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班級管理辦法與實踐

時間:2022-06-03 09:34:17

導語:職業院校班級管理辦法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班級管理辦法與實踐

摘要:傳統的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方法過于強調師與生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無法適應信息爆炸時代龐雜的信息沖擊下產生的學生心理需要,管理效果不佳。本文從社會心理學視域出發,分析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特點,以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為理論依據,搭建新型的職業院校班級管理模式,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關鍵詞:學生管理;職業院校;社會心理學

1基于本校汽車專業中職學生心理特點分析

通過觀察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汽車專業2014級至2020級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總結其心理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1.1向師性明顯

該部分學生的年齡基本處于16-20歲,屬于青少年時期,心理特點表現為智力發展逐步成熟,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且隨著身體特征的迅速發展,他們開始產生渴望參與成人角色,要求獨立、得到尊重的體驗和態度。這樣的心理特點使得他們在行為學習上有意識地選擇經常接觸的成人,而教師恰恰是他們此時最好的觀察學習對象,以至于他們普遍表現出“向師性”明顯的行為特征,具體表現為班級班風跟班主任性格特征相關聯。

1.2自我認同感不高

強調競爭的基礎教育模式往往會使得,在競爭中被淘汰下來的那一部分學生被貼上一種負面的標簽,具體表現為自卑和自我否定[1]。由于入學條件要求較低,學生基礎教育階段成績大部分低于300分,甚至每個班還有10個左右沒有參加中考的學生。不斷的失敗對比或者他人的否定,家庭壞境、學校環境及社會環境長期的不友好,使得他們在心理上逐漸地接納被貼上的各種負面標簽,導致他們普遍缺乏自信。1.3自我控制能力差中職學生正值青春期,意志品質尚未形成,還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因此自我控制力比較差[2]。且他們缺少明確的人生規劃和執著的興趣愛好,薄弱的自控能力使他們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以求得心靈的慰藉和某種程度的欲望滿足。甚至是一部分學生不由自主地對手機產生了依賴性,將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手機上,從而在成長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

2基于觀察學習理論的班級管理模式搭建

2.1觀察學習理論概述

觀察學習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該理論認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可分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再現過程和動機過程四個子過程。其中注意過程是觀察學習的起始環節;保持過程是用言語和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信息轉換成適當的表象保存起來的過程;運動再現是把記憶中的表象轉換成行為,并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作出正確的反應;動機過程則是指學習者能夠再現示范行為之后,是否能夠經常表現出示范行為。

2.2模式搭建

傳統的職業院校班級管理辦法一般包括班級目標、班級精神、紀律管理、衛生管理和獎懲制度等方面[3]。本文按照觀察學習的4個步驟,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搭建職業院校班級管理辦法模型:以樹立學生榜樣為基礎,建學生的注意學習過程;以重拾學生自信為目標設計相應的班級活動,實現學生學習的保持過程;以開展學生實踐及技能比拼等活動,強化學生學習的運動再現過程;最后,通過不斷激勵實現學生學習的動機過程(圖1)。2.2.1樹立榜樣,讓學生構建良好的注意過程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本身的榜樣作用至關重要。職業院校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生活品味的引領者,引導學生養成閱讀、運動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學生的生活品味和自律性。其次要做學生優秀品德的培養者,通過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識才能和情感意志為學生做出表率,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情操。最后,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做工匠精神的踐行者。班級管理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定期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讓學生的觀察學習擁有一個良好的起始環節。這能保證在注意過程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榜樣的樹立讓學生在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兩個方面得到強化,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表1)。2.2.2強化自我認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強化保持過程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提倡多元智能理論,學生負面的“自我標簽”的抹除需要不斷強化專業認同感,提高對自己動作技能、空間智能等方面的挖掘和接納,從而淡化學生長期在理論學習上獲得的自卑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需切實關心每一位學生,定期開展相應的班級活動,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言語及形象兩種形式把所獲得的信息轉換成適當的表象保存起來,從而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重拾自信,提高班級管理效率(表2)。2.2.3組織技能競賽,讓學生在競賽中完成運動再現動手實踐是職業院校學生的一大優勢,他們對知識的掌握依托于技能的訓練。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應以技能競賽為載體,盡量整合資源,每學期根據學生課程開設情況在班級開展一次技能比武,強化學生的技能,把記憶中的表象轉換成行為,并根據反饋來調整行為以作出正確的反應?!凹寄鼙任洹笨梢砸运奚釣閱挝?,通過強化競爭意識,讓學生慢慢學會自律,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表3)。2.2.4不斷激勵,強化學生在觀察學習中的動機過程。他人對示范行為的評價、學習者本人對自己再現行為能力的評估以及他人對示范者評價,影響著學生在觀察學習過程中的動機過程[4]。班主任可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采用過程性評價對學生進行不斷激勵,讓學生漸漸消除負面的“自我標簽”,重拾自信心。具體操作方法為,學生每一次任務的成績評價都分為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終評三個部分,引導學生總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班主任應及時對學生表現出色的進行激勵,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獲得示范行為的動機力量,強化學生在觀察學習中的動機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成功和自信。。

3結束語

本文結合職業教育的發展特點,以觀察學習理論為基礎,從職業院校學生心理特點出發,通過樹立榜樣,強化專業認同、組織技能競賽以及不斷激勵的方式,開展切實有效的班級活動,建立新型班級管理辦法,潛移默化中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班級管理效率,為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作者:謝陽 黃丹妮 單位: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惠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