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企業管理對高校的啟發
時間:2022-11-25 04:08:31
導語:試析企業管理對高校的啟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服務對象的差異
企業的服務對象為消費者。企業通過銷售產品與服務,實現經營目標。在買賣過程中,消費者更加注重和關心結果,經過比較產品與服務質量后,依據偏好有選擇地購買。高校主要以提供教育服務為主,一方面,由于教育資源的稀缺性,造成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信息不對稱;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受升學限制,無法依據偏好選擇學校與教師,最終選擇權在于學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過程,才能明確某門課程是否與自己的學習愿望相符。[1]因此,在高校,提供服務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比如就教學而言,更為強調的是教師提供服務的過程,像如何認真備課、講課,做好課后管理工作,如何踐行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方法等。
(二)價值理念的差異
一方面,學校以教書育人為價值理念,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道德意識的規范形成會在學校學習中逐漸養成。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學校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2]通過物質環境的建設與保障,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體會到濃厚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精神。學校通過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它不僅要考慮學校內部管理,還要考慮教育和學校的形象塑造、社會聲譽以及與社會的溝通等等。對于企業來說,在市場競爭中,生產效率的提高,管理方式的規范,贏得市場份額,從而獲得利潤,這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根據文化生態學的一般觀點,生存在不同的環境中,在長期的實踐總結過程中,逐漸掌握了與其環境相適應的認知方法、資源配置原則,從而形成一套適應該環境特色的特殊生存模式,我們也可稱之為特定的文化模式。文化具有廣泛的內涵,最主要的就是價值觀的作用,因此,企業管理與高校管理的文化和價值觀也是不同的。[3]
二、現階段我國高校管理企業化的現實表現
高校在歷史與時代的演進發展中,保留著歷史積淀下來的特性,但又隨著環境的改變而不斷地進行著自我調整。發展至今,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在開放式管理方式方法的影響下,高校與企業有了越來越多的共同特征。高校管理行為模式上也逐漸帶有了企業管理模式的色彩。
(一)學校管理目標的市場取向
正如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所言:“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增加利潤。”而企業管理的市場化取向則是保證企業利潤的關鍵所在。伴隨著教育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的討論,追求“教學結果家長滿意”的學校管理目標,逐漸成為高校管理的目標導向,這正是學校管理企業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4]企業的經營目的是通過市場進行生產和服務最終獲得利潤的過程。而企業根據市場綜合因素進行的管理活動,則是保證企業最大限度獲利的關鍵所在。高校作為社會個體,也面臨著市場浪潮的選擇與影響,高校管理過程中也越來越多地考慮,如何根據市場需求來組織、進行管理活動。
(二)高校教育成果的營銷
高校往往以學生的就業率來評判教學水平的高低及教學質量的好壞。為了提高就業率,高校采取多途徑方式,來完成對學生的就業的推薦。此方式主要是在將學生培養成功后,通過合理工資支付的形式,使得用人單位買入的過程。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在高校的管理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重視,需要完成一系列代價的付出,與企業的銷售成本相對應。一定程度上,在學生的就業過程中,教育的方式與內容最為關鍵。學生在校教育成本的多少以及學習成績如何,直接影響著就業的好壞,其成本的大小以及所培養的學生的質量的關鍵,在于辦學的條件如何,類似于企業中的要素市場。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提供教育就業資源與就業導向,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在當今世界,高校的管理實現與企業管理相關聯,將企業管理的方式應用于高校管理過程,可以使學生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地得以發展。
三、高校管理的企業化積極運用
(一)以激勵手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在高校的管理與發展過程中,科研成為核心任務。而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是科研水平發展的關鍵所在。[5]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有關高校的科研管理、資金籌措、科研與教學的關系、科研轉化成果的使用等等,都成為當前高校管理的重要問題。在高校的科研變革發展過程中,一些教師不僅要從事日常教學工作、科研工作,也要吸納外來的資金,提供對外的咨詢等服務。在市場化環境下,傳統的高校科研活動要轉變思路,在加強基礎性學術研究的同時,還要加大實用性、盈利性的科研。高校科研工作要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思想,如果繼續依照原有的發展模式,會引起經費不足或者經費的浪費,從而制約科研成果的產生與轉化。對于高校管理者來說,大多數都沒有接觸過企業管理模式,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去學習,開展相關學習活動,提高企業管理的重視程度,形成凝聚力,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制度
企業制度是企業管理中精神文化的體現,是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企業管理要內化到員工的意識中,必須以完善的企業制度為基礎。為此,在高校管理中引入企業管理理念之后,要立即完善管理制度,明確領導制度和崗位制度,從領導到每一位教師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通過制度的完善與管理,可以有效地規范教師的行為和辦事程序,使各項工作做到細致、規范,實行管理上的規范化。
四、結語
在將企業管理的機制與思想納入到高校的管理過程中,根據當前高校管理的基本特點與情況,引入企業機制具有很強的固定性與實用性,同時,企業管理的方式與思想與該高校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與利用性,可以推動高校管理的發展。另外,學校管理中,還必須充分汲取企業管理的優秀內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應用于高校的管理,建立企業管理模式下的高校運行機制,實現學校與社會的接軌,推動學校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本文作者:張強工作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 上一篇:職工在企業管理的主體作用探討
- 下一篇:芻議ERP物資管理水平提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