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機制研究
時間:2022-09-20 10:09:41
導語: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基于自媒體背景,論述了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并分析了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現狀,進而針對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分別從把握國家網絡建設機遇、依托國家意識形態安全,遵循網絡輿情發展規律、健全輿情管理工作內容,依據高校輿情管理特點、創新網絡輿情管理制度三個維度,提出了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機制的有效構建路徑,旨在能夠凈化高校網絡生態環境,促進高校網絡輿情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自媒體;網絡輿情危機;特點
引言
高校網絡輿情反映著社會思想的變化情況,輿情及其危機事件的妥善處理將會直接影響高校內部及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也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在人人都擁有自主話語權的自媒體時代中,高校怎樣適應網絡輿情全新的發展形勢與特點,掌握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內在規律,健全網絡輿情危機管理制度、提高網絡輿情引導的實效性等是當前各大高校就需解決的主要課題。
一、自媒體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一)輿情客體的快捷性及情緒性
高校網絡輿情通常由校園內外熱門事件或是國內、國際重要事件所引發,一般與大學生群體自身利益有著緊密關系的情況下,便會導致多種價值觀念的出現,具有鮮明的情緒性,迅速生成并廣泛傳播。根據相關統計結果來看,網絡熱門話題的平均存活時間為15天,超過三分之二的重要新聞事件在曝光后四天以內關注度最高,網絡輿情完全脫離了傳統媒體輿情的時空約束,便捷性有了明顯的提升。
(二)輿情載體的長期性及廣泛性
自媒體的廣發普及讓各大高校籠罩在網絡中,不同個體之間的互動更加便利,這種開放化的交流互動,讓網絡輿情以多種層次、不同角度的方式迅速的展示有關話題。而對于高校網絡輿情來說,其在網絡中群體的影響范圍相對普通社會群體更加廣泛與集中,大學生群體的共同訴求與引導會促使整個學校的行動,而網民根據轉發、收藏等方式,能夠讓輿情長時間保存,極其再次激活熱點話題,使其傳播時間更長。
二、自媒體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現狀
(一)缺少高度重視、硬件投入不足
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是推廣思想工作的關鍵內容,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的效果將直接影響高校思想推廣工作的實效性。但在日常工作中,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通常并未將相關制度落實到實際行動上,部分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通常將校園網絡作為校園服務的主要載體,將其視為校園管理的重要信息平臺、新聞展覽平臺,忽視了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與廣大學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無法形成較大的影響力。此外,如果校園官方媒體無法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就無法在網絡輿情危機管理中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并且由于當前許多高校對網絡輿情工作的不重視,在硬件設施的投入上存在著較大缺口。網絡輿情信息主要以表格、照片、視頻等形式呈現,迅速的信息傳輸效率與傳統手工式網絡信息整理模式的逐漸疏遠,讓眾多高校面臨著技術難度高、購買費用多的現實問題,進而只能依舊采用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模式,致使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工作效率低、制度不完善的狀況。
(二)管理責任不清、協調配合不夠
在傳統媒體時期,政府部門扮演者把控者的角色,能夠根據嚴格審核新聞將不真實的不良信息從源頭將其剔除,可依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設計新聞話題,把控信息輿論的基本方向。但對于高校輿論管理來說,在自媒體環境中,其監管權逐漸被剝奪。當代大學生擁有自主發表網絡內容的權利,并能隨時接受各種各樣的網絡信息,高校議論話題的設定權利也不斷被大學生意見領袖所霸占,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部門已無法更好地對大學生輿情實施管理。全新的形勢對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部門的有效配合提出新的要求,高校目前網絡輿情管理是校園意識形態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校園宣傳部門管理,但由于宣傳部門無法直接管理大學生,僅負責校內外宣傳等方面工作。學生管理部門則主要負責大學生校園期間的學習與日常生活,但卻缺少網絡意識形態及輿情管理及先進技術的全面支持。了解網絡技術的校園技術部門通常只是負責與技術有關的工作,缺少對網絡輿情及安全意識形態的權責意識,因而,在日常工作當中,導致宣傳部門無法準確找到意識形態管理工作的切入點,技術人員與學生管理則缺少共同、獨立工作,造成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無法進行有效控制。
(三)制度尚未健全、管理效果不佳
自媒體背景下,網絡輿情信息的產生與出現時間更短,所有輿情信息都將在某種毫無準備的狀態下突然轉變成網絡輿情危機事件,對此,就需要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部門構建完整高效地管理機制,不僅能夠在平時管理當中迅速精準的把控與引導網絡輿情信息的整體內容及發展方向,同時還能在危機事件出現后及時做出應對,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機事件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但在當前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中,大多數高校缺少監控報警、輿情引導、危機處理、培訓溝通等各項工作機制的構建,缺少對網絡輿情管理中各個環節的疏通、演習,造成許多管理工作停留在形式上。危機爆發后,某些管理人員缺少清晰的邏輯思維,忽視了高校網絡輿情信息、危機事件與校園實際安全維護工作的有效互動,只是采取刪除不良輿情信息、打壓危機事件影響、回避關鍵問題等冷處理的方式,無法切實在大學生群體中形成共情,降低了網絡輿情危機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自媒體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機制構建路徑
(一)把握國家網絡建設機遇、依托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二十一世紀,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提出了促進國家大數據建設的計劃,并在十三五規劃中進行了詳細的部署。在2016年的網絡工作會議工作,表示:“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推動我國治理體制及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要努力建設國家信息資源共享系統。”高校是國家治理的重要陣地,應將其納入到國家大數據建設的整體規劃中。目前,由于網絡技術工作人員的編制以及財務部門預算等方面的問題,在網絡輿情信息監管方面存在的相關高校大多數都挑選第三方服務。但許多企業只能夠依托百度與谷歌這兩個主要的搜索引擎對數據進行抓取,無法妥善處理敏感詞匯、網絡新詞等更加復雜的問題,監管極易出現不精準、不迅速、不全面的情況。此外,高校是將只將自身院校作為主要的搜索監控,這樣既產生了重復建設,同時又嚴重忽視了大學生網絡社交的群體性特征,無法及時發現網絡輿情中存在的各種危機問題。實際上,構建準確、健全的數據庫絕非是獨立企業能夠完成的,需要結合國家大數據建設規劃,將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納入到國家安全意識形態中,基于國家大數據建設,為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提供多樣性、獨特性的信息數據,轉變高校孤軍奮戰的狀態,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及工作協調能力,真正實現網絡輿情資源共享,建設網絡輿情校園監控管理、院校合作、高校與社會聯動的嶄新格局。
(二)遵循網絡輿情發展規律、健全輿情管理工作內容
網絡輿情的發展規律主要是出現、構成、發展及消失四個時期,對此,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就需要根據其不同時期的特點,在健全相應的工作內容,具體含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其一,兩個輿情信息管理。信息的監控與管理系統建設是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首要任務,它主要包含了網絡輿情信息提煉系統、信息數據分析研究系統與信息環境質量檢測系統。高校可整合校園內部網絡信息技術部門、我國大數據系統以及校外第三方服務等多方力量,運用網絡抓取技術、信息搜索技術、信息挖掘技術等對當代大學生的論壇瀏覽、消息發送、新聞檢索等內容展開實時監控與信息搜集,隨后在對轉發量較多、瀏覽次數較多、關注度較高的相關網絡輿情信息科學分類,并基于此通過網絡輿情信息研究法以及挖掘技術,深入探究出價值更高的網絡輿情研究成果,構成更加完整的網絡輿情研究報表。
其二,網絡輿情信息報警。對于校園內部網絡技術部門所制定的研究報表,由高校建立專門的網絡輿情管理小組,根據信息發表平臺、出現的頻率、傳播范圍、停留時長等要素對其進行辨別與判斷。對將會導致重大危機的不健康信息,備注成一級報警,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并及時與校外有關組織進行溝通,將其上報到教育部門備案。對將會導致普通危機的信息,備注為二級報警,隨時監控信息動態情況,及時進行反饋與應對,防止不良信息更廣范圍的傳播。將普通的不良信息備注成三級報警,主要對其進行觀察和記錄。
其三,網絡輿情危機事件處理。對將會引發網絡輿情危機的事件實施重點監測與管理。高校網絡輿情管理部門要按照網絡輿情不良信息的報警備注,迅速高效的完善各項信息處理工作。對備注成一級報警的網絡輿情信息應保持高度重視,及時開啟應急響應系統,確保在一個小時內做出迅速反應。對二級報警信息要時刻進行監控,快速與相關單位進行商榷,全程跟蹤事態發展,關鍵時迅速做出反應。對三級報警信息要仔細記錄、認真觀察,適當與人進行溝通,尤其是重視突發事件。在工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網絡不良輿情信息的出現都源自于高校管理部門工作不到位,因此,引導處理高校網絡輿情信息需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勇敢面對校內管理當中存在的各種不足問題,根據及時發現、迅速疏通,將網絡輿情事件管理工作轉移到現實工作有效解決當中。
其四,信譽復原。網絡輿情危機事件出現后,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部門應將工作重點轉移到信譽復原上來。例如,對比不良網絡信息的關鍵詞匯,設計出相應與其有關的健康積極內容,對網絡輿情信息當中反饋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全面的回復與說明,并加強有關信息的曝光度。此外,還要充分運用高校的官方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將善于信息、語言表達能力強、研究問題深刻、見解獨特、積極陽光的大學生網民整合到校內平臺中,根據他們的社交圈的吸引力,將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到更加積極的方向中來。
(三)依據高校輿情管理特點、創新網絡輿情管理制度
首先,制定多種有效渠道輿情信息搜集制度。網絡輿情信息搜集是對輿情危機管理的初始階段的關鍵任務,高校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部門所提供的校內網絡輿情信息分析主線路,按照其中的具體指標與動態形勢分析建立輿情信息管理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合理的應對措施。也可通過建設線下高校大學生輿情信息收集系統,將校內各個職能部門與大學生協會作為主體,按照日常工作觀察當代大學生興趣與愛好,針對能夠建設成輿情事件重要信息給予全程跟蹤。通過上述兩種不同的有效渠道及線路,充分實現網絡與現實工作的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出校內網絡輿情搜集的優勢。
其次,制定依托大數據技術的信息傳輸制度。在大數據技術愈發成熟的形勢下,根據網絡輿情數據研究積極管理高校大學生思想變化動態、了解社會網絡輿情發展方向等工作將成為可能。利用大數據研究系統監測,高校能夠及時掌握當代大學生群體結構、社交喜好以及信息需求,基于此,便能總結出他們對具體種類的網絡輿情信息的價值取向。針對各種價值取向,校內宣傳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可實施針對性的信息傳輸工作,其內容可為國家政策方針和相關理論,也可是校園重大事件的通知與進程,根據個性化的服務搶奪學生網民的更多數量,進一步優化校內網絡環境,更好地培養當代大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最后,制定師生、黨員不同主體的網絡輿情引導制度。網絡輿情的管理并不是單獨個體或是獨立部門的工作,在人人都充分擁有話語自主權的自媒體環境中,應高度重視發揮高校全體教職工作人員、優秀學生干部在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中的引導作用,特別要充分發揮校內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可將高校黨組織及相關黨員作為主要代表,有效組織并帶領他們具有正能量、健康積極、真實可靠的網絡輿情短篇文章,或是創建相關綜合實力較強的自媒體平臺,進而在引導學生群體正確價值觀念形成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他們在凈化社會網絡環境、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等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從根本上加強網絡輿情管理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保障高校能夠始終是培育特色化社會主義國家建設者的主要陣地。
參考文獻:
[1]曾學清.自媒體時代高校校園網絡輿情的監測與安全引導研究[J].智庫時代,2017(12).
[2]王柳梅.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5).
[3]秦培濤,趙閃.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主要特征、生成根源及應對策略[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3).
作者:鈕倩 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機械設計加工問題及處理措施
- 下一篇:機械設計自動化水平提高途徑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