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民營企業融資發展
時間:2022-02-15 05:10:00
導語:綜述民營企業融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內外事實表明,大部分的發明專利、新產品及自主知識產權是由民營企業創造的。當前,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面臨著意識動力不足、融資困難、政策扶持不足、管理混亂、人才缺乏等問題。要把自主創新的“國家意志”變為民營企業的“企業行為”,需要從企業制度、融資平臺、政策扶持、創新人才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全面提升民營企業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融資;政策法規;人才
一、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面臨的主要障礙
1.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動力不足。民營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創新的投入產出特點導致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由于創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應回報,必然影響企業的即期利潤。而且創新一旦失敗,就會蒙受巨大損失,甚至破產,致使民營企業創新積極性不高。其次,企業的既定生存發展模式選擇也制約了創新內在動力的形成。民營企業大多為基于靈活經營機制生存的中小企業,這就決定了其創新能力的局限性。再次,市場不完善使自主創新存在較高機會成本,弱化了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一些民營企業靠技術自主創新能取得一定的資產規模,但另一些在技術上與他們根本不能相比的企業,通過經營房地產等,產值規模能遠遠超過他們,企業盈利也較好[1]。這樣,由于靠機會、靠公關、靠利用低廉的勞動力可以獲得較高利潤,使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內在動力不足。
2.自主創新中的融資困難。首先,許多銀行不愿貸款給那些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那些最需要資金、投資回報率最高的技術創新項目往往因為風險較高得不到貸款。因此,民營企業在創業初期由于缺乏資質和抵押物,很難通過銀行來間接融資,未享受同等國民待遇。其次,民營企業在證券市場上也同樣面臨困境。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對公司上市有嚴格的資格審查,獲準上市的民營企業數量較少,而創業板市場也剛啟動不久。因此,民營企業上市數量很少,通過股市融資相當困難。最后,缺乏風險投資機制使民營企業技術創新后勁嚴重不足。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迅速且轉化率高,其中風險投資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風險投資實行專家管理、風險分散的運作機制,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和經營管理上的支持。而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由于數量少、規模小、缺乏暢通的退出渠道,加上風險投資行為的短期化,使得投資的效率大大降低。
3.缺乏鼓勵性政策、法規和機制。首先,政府扶持力度仍顯不足。民營企業研發和產業化的綜合力量比較弱,部分企業雖然完成了一定量的資金積累和規模擴張,但總體來看實力仍然相對較弱,缺少研發資金和市場開發的經驗。政府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扶持力度仍不夠,許多政策無法落到實處,造成許多民營企業無法開展正常的研發工作。即使在技術開發上已經取得成功,也很難將技術成果大規模推向市場。其次,我國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無論是在保護范圍,還是在保護力度上都還比較薄弱。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知識產權流失嚴重、管理弱化,知識產權的糾紛也較多。創新企業開發的新產品很快就被其他企業模仿,享受高額利潤的時間極短。造成民營企業往往只注重對短期收益的追求,多數民營企業依靠引進或購買專利來進行創業,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產品不多。最后,研發和產業化之間缺少必要的銜接機制。由于缺少相應的科技成果中介機構和評估機構,民營企業無法得到本行業發展的最新科技成果信息,同時對科技成果價值和應用前景的經濟分析也難以確定,所以不敢冒險購買。
4.管理混亂不適應自主創新的需要。民營企業的管理對技術創新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將技術創新的各個要素和環節科學地協調組織起來,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技術創新項目的預期目標。而我國不少民營企業存在管理混亂的現象,缺少健全的管理機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適用的管理人才。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產權不清。我國的民營企業存在著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與個體經濟、股份合作制、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種經濟形式。隨著二次創業的來臨,企業的資產增長、規模擴大,產權不清的問題便暴露出來,如管理粗放、投資混亂、爭奪控制權等。二是家族式企業。家族式企業作為企業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在當今社會大量存在,其管理模式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有其優點。當企業規模較小時,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問題不大,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以后進入二次創業階段,由于這種管理方式缺乏競爭機制,容易任人唯親和在決策上個人說了算,必然導致企業內部管理的混亂。
5.自主創新缺少相應的人才。一方面,自主創新缺少技術人才,原始性的技術創新無法開展,大多數民營企業不得不借助于外來技術,通過技術轉移等方式獲得技術成果。但即便如此,仍有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由于缺乏基本的技術人才,使得他們在技術轉移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困難,甚至在政府部門或有關組織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的情況下,一些民營企業仍然因為缺少能理解和接受這些技術支持的人力資源而未能有效利用。民營企業不僅技術人員數量少,而且每個技術人員往往又不得不從事多方面的工作,使得他們在技術的深度方面難以與大企業的同類人員相匹敵。另一方面,也缺乏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一些民營企業已有相當的經營規模,但由于缺少高素質的企業家,憑經驗進行市場分析和預測,憑主觀意志和愿望制定管理決策,憑個人威信或家族觀念從事日常管理,企業難以發展壯大;一些企業忽視市場營銷,致使技術創新與市場相脫節,高科技產品得不到市場的認可;一些企業熱衷于廣告宣傳制造“轟動效應”,將市場調查、市場預測和市場定位視為可有可無,忽視渠道網絡建設、人力資源開發、戰略計劃的制定實施等工作。
二、推進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對策建議
1.建立自主創新所必須的現代企業制度。首先,要逐步理順企業產權關系,妥善解決歷史遺留的產權模糊不清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引人新的產權形式,建立新的產權激勵機制。在這方面,許多民營企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創新,聯想集團采用的是股份制改造,四通公司采用的是經理人融資收購,還有的引進國外通行的股票期權制度,有的則在增量上用企業資產凈增部分對企業骨干進行激勵等等[2]。這些產權改革方式可推廣應用。其次,要積極探索建立在國家創新體系下的開放、高效的與國際接軌的全新管理模式。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徹底打破家族制、集權制等原有的不合理管理模式,正確處理好控權與授權的關系,重構企業的組織管理體制,建立科學的內部治理結構。
2.為自主創新開辟專門的融資場所。首先,銀行對民營企業發放貸款時,要對具有發展潛力和規模優勢的民營企業的產業調整和擴大規模給予傾斜。其次,要鼓勵和支持國外大型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獨資或合資組建風險投資公司,加大風險投資規模。并且對其投資的民營企業,經認定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項目的資本收益,給予減免稅優惠。最后,主板市場中要對具有潛力和規模優勢的民營企業給予傾斜,先支持和幫助這些民營企業上市。創業板市場也可適當放寬民營企業的上市條件。總之,要促進金融資本同產業資本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解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
3.加大對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扶持力度。首先,實施“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研究計劃”,每年從科技經費中,劃出一定的比例,專門用于民營企業研究開發項目,并以項目為紐帶,促進產學研的緊密結合,提高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還可建立“民營企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對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民營企業高新成果轉化項目,視其商品化、產業化不同階段,采取貸款貼息、貸款擔保和股權投資等方式給予資助。其次,應進一步出臺一系列鼓勵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政策,如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可不受比例限制,計入管理費用;直接用于技術創新所進口的儀器、設備可根據有關規定免征增值稅;民營企業實施的科研、生產性建設項目,同級政府減免項目用地的土地使用費等等,并且要真正將這些政策貫徹落實到位。最后,要重視對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一是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增強民營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二是建立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制度,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水平、運用能力與保護能力。三是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效用。
4.加強人才隊伍和企業文化建設。首先,民營企業特別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一定要重視人才戰略。要完善民營企業內部分配制度,積極探索和應用在國際上都認可的、行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如用股權、息權等手段,利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方式留住一批第一流的人才和關鍵人才;要加強人才開發和職業培訓,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造就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其次,民營企業家是技術創新活動的主要倡導者、決策和組織者,在自主創新中負有重任。除了企業家自身要注重開拓創新精神和能力素質的提高外,各級政府部門要努力創造環境和條件,包括市場條件、學習條件、出國考察條件等,提高民營企業家的素質,尤其要強化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最后,要探索和發展有利于創新的民營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創新意識等。其中特別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使全體員工有充沛的創新精神,這是增強企業活力、開展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要將創新作為一種核心價值觀滲透到企業的發展戰略、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中去,最終形成一種鼓勵創新的戰略思維和文化氛圍,推動企業創新的持續進行。
參考文獻:
[1]陳雄,葉帆.民營經濟發展論綱[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100-101.
[2]李波.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思考[J].黨政干部論壇,2009,(6).
- 上一篇:探求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資源現狀及引進渠道
- 下一篇:簡述企業的責任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