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文化應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7 11:45:00
導語:現代企業文化應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博弈論使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博弈理論中的合作與非合作理論、焦點理論、相互依存的選擇和行為理論、自我控制理論、沖突經濟理論等理念對構建現代和諧企業具有重大意義。就目前的探索和實踐來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的矛盾多源于企業內部與外部的經濟利益的爭奪,現就如何利用博弈論認識好這些問題,探索幾點做法。
關鍵詞:博弈論現代企業構建和諧
近幾年來,博弈論的觀點頻頻出現在各類經濟學著作中。博弈究竟是什么?博弈論對構建和諧企業有何啟發或指導意義呢?通俗地講,博弈論也叫對策論,是研究利益沖突各方如何決策及決策結果的,是一種“游戲理論”。其準確的定義是:一些個人、團隊或其他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時或先后,一次或多次,從各自允許選擇的行為或策略進行選擇并加以實施,并從中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一個完整的博弈應當包括博弈的參加者、博弈信息、行為或策略、博弈的次序和博弈方的收益五項內容。
一、博弈論中幾個重點理念
1.合作與非合作。博弈論可以劃分為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人們的行為相互作用時,當事人是否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則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理論強調的是團體理性。非合作博弈論的重點是個體理性、個人最優決策。引起了人們對“機制”問題的研究。
2.經濟核心理論。參與者組成某類群體(被稱作聯盟)以及它們之間以互益的方式進行的交易。該聯盟可以使交易后所有行為人都受益,這就產生經濟核心的概念。后拓展到壟斷和寡頭及公共經濟學中的稅收等理論。
3.非數理博弈理論。非數理博弈理論分析的是混和動機沖突狀態下的社會和經濟行為:行為者本身對其他人的反應作為其他人的期望而影響其行為,即兩個或多個團體面臨相沖突的合作和競爭動機時的情景。包括以下三種形態。
(1)焦點效應:每個參與博弈的行為人以合作性的結果為目標進行協作而反對不協作的選擇。任何因素都有可能使參與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繼而選擇這一點,這就產生焦點效應。焦點效應能協調社會行為人博弈行為的預期,包括協調共同利益和一部分不一致的利益。
(2)相互依存的選擇和行為理論:常用于分析在社會決策過程中,因某些強制力決定的決策而形成共識。這些強制力包括文化的、習慣的因素。還用于分析不同群體相互作用的問題和“多人囚徒困境”。
(3)自我控制理論:即自我博弈,以自己為對手的博弈。通過這一理論來回答什么是理性、人是如何控制自己行為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喜歡自我欺騙,使自己做應該做的事情,或者避免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這種現象,被稱為預期的自我控制。這種理論為企業安排獎勵與懲罰機制;通過承諾或契約,或者建立一個輪換機制奠定了基礎。
4.沖突經濟理論。即不合作或沖突世界中的“納什均衡”。人們為了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只要有機會,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總會利用“策略性行為”通過損人而達到利己的目的。廣泛存在于軍事、犯罪、種族問題、能源、環境、外援和人類生命的價值等領域的沖突問題。
1.博弈論對現代企業管理的意義。(1)博弈論的研究成果可直接運用于現代企業的經營決策之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行業內的競爭逐漸表現為幾個大型集團之間的直接對抗,企業在這種情況下的經營總體戰略和一般戰略決策必須在充分掌握競爭對手信息和策略的情況下進行。因此,企業運用博弈論中的決策模型進行這些問題的決策將使決策過程更加合理化。
(2)博弈論對現代企業管理觀念和方式的改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舉個例子來說,從“囚徒困境”這個典型博弈問題,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企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必要性。在現實生產生活中,企業之間,尤其是企業與其供應商之間,很多情況下正如上面兩個囚徒所遇情形一樣,沒能真正實現自身的最佳利益,甚至是損人不利己。因此,實施供應鏈管理,強化企業之間的合作,將是企業獲得雙贏局面的一條捷徑。
2.博弈論對構建和諧企業的啟示。博弈論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人們對競爭和沖突這一社會現象的認識,對于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如何運用合作的理念,創建和諧企業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企業作為社會的組成單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企業來說,“和諧”的基本特征應當表現為依法治企、科學發展、協調有序、安全環保、公平誠信、服務社會,并建立一個長效的協調機制,其核心在于通過促進企業內外環境的“和諧”,達到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最終實現企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處理好四方面的問題:(1)處理好個人、集體和政府的利益差別。在市場經濟模式中,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會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各自的運轉環境中,實際上都處于博弈狀態,各自都是在現實生活環境中的博弈一方,沖突和矛盾是免不了的。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在股份制改造和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過程中,輪崗、下崗、合并、重組等問題所引發分工、收入、保障的差距越來越成為矛盾的焦點。掩蓋這種利益差別、否認博弈的現實并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需要客觀地看待社會生活中這三者之間的差別。另外,由于長期的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習慣于集中管理模式,因此,客觀地看待這種博弈現實在思想上有一個再認識的過程。
(2)處理好博弈與規則透明、誠實守信的關系。規則透明和誠實守信是博弈各方達成協議的基礎。規則透明是互信的條件。管理者要取得人們的信任,政策必須公開、公正。對于企業,企業管理者要取得職工的信任擁護,企業要在市場上立得住、站得穩,必須得講誠信、講公平、講公正。那種以權宜之計、無意實施的政策得到的結果是暫時的。如果所要的結果不是通過透明、可信的規則取得的,必然不會與職工群眾達成共識,企業氛圍也不會是和諧的、穩定的。
(3)處理好博弈過程中的利益共贏的關系。和諧企業建立基礎是企業各方的共贏。博弈各方達成的協議雖然未必是利益均等,但是應該是各方都能夠接受的。建立和諧的企業,需要從根本上、制度上解決問題,而制度的建立、措施的完善應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建立在各方都能接受的共贏得基礎上,而不是企業方想怎樣做就怎樣做。如果不能保證各方共贏的措施和制度,必然得不到其他方面的支持,那它必然是不穩定的、不和諧的,甚至會導致更多、更嚴重的問題。
(4)處理好經濟利益之外的博弈關系。和諧不完全建立在經濟利益上,其他很多如生活的、文化的因素等都可能起作用。經濟利益雖然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方面,但是除此之外仍然有很多人文因素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因此,企業的管理者的充分溝通、理解職工的非經濟期望和需求,給予人文關懷,對于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博弈論應用于構建和諧企業的幾點做法。
(1)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確保企業穩定。博弈是解決沖突的對策。構建和諧企業,尤其是建立安定有序的和諧企業是最基本要求。這不僅是現代先進的管理理念,也體現了企業管理者的人文關懷。保持職工隊伍穩定的核心在于堅持以人為本,其本質在于對職工各項權益的尊重,進而使全體職工能夠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在實施重大改革時,要反復征求職工的意見,取得理解和支持;在利益分配中,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更好地滿足職工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要不斷提高分析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有力措施。
(2)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目前我國正進入“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并存的時代,企業要適應這個時代,建立良性的生態鏈,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領會構建和諧企業的科學內涵。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結合企業實際和發展目標,努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企業發展,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不斷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二是繼續深化改革,把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和完善制度建設結合起來,理順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三是加大全員教育培訓制度,提高職工綜合素質,建設學習型企業,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3)著眼于“創效”這個基點,努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構建和諧企業也是一個解決現實矛盾和利益沖突,已達到社會和諧的綜合治理過程。企業失去了效益,職工沒有了收益,和諧就沒有了根基。因此,在構建和諧企業的實踐中,要善于適應和把握建筑市場的變化和規律,增強應變能力,始終把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為根本目標,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參考文獻:
[1]傅利平:“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第二部分: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008版,P48
[2]天津城建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黨委擴大會報告,2008
- 上一篇:施工企業資金管理論文
- 下一篇:家族企業柔性戰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