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非正式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時間:2022-03-24 09:22:23

導語:企業非正式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非正式組織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一、研究綜述與方法

人力資源管理一直屬于研究熱門,近年來,眾多學者更是對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深入研究。H.M.TuihedurRahman、GordonM.Hickey、SwapanKumarSarker以孟加拉國政府產權下放政策為研究對象,在產權下放政策背景下,分析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優化方法,研究了在新政策下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調整過程,得出不同政策下需要不同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MarkL.Lengnick-Hall、Cyn-thiaA.Lengnick-Hall、CaroleeM.Rigsbee將供應鏈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整體的戰略研究分析,通過拓展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系統的邊界條件、建立在之前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和供應鏈的背景下提供一個研究框架,對人力資源研究和管理提供實證分析。林亞清與趙曙明將戰略柔性作為一種典型的動態能力運用到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領域中,探索戰略柔性在構建高層戰略管理團隊社會網絡的人力資源實踐與企業績效關系中所扮演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高層管理團隊社會網絡的人力資源實踐對企業績效有正面影響。DavidM.Sikora和GeraldR.Ferris運用社會語境理論提出一種新的組織文化,利用直接的人力資源經理模式來實現,在實現過程中,需要考慮政治環境的影響,最終實現了人力資源創新管理驅動員工的預期結果。IngaLapia、GuntaMaurānea、OlgaStarieca認為從長遠的角度考慮,人力資源中智力與知識的作用會逐步顯現,通過分析幾種不同類型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得出基于知識管理模型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使雇員與雇主共享相同的利益,同時承認不同群體之間的愛好差異性.以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為研究對象,通過介紹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評價在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性能方面的作用,揭示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有效性與重要性。樓旭明與賀蕾蕾]以陜西省135家企業為研究對象,以企業虛擬人力資源管理現狀為調查內容設計調查問卷,采用SPSS軟件對所收集的問卷進行數理統計分析,然后對陜西省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虛擬的總體程度,及不同地域、性質、規模、行業類型的陜西省企業虛擬人力資源管理的技術虛擬及組織虛擬程度進行描述。

二、基于人際網絡理論的非正式組織識別

(一)非正式組織與人際網絡的定義

企業非正式組織是在企業正式組織的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形成的,是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共同體,是企業員工在共同工作和生活的交往過程中,產生彼此的共同利益與認同關系的集合群體。人際網絡又稱社會網絡,實質上是為了共同目的,即人與人之間進行信息與情感交流的關系網,是一個由某些個體或組織間社會關系構成的動態的系統。它基本上由節點(Node)和聯系(Rela-tionship或Tie)兩大部分構成,節點是網絡中的個體或機構;聯系則是交流的方式和內容。由企業非正式組織與人際網絡的概念可以看出,企業中的員工,做為人際網絡的節點,員工之間的交流可以看做人際網絡的聯系。企業中區密切聯系的員工,可以構成非正式組織。因此,可以用人際網絡的理論來分析企業非正式組織,企業非正式組織可以通過人際網絡進行識別。

(二)企業員工聯系判別

筆者采用向量夾角余弦來判定員工之間是否有聯系。向量夾角余弦是通過公示來計算兩者之間的相似程度,是在本文中用來測度企業員工間能否達到聯系的標準。

(三)企業非正式組織識別

在企業員工確定聯系之后,需要確定的是企業的非正式組織。在企業中,存在著不同類型的非正式組織,有以某項運動為條件的非正式組織,也有以某種情感認知為基礎的非正式組織。在不同類型的非正式組織中,由于構成的目的與基礎不同,因此存在著不同的聯系密度。

三、非正式組織管理分析

非正式組織情感影響力的積極功能在企業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而言,非正式組織可以成為企業管理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在非正式組織管理的過程中,對非正式組織中的核心員工,或者稱之為領袖員工的管理顯得至關重要。企業部門員工聯系圖為例,對非正式組織管理進行實證分析。

(一)小規模非正式組織管理分析

在圖1的企業部門員工聯系結構圖中,按照節點間聯系不少于三條的密度識別非正式組織,得到ABHI、CDEG、FQRS、KLMN四組非正式組織。在四組非正式組織中,可以再次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來獲取非正式組織是基于何種原因而形成的,并且可以通過非正式談話的方式,來得知小規模非正式組織的核心人物。通過調查分析,在ABHI的非正式組織中,四位員工是基于熱愛籃球而形成的非正式組織。在四位企業員工中,員工I是經常組織四人活動的組織者,因此,在此非正式組織中的威信較高,領導力較強。同樣,應用相同的模式,可以得知CDEG非正式組織中的核心員工是C,FQRS的核心員工為Q,KLMN非正式組織中的核心員工為L。在當前經濟發展快速多變的大環境下,傳統的企業管理理論受到了巨大挑戰,留住現有的人才成為企業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在非正式組織中,可以通過情感因素與非正式組織的影響力,使企業員工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在上述分析過程中,非正式組織的核心員工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由分析可知,員工I、C、Q、L在各自所在的非正式組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占有比較突出的地位。因此,企業需要加強與員工I、C、Q、L的溝通力度,從而在一定范圍內保持企業員工的忠誠度與貢獻度。

(二)企業非正式組織整體管理分析

如果按照企業整體組織性而言,依據企業的聯系進行劃分,O點是一個獨立于組織之外的點,FQRS是相對獨立的小型非正式組織。其余節點構成一個節點聯系程度親疏不一的非正式組織。從該圖形中的員工整體聯系結構情況進行分析,節點K與節點H的聯系都是6條,節點L與G的聯系都是4條。這是該企業部門中擁有聯系較多的節點。結合上一節的分析,此四個節點也是ABHI、CDEG、KLMN三個小型非正式組織中的節點。在上一節的分析中,員工I、C、Q、L在各自所在的非正式組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與K、H、L、G中重合的節點為L。并且H、G、L構成了一個相互之間有兩條聯系的非正式組織,K點與L點之間存在聯系,因此L點為整體非正式組織中的重要節點。K、H、G點作為整體非正式組織的擁有聯系較多的節點,在該企業部門中也擁有重要地位。

四、企業管理優化分析

(一)獨立性節點優化分析

在企業部門中,員工O的存在可能有以下3種情況:

1.部門主管,部門員工與其保持一定距離;

2.性格孤僻,獨立性強,不愿意與人親近;

3.容易招人厭煩,無法融入群體中。對于此種類型的員工,需要根據不同類型情況,運用不同的管理優化方法。對于主管類型的孤立員工,可以嘗試多組織部門活動,讓部門主管多嘗試與員工接觸,并且做通部門主管工作,使部門主要負責人與部門員工在情感方面多多交流,以便更加清晰了解單位動態,方便本部門工作的開展;如果屬于性格孤僻類的員工,可以根據其工作性質劃分,技術性、獨立性較強的工作可以保持現狀,而對于溝通性質較強的工作而言,可以適當讓其參加活動,保持部門與該員工的親密度,使該員工有歸屬感,并且讓其與在部門中最親近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如果是第三種情況,需要知人善任,在不影響部門整體和諧的情況下,最大化地發揮員工價值。但是,如果在員工影響了團體整體發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調換該員工。

(二)獨立組織優化分析

在該部門中,FQRS以相對獨立的非正式組織存在,這種小型非正式組織的存在對企業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能夠合理應用該非正式組織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可以激發該非正式組織的潛能,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反之,如果不能正確引導,可能會從內部產生不和諧的聲音,可能破壞企業內部和諧的工作環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對于FQRS組成的相對獨立的非正式組織,企業需要進行優化管理。在與小型獨立性非正式組織溝通的過程中,其中的每一個節點都可以作為溝通對象。不過相對而言,對組織中核心節點的溝通是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FQRS的核心員工為Q,在這個非正式組織中,對Q點的熟悉與管理會對該小型非正式組織產生影響。在部門與小型獨立性非正式組織的溝通過程中,必須杜絕盲目性。應該有以下幾種溝通方式:

1.在原始問卷找到與小型獨立性非正式組織有交集的員工,嘗試進行進一步溝通;

2.在原始問卷中篩選與節點Q有交集的員工,嘗試進行溝通;

3.在原始問卷中篩選企業中的K、H、L、G點與線性獨立性非正式組織員工是否存在交集,嘗試進行溝通;

4.嘗試建立K、H、L、G與Q點的聯系。在此4種優化方式中,第4種是相對最為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是難度系數最大的一種方法。這種溝通方式,使企業部門主體的核心人員與小型獨立性非正式組織的核心人員產生聯系,這樣可以通過雙方的重要地位,使FQRS快速融入到部門整體中;而第1種方法,是相對比較容易的方法,但是效果在短期內不會顯現出來,需要長期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獨立性小型非正式組織的全面溝通。

(三)管理優化實證分析

在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節點的優化管理過程中,對圖1中的部門進行管理優化。經過對部門人員的調查研究,發現員工H與Q有著相同的愛好與教育背景,容易產生非正式組織中的聯系。兩員工之間通過溝通,可以形成非正式組織中的聯系。在成功建立H與Q之間的聯系后,員工Q可以通過自身在非正式組織FQRS中的影響力,逐步拉近與部門之間的關系,融入到部門整體中。H點可以通過自身的高聯系密度,建立部門員工與FQRS之間的聯系,從而達到部門整體融合的效果。對于員工O,經分析得知屬于性格相對孤僻的員工,與員工J有相同的工作性質,并且與員工J同住一個小區,因此,員工J是將員工O較快融入該部門的最佳人選。通過二者的溝通建立起非正式組織型聯系后,可以培養員工O與部門更多的交流,促進部門統一和諧發展。企業非正式組織的判斷有著不同的標準,并且定量分析的難度系數較大,筆者首先詳細闡述了企業非正式組織與人際網絡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找到非正式組織中所能應用的人際網絡理論。其次,通過問卷分析,使定性的非正式組織分析有了定量分析所依據的數據。再次,通過向量夾角余弦,判斷企業部門員工之間是否存在聯系。根據不同的聯系標準,劃分出企業的非正式組織。最后,對企業不同類型的分正式組織進行分析,找到企業非正式組織中有重要影響力的節點,即非正式組織的關鍵員工。根據企業統一發展的需求,結合企業非正式組織的分析現狀,對企業非正式組織進行管理優化分析。

作者:徐斌秀單位:安徽工程大學管理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