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1-26 09:18:04

導語:高職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教學研究

摘要:檢測實驗室管理是高職高專院校面向檢測類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檢測實驗室的科學管理及應用。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考評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檢測實驗室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隨著人們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分析檢測行業廣泛興起,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食品營養與檢測、園藝產品質量檢測、農產品生產環境檢測及肥料檢測技術等檢測課程。檢測實驗室管理是檢測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讓學生掌握檢測實驗室的科學管理及應用。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分析測試的方法和技術,還要掌握檢測實驗室的管理規范,如實驗室安全管理、實驗室質量控制和實驗室計量認證與認可等內容。

一、課程教學內容和要求

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一般安排在二年級上學期,在學生系統學習了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微生物檢測技術等專業課,掌握了化學分析方面的基礎知識,并且通過實驗對實驗室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檢測實驗室的組織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之后開設。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檢測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檢測實驗室規劃設計與環境條件管理、檢測實驗室設備與耗材管理、檢測實驗室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檢測實驗室計量認證與認可概述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檢測實驗室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自覺接受科學管理,成為既具備檢驗技能,又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檢驗工作者。

二、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太散,知識點太雜。這門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知識面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包括安全管理、規劃設計、儀器分析、化學藥品使用、用電常識、消防、救護等內容。課程內容太散,知識點太雜,有些知識雖然在其他課程有所涉及,也易懂,但不突出講解可能學生不會注意,突出講了學生又會因知識點太多太雜而失去耐心和興趣,從而達不到理想效果。(二)傳統教學以課堂理論授課為主,學生參與度不強。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驗,不能強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上課以記錄課堂筆記為主,下課以記憶筆記為主,對管理知識和過程沒有親身體會,只能被動接受,無法深入理解其內涵。例如,教師上課講到氮氣瓶、乙炔氣瓶、氧氣瓶、氬氣瓶及液化氣瓶等各種氣瓶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時,學生由于沒有進行實踐能力訓練,無法獲取具體的經驗,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來了解,過段時間可能就忘記了,對本課程的意義和作用沒有深入認識。因此,學生缺少解決實驗室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能力。(三)綜合考評方式較為單一。目前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的考試仍沿用考試成績結合平時成績來進行,偏重于考查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忽視了考查學生的實操能力,不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管理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加強管理基礎知識與其他方面知識的融合。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的綜合性極強,知識面涉及范圍極廣,包括化學、儀器分析、用電常識、建筑設計、消防、救護、管理等知識,因此,在課程內容方面,要形成“一個中心,多面發展”的體系,以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為核心,并涉獵、滲透其他方面的知識。如,在檢測實驗室規劃設計中,存放易燃易爆化學試劑的房間以及有使用爆炸危險氣體的儀器室,都應設置房門外開,這就涉及到建筑和消防方面的知識。一些實驗本身會產生振動或精密儀器本身有防振要求,這就要求設置防振措施,以免影響實驗的進行或影響到其他實驗室,這就涉及到現代儀器分析和建筑方面的知識。將管理知識與其他知識相連接,并將其融會貫通,就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管理知識和分析檢驗技能,還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掌握與實驗室相關的一些知識。(二)將安全意識放在教學的第一位。檢測實驗室中有各類化學試劑及電氣設備,潛在的危險性因素較多,易發生化學藥品中毒、火災爆炸事故、觸電、外傷及致病菌感染等。因此,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安全責任感,禁止一切違章操作和疏忽大意。在學習中,要求學生除了掌握主要的學習內容外,還應掌握豐富實用的救護知識。例如,檢測實驗室用電方面,烘箱、馬弗爐、石墨爐、電熱板、封閉式電爐等大功率用電設備,在使用時必須始終有人看守,一旦出現問題馬上采取措施;在使用濃硫酸、濃硝酸等強腐蝕性試劑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帶上橡膠手套,一旦飛濺到身上,要及時處理。對于在實驗室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一定要作為重點來反復強調。(三)注重操作過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檢測實驗室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掌握檢測實驗室的安全管理,熟悉檢測實驗室規劃設計與環境條件管理,了解檢測實驗室設備與耗材管理,使學生能理論聯系實踐,充分掌握相關管理知識。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最主要的是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實踐時間,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并轉化為自己的基本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首先鼓勵學生深度參與實驗室管理工作,建立開放實驗室管理模式,即“教師統一指導,學生分組管理”。教師選拔學生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經過培訓后,分組參與到實驗室管理工作中,要求每組擔任一周的實驗員,完成兩個以上實驗項目的準備,參與實驗室的衛生保潔、實驗設備的報修、耗材的管理與申報、實驗室的參觀講解等工作。在此期間,教師要通過學生完成的實訓報告檢查實踐效果。其次,教師選定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管理規范的企業,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觀并了解檢測實驗室的工作流程、實驗室規章制度、實驗管理人員職責、專業實驗室的內部設計要求等。參觀后及時組織同學們開展課堂交流討論,提出意見和建議。(四)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是指通過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切身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驗式教學的場所包括校內和校外。例如,講述基本化驗室基礎設施建設、精密儀器化驗室設施建設、輔助室的建筑設計時,除了在課堂上以視頻、圖片等形式進行講解,還要帶學生到預備室、電熱室、天平室、分析實驗室、精密儀器室等進行實地參觀;講述5S管理時,讓學生到實驗室親自進行整頓、清掃。有條件的還應安排學生到省級農科院和大型企業的各種實驗室進行參觀學習,實地了解實驗室管理模式。(五)運用典型案例導入,增強學生認知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以企業實驗室與科研機構發生的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導入課程,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例如,在緒論課中將某化學研究所實驗室發生火災這一事件引入,并播放視頻,使學生了解起火原因是因為新生實驗誤操作導致。授課時要求學生先從專業技術的角度分析討論如何避免此類事故的發生,然后再從檢測實驗室管理的角度分析討論如何防止這類安全事故的發生。通過多個典型案例的回放,結合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從實際問題中找出解決方法,同時也有效地復習了所學知識。(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優質課程資源。為了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例如,云課堂的有效使用。課前可以將課件上傳到云課堂,讓學生提前學習,并在課前預習環節提出相關要求。學習中產生的問題,學生可以在云課堂中以討論、提問、頭腦風暴的形式進行交流,或課下查閱相關資料來完成。例如,檢測實驗室常見化學藥物的毒害作用及防護急救措施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將相關的學習資源上傳到云課堂中,以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上課時,教師可采用講授的方式,對重難點知識和課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也可采用討論的方式,組織學生對課前所學的內容或者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及觀點,讓學生進行思維碰撞,通過研討的方式完成學習。(七)改革考核評價標準,提升實踐能力鍛煉。考核與評價一直是促進學生學習,評價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方式。為了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及本課程的特點,應改革考核評價標準,把日常實習納入考核體系,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并能獨立設計化驗室,通過增加考核評價體系中的實踐部分,增強學生相關的專業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溝通交流、信息獲取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束語

在檢測實驗室組織與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中,教學理論內容與管理實踐得到了有效整合,提高了學生解決現代實驗室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與管理實踐得以融會貫通,增強了學生對管理知識和過程的充分體驗和認識,能夠深入理解其內涵,并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云課堂平臺的利用,發揮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使學生能主動吸收知識,有效改善了枯燥的課堂氣氛,教學效果有所提高。但是,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任課教師應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準備,采取穩步推進的策略,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真正掌握檢測實驗室管理的知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培養出更多全面發展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刁益韶.高職實驗室組織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廣東化工,2013,40(20).

[2]姬燕培,王愷.高職化驗室組織與管理課程改革探討[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4(4).

[3]廖德聰,陳強,張小平,等.農業院校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3,40(7).

[4]渠陸路,朱雅婷,陳佳慶.淺談高校《化驗室組織與管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0).

[5]王鶄,楊倬.基于云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7(4).

[6]閆瓊.大學生深度參與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

[7]孫強,杜冰清,江姣姣.高校實驗室管理機制與人才隊伍建設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

作者:王崇華 周云帆 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