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精神和企業家思維方式論文
時間:2022-08-12 03:08:00
導語:企業精神和企業家思維方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功的創業思維方式究竟有何不同?以下兩位專家為我們做出了解答。
編者按:JeffryA.Timmons(蒂蒙斯)博士和QuintinG.Tan(陳昆廷)教授對企業家的思維方式抱有濃厚的興趣,于是進行了認真的系統研究。蒂蒙斯博士是大學教授,著有多部專著,其中包括《企業家的思維》(TheEntrepreneurialMind)。陳昆廷是TheAsianInstituteofManagement(亞洲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骨干教師。
蒂蒙斯:企業精神是人類的一種創造性行為,使人們在一無所有的基礎上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來。不管人們手頭有無資源或有什么樣的資源,它是人們對機遇的一種執著追求。它要求創業者高瞻遠矚,孜孜以求地帶領別人去追求自己的遠景。
陳昆廷:企業家具有一套對他們取得成功至為關鍵的獨特技能、個性和觀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家能夠醞釀出一種創意,激勵他們將這種創意轉化為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某種用戶。這種產品與用戶的對應關系需要企業家能夠生動形象地設想出消費者及其喜好。
你們如何區分創意和真正的機遇?
陳昆廷:創意較為常見,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能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一些創意來。但真正的機遇卻隱含在每個問題之中。只有企業家才掌握從問題中發現創造性機遇的竅門。
蒂蒙斯:絕好的機遇有一種我稱之為非常令人寬慰的經濟特點:附加值。但是,識別真正機遇的關鍵要素是日久天長的經驗積累所生成的直覺。當機遇的大門漸漸打開時,發現潛在機遇、把握時機抓住機遇的能力和感覺非常關鍵。企業家很大程度上依靠直覺。
直覺能否學到?
蒂蒙斯:我們所說的直覺實際上是日積月累的生活經驗。對大多數企業家來說,這種經驗是在其它公司當學徒,或在觀察父母如何做生意時得來的。他們總是在自己所熟諳的行業里創業。但我所說的直覺是那種要有各種不同的經歷才能得來的智慧。這種智慧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非凡的記憶力、模式認知、詮釋能力和良好的創造力。
陳昆廷:直覺無疑是可以學會的,但絕非一日之功。它是一個人經驗的總匯及其信念的不斷鞏固。培養直覺的關鍵是:堅持不懈地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追求卓越。
你們如何看待“企業家是天生的,還是后天造就的?”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陳昆廷:企業家是后天造就的。在研究企業家的過程中,我還沒有碰上一位天生特別出眾或智力超凡的企業家。我認識的大多數成功企業家大概連亞洲管理學院的入學考試都通不過。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企業家,是因為他們遵循一個簡單的流程:找到某種需求、專注于其中、將它付諸實施,并盡其所能地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或服務。
蒂蒙斯:我認為企業家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造就的。有證據顯示,早期耳聞目染企業之道的人,更有可能從事這一行。多數企業家都是通過一種學徒式的模式,從他們的工作中或者從自謀營生的父母那兒汲取經營經驗及知識。他們在積累經驗時不是偶爾為之或任其自然滲透。最好的教員莫過于好的榜樣。
企業家的貢獻是什么?
蒂蒙斯:他們的領導藝術、他們樹立的典范及其處世的態度、行為和價值觀。他們用這些去感染別人,提供一種學習型的文化及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他們承擔責任,分享財富。
陳昆廷:他們最大的貢獻是關心社會。企業家開始時總是慘淡經營,與一些不為大多數企業接納的人共同創業。要與背景不同的人共事并非易事。這就迫使企業家與這些人尋求共同語言、促使人們根據自己的條件去學習。
對企業家來說,企業已不再為他而存在,而是為了他的員工。他們對社會的關注高于一切的故事不勝枚舉。這種情操不是通過賺錢、而是通過與人共事得來的。
企業家如何對待失敗?
蒂蒙斯:失敗是煉鋼的爐火。我認識的多數成功企業家都經歷過某種慘敗。事業上,失敗出現得越早越好。企業家談論起失敗顯得輕松自若。他們將失敗化成學習的機會。真正的智者總會積極地看待失敗。
陳昆廷:許多企業家并不認為失敗就是不成功。多數企業家認為,失敗是通向巨大成功的必經之路,會增強他們繼續前進的意志和信心。
怎樣才能成為企業家?
蒂蒙斯:你必須先得到豐富的經驗。你得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認真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得多次換工作。最后,你掌握了豐富的相關經驗和技巧,使你能夠接近顧客、掌握大量的員工管理經驗、一些財務技能和一些怎樣當好團隊領頭人的真正體會,吸引賢能為你出力。達到這一步,你就會前途無量。
陳昆廷:只要了解創業精神的真諦就好辦了。創業精神不是只管賺錢,而是一種行為、一種從問題中發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
- 上一篇:語文美育教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考場閱讀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