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體系研究

時間:2022-06-03 09:30:28

導語: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體系研究

摘要:高校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高校一旦遭遇危機,將對師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造成威脅,并進一步破壞千萬家庭的穩定和諧,直至造成難以估計的不良社會影響,尤其是地處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有大量當地少數民族生源,受傳統民族文化影響,情感、行為有其獨特性,對各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特定的思維和技巧,在工作中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構建有效的危機防控體系。完善高校危機預警機制,增強危機應對能力,在危機爆發時盡可能地減少生命、財產損失,以及危機爆發后的善后工作和經驗積累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必須重視的課題。

關鍵詞:危機管理體系;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工作

歷史上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層出不窮,尤其是嚴重的烈性傳染病,如梅毒、痢疾、瘧疾、血吸蟲病、霍亂、鼠疫、天花、流行性出血熱、結核病、流感、艾滋病、SARS、埃博拉,直到今天的肺炎,使人類飽嘗病痛之苦甚至滅頂之災,并且這樣的危機事件并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終結。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一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積極探索高校危機管理體系構建意義重大且勢在必行。

1高校危機管理的內涵及危機管理研究的意義

高校危機管理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持續性的管理過程,是教育管理部門針對危機事件產生、發展、消亡等各個階段的特點,在危機觀念和危機意識的指導下,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預防、監測、控制、評價的過程[1]。另外,這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危機管理計劃的制定需要不斷完善,隨著經驗的增加和理論研究的進步,管理方法和策略也要不斷地更新和優化。積極探索高校危機管理研究意義重大,表現在第一,做好高校學生工作的危機管理是對師生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高校是人員相對密集的場所,每個學生的背后是一個家庭,因此高校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高校一旦遭遇危機,將對師生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造成威脅,并進一步破壞千萬家庭的穩定和諧,直至造成難以估計的不良社會影響。預防可能爆發的危機事件,提前做預判,有對策,可以在危機爆發時盡可能地減少生命、財產損失,保障社會的穩定和諧,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第二,危機管理體系構建有利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危機事件,學生工作準備不足、處置不當必然會對學校的發展帶來影響,做好危機管理體系構建將提高學校處理危機爆發后善后工作的效率,同時有利于在社會上樹立學校的良好口碑。第三,危機管理體系構建是高校學生管理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反復強調要提高底線思維能力,2020年6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中再次強調,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墻,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危機風險的高度不確定性和嚴重破壞性,要求高校學生工作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構建有效的危機防控機制,完善高校危機預警機制,增強危機應對能力勢在必行[2]。第四,汲取疫情防控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構建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危機管理體系也將為類似突發危機事件下其他高校在危機事件應對時提供方案和借鑒,同時在尚未結束的肺炎抗擊戰中,也為人類抗疫取得最終勝利和面對可能的疫情災害提供了借鑒。

2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突發疫情危機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2.1學生管理人員危機意識薄弱

國內危機管理理論研究及實踐相對滯后,在科研成果的轉化上,國內也存在東部和西部、一線城市和中小城市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尤其是地處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有大量當地少數民族生源,受傳統民族文化影響,情感、行為有其獨特性,對各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方式也需要特定的思維和技巧,管理者在疫情危機應對時需要更加完善的理論和對策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高校危機管理意識普遍較弱,在日常學校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并沒有對危機管理引起重視,尤其是危機預防階段的意識更加薄弱[3]。作為高校主體的學生,常年在校學習,與社會接觸不多,生活經驗、社會常識不足,在危機爆發前容易忽略危機預兆,對有可能發生的危機不重視、不上報,在危機爆發時往往缺乏思想準備,自救能力不足。教師在教學中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并沒有分別針對教師和學生的系統的危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的相關課程,這些都增加了高校危機管理的難度。

2.2高校危機管理體系不完善

首先,高校缺乏統一、系統的預案,未能制定危機事件處理的制度和操作程序,或是存在應急預案常年不更新的情況,在規范、調動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防御危機的能力、號召力等方面比較有限;其次,危機管理體系不健全,照搬國家或當地政府的應急管理辦法,沒有根據少數民族地區高校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危機管理體系,制度措施不完善,不配套,制度制定程序不合理,由于缺乏整體的制度設計;再次,危機管理體系運行不到位,沒有落實到日常高校管理工作中,信息不公開,制度疏于宣傳、運行,在面對突發事件時師生不知道該找誰、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最后,危機預案啟動不及時,危機爆發時,各部門無法自然聯動作業,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危機管理體系形同虛設。

3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體系構建

公共突發事件往往不可預測,積極面對有可能發生危機事件,一定需要事前做足準備。危機事件爆發之前務必制定科學全面的預案,并反復演習來應對事件突發時的情況[4]。(1)制定從學校到各部門、各學院的專項應急預案。見圖1。高校危機管理涉及高校本身以及全校師生員工,從現實需要來看,高校危機管理預案體系應該包括從學校到各部門、各學院的專項應急預案。上述預案應該在高校危機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由相應的職能部門或院(系)分別制定,再經過學校集中研究確定后正式實施。同時,在各部門、各學院以及全體師生中廣泛宣傳,并按預案的要求組織師生日常演練,各部門才有可能各司其職,積極聯動,應對危機。(2)明確高校危機管理處置流程及各職能部門分工。見圖2。各個學校的預案雖然不同,但主要框架應該包括目標、組織領導機構、工作要求等幾個方面。高校危機管理委員會準確評估危機發展的各個階段,協調各方,統籌全局,是危機管理的中心[5]。各職能部門結合該單位實際建立相應的危機管理小組,精心安排人員負責和參與危機管理,保持信息暢通,按照學校危機管理委員會或危機管理辦公室的要求開展工作,同時,制定出對應的工作職責,務必要確保所有參與危機管理的成員都能熟練認知自身的責任,從而做到在危機爆發時迅速進入角色。在危機應急組織的體系構建中應堅持“分級負責、部門管理”的原則,形成“縱向一條線,橫向一個面”的組織格局,各職能機構各司其職,同時協調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與信息,縮短危機的爆發時間。(3)制定一線學生工作人員危機管理預案。見表1。學生是高校危機的主體,而思想政治輔導員作為一線學生工作人員,是最直接參與到危機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輔導員的日常工作對象就是大學生,工作任務就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學業幫扶等,涵蓋大學生思想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輔導員最能周到、細致地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學習動態、生活動態,因此,在危機中作用重大。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校內有大量當地少數民族生源,受傳統民族文化影響,情感、行為有其獨特性,對各少數民族學生的宣傳教育方式應該盡量簡單直接,對于喜好聚會、聯歡的少數民族同學加強引導勸解,對于疫情有封建迷信思想和過分畏懼情緒的同學有針對性地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樹立他們的信心。有計劃地防患于未然,在疫情暴發時又能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將在疫情防控下學生的管理中贏得主動權。在危機預警階段,從培養學生的危機意識出發,開展危機知識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并將為危機演習制度化,融入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6];在危機處置階段,維持學生秩序,告知學生相應的處理措施,及時向學生公布危機動態信息,并對學生及時進行學業指導、心理疏導,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在危機恢復階段,及時對學生心理疏導,并對前期危機管理預案查缺補漏,更新危機管理制度。

4危機管理體系運行

危機體系構建后,更需要高校將其納入學校常規管理流程,切實應用起來。首先,加強危機管理意識,培養校領導、行政人員、學生管理人員和學生樹立底線思維,從各自的角色出發,充分認識到危機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廣大師生員工中加強危機教育和防疫知識方面的宣傳,使全校師生能做到心中有底,臨危不亂。其次,將危機管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融入學校日常管理中,有計劃地將應急演練常態化,組織師生員工將有可能面臨的危機一一演習,以便疫情暴發時能夠有效地整合資源,快速處置危機。最后,在日常管理中加強師生愛校意識,增強學校凝聚力,一旦危機爆發,全校師生才有可能團結一心、共渡難關,轉“危”為“機”。

參考文獻

[1]張曉霞,寧德煌.ISO9000族標準與薄弱學校教育質量管理改進應用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3]雷寂.高校危機管理預案體系構建研究———基于蘭州大學實證分析[D].蘭州:蘭州大學,2008.

[4]林大任,劉興旺.高校危機管理研究———基于輔導員工作視角[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5):423-424.

[5]王海龍.美國高校危機管理的經驗及啟示[J].黑河學院學報,2017,8(5):15-16.

[6]沈江平.人類如何從災難中學習———肺炎疫情引發的理論審思[J].學術研究,2020(3):1-8.

作者:蔣菲菲 單位: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