- 上一篇: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分析論文
- 下一篇:獨家原創:經貿局副局長科學發展觀個人剖析材料
精品范文
10零售業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