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計加工問題及處理措施

時間:2022-09-20 10:02:40

導語:機械設計加工問題及處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設計加工問題及處理措施

摘要:機械設計加工問題的有效解決,一方面能夠憑借問題完善對策,優化原有的機械設計質量,以此為機械企業的經濟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根據處理措施的流程,為機械設計工作人員的素質提供了更加先進的問題處理平臺,以此完善了設計標準和精度等常見問題,也鞏固了機械設計單位在經濟市場發展中的地位。基于機械設計監工中常見的問題展開分析,在明確問題成因與解決對策同時,期望能夠為后續機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機械設計;機械加工;常見問題;處理措施

1機械設計加工中常出現的問題

1.1材料與結構的問題。機械設計材料與結構契合性不足的問題十分常見。例如,材料選擇過程中,因為機械設備部件與品牌性的豐富,往往材料不只一種選擇途徑,而各個廠家的材料制備標準也有所不同,如此便促使材料質量有較大差距。故而,在機械設計期間,設計者在考慮材料廠家的同時,還應當明確材料性能特點,確保對應參數滿足實際功能需求,并具備一定經濟性,才能保障機械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另外,在機械結構選擇方面,相同的結構體系基于不同的加工難度會呈現差異,更基于結構變量參數等影響,導致加工精度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造成機械加工企業經濟損失的情況較為頻繁。故而,在此期間設計者需要針對結構使用環境深入分析,確定元件加工的難度和精度要求,并針對性提供保障措施,才能避免機械企業經濟受損。1.2設計標準化問題。在落實機械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針對零件尺寸、工藝、性能、校驗等措施細致分析,并明確零件設計符合機械企業普遍貫徹的使用標準,才能避免機械設備影響標準設計質量。但在此期間,由于機械元件和使用需求的不斷變化,通常標準變更也較為頻繁,若審計人員不能隨之提升自身的設計素養,則極易導致零件與結構設計出現偏差,導致機械企業在設備使用中難以落實較高的生產要求。1.3加工精細度問題。機械零件加工精度應當滿足相應設計標準和規范要求,并能夠適用于大范圍的機械設備環境中,才能夠確保機械企業產品質量具備可持續化的保障。期間,零件加工精細度是確保設備體系運轉具備精細性的前提,若零件自身在精細度方面存在差異,不但會導致相關設備生產工作存在尺寸等方面的偏差,更有可能造成元件無法安裝的情況,如此自然會對機械加工企業帶來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害。目前,加工精度的問題普遍存在形式為工件裝夾誤差、幾何誤差與加工系統受熱變形引起的誤差。其中,工件裝夾誤差主要是加工定位不準確造成的問題;而幾何偏差則是由于機床與道具等設備安裝問題,導致的制造誤差,通常使用過程中局部地方具備磨損狀況;最后,加工系統在運作過程中,基于工作形式通常會有不同的變形量影響。例如車床切削過程中,因為切削力引起的熱量便極易導致元件變形,致使刀具與工件加工環境出現細微的偏差,在實際元件應用中,自然也會對加工精度造成影響。1.4機械零件質量問題。零件表面質量是審查機械部件幾何形狀最直接的措施。若零件表面存在多處坑洼或耐磨性較差的問題,都會嚴重影響機械運轉的精準性和零件使用壽命。此類問題的出現,多是出于零件材料質量和刀具匹配性問題,導致加工處理過程中,對機械零件材料造成破壞。1.5機械產品性價比問題。機械設計工作的有效落實,需要針對機械市場銷售環境全面審查,并積極參與到新型元件的制備技術和材料開發中,這樣才能確保機械產品在性價比方面具備優勢。但根據當前機械設計狀況而言,產品性價比的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首先因為加工精度與加工自動化流程度較低導致零件生產質量無法有效統一,導致過度材料浪費的情況出現;其次,在現有機械設計與加工過程中,因為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不足,導致加工設備在精細度和生產方面處于劣勢,并嚴重了影響了當前機械企業對加工效率與生產成本方面的要求,最終喪失了機械市場的掌控性;最后,在機械部件設計過程中,因為部件標準化落實不足,導致很多資源都會投入到設備的維修與元件更換中,如此自然影響了產品的性價比。

2機械設計加工中問題處理措施

2.1材料與結構的合理選擇。機械設計加工的落實,需要結合部件技術與材料進行分析,確保材料質量和精細度滿足產品體系構建的要求,同時還應當針對部件運作特性,詳細考慮結構環境,才能確保機械設備運作穩定,并能夠在此基礎上提供美觀與經濟性拓展的平臺。2.2加工工藝的有效落實。在選擇加工工藝過程中,首先應當確保零件質量過關,且具備完善的標準審查體制,才能有效降低機械零件制備的損耗率;其次,應當結合市場環境選擇加工技術與設備,以便工作落實期間能夠簡化傳統機床操作的復雜要求,降低對操作精細度方面的限制,才能夠有效提升機械元件加工的質量。期間,自動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為機械加工企業工序的構建提供了良好參照,并通過模塊化的切削操作,為批量加工提供了保障,以此提升了零件加工的效率和質量水準。在面臨特殊要求的構件時,更能夠通過自動化技術,鞏固技術操作的精細度。2.3切削精度設計合理。對各道程序切削量的確定是機械設計和加工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首當其沖完成的工作。對于每道程序的切削用量的確定也需要對各種影響因素綜合的進行考慮,科學合理的確定切削量。正常而言,對切削用量有影響的因素包括:工具、機床和工件的剛性和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切削進給度;工件表面粗糙度和精度,以及最大生產率和刀具預期壽命,冷卻方式;切削液種類,工件材料熱處理情況和硬度;機床壽命和工件數量等。在進行切削用量設計時必須充分的考慮到以上的每一個因素,合理的設置,才能夠保證每個環節的正常運行,提高加工效率。2.4潤滑劑的有效選擇。潤滑劑在整個加工過程中主要其潤滑和冷卻的作用,例如在切削加工過程中,切削液就很好的起到了潤滑和冷卻的作用,科學合理的選擇潤滑劑可以有效的提升加工效益,然而潤滑劑的使用量或者選擇錯誤,會給整個加工過程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般而言,在切削、沖壓、研磨和拉拔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對刀具的精度控制和使用壽命都有不利的影響,需據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科學合理的選擇潤滑劑可有效的減少工件表層的熱變形,進而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2.5新型技術的開發。機械設計的核心是貼合社會需求,提供對應的機械設備保障,以此優化傳統工作質量與效率。故而,機械設計工作的開展需時刻將新型技術研發作為目標,將機械設備結構框架和材料有效利用,并積極提升設備運轉的性價比,以便機械企業能夠在經濟市場中占據銷售優勢。另外,在機械設計研發過程中,設計人員應當積極提升自身素質,將機械認知水平有效提升,并將機械設計與制備流程標準化,以便機械設備體系的構建滿足后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且在技術方面具備延續性。

機械設計工作中問題的有效解決,不但能夠提升機械質量和運轉穩定性,以此鞏固機械企業在經濟社會環境中的競爭地位,同時完善了機械設計及加工流程,為后續機械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參照,并為機械質量提供了全面的問題核查標準。故而,在論述機械設計加工中常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措施過程中,必須清晰機械設計流程和相關問題產生的因素,才能確保機械體系構建穩定,并以此為核心,提供更加完善的企業發展平臺。

參考文獻

[1]呂明來,左路.機械設計加工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學技術創新,2016(18):43.

[2]李秀敏.機械設計加工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J].橡塑技術與裝備,2016(8):103-104.

[3]郭杰.機械設計加工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34).

[4]李成.機械設計加工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6(49).

作者:王紀嚴 單位:鶴崗斯達機電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