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發展基礎特征和優劣勢綜述
時間:2022-06-10 08:19:00
導語:物流發展基礎特征和優劣勢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北京地區的物流基礎
1.1技術基礎
(1)交通網絡。北京地區的公路交通以貫穿東西方向的長安大街為主動脈向外輻射,通過百余座立交橋與環城路相連接、通過12條放射狀國道和京藏、京津塘、京沈、京石等多條高速公路與全國各地相連接。貨物的干線運輸主要由城區外的公路(占92.1%)擔負,城市物流配送則由城區道路擔負。2009年北京地區公路總長度達到20755km,高速公路達到884km,鐵路長度956km,基本形成了以鐵路貨運站和空港為樞紐、高速公路為龍頭、干線路為骨干、路網為聯絡線、縣鄉路為支脈的放射形交通網絡,具有良好的貨物運輸基礎。
(2)物流設施。2009年北京地區的物流總量為38742.2萬噸,有多達13418個倉庫設施,主要分布在四環路以外。據測算,每個倉庫平均面積約為1000m2,每平方米倉庫面積平均物流量為35.6t/a。
(3)信息基礎。“十一五”期間,北京地區的信息化取得了長足進展,信息產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信息化軟環境支撐體系開始形成,《首都信息化標準化工作指南》、《首都信息化標準體系》已公布實施,《北京市政務與公共服務信息化工程管理辦法》以政府令的形式頒布,北京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已經成立并開展工作。為北京地區物流信息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2管理基礎
(1)管理戰略。北京市政府十分重視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服務業發展規劃》中,作為第三方物流的交通運輸和郵政業被列為發展重點,2009年北京市公布了兩個物流專項規劃,一個是北京市商業委員會制訂的《北京市商業物流發展規劃》,一個是北京市交通局等單位制訂的《北京城市物流系統規劃》。《北京市商業物流發展規劃》側重于商業物流發展,《北京城市物流系統規劃》側重于物流園區及信息平臺建設。兩個規劃在物流設施的布局上大體一致,物流成本下降幅度基本相同,但是在具體的規劃方案上略有不同。
(2)規章制度。除了執行國家、行業有關物流法律法規、標準外,北京市政府還積極制定了各項物流活動管理的規章制度,例如《北京市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北京市鐵路專用線共用管理辦法》、《北京市貨物托運業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生活消費品、生產資料市場管理條例》等,為北京地區物流業的發展起到了政策保障作用。
(3)管理體制。北京地區的物流管理體制基本屬于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中央、部隊、市、區等不同隸屬關系的行業分割形式,彼此缺乏統一與協調。各行業(單位)往往是獨立規劃、獨立投資、獨立經營,造成物流設施的重復建設和物流運作效率低下。
1.3物流服務能力
(1)物流量。2009年北京地區的物流總量達到38742.2萬噸,其中由鐵路貨運業、公路貨運業等從事社會化物流服務的行業(主營物流業)完成的物流量超過10000萬噸,而由制造業、批發貿易業等與物流業相關聯的行業自營完成的物流量為28680.1萬噸。2009年北京地區的物流量較上年度呈增長趨勢,主營物流業的物流量除了鐵路貨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尤其可以從專業物流業的物流量上升趨勢和作為自營物流的批發貿易業物流量下降趨勢看出,北京地區的物流社會化程度在不斷提高。(2)機構和人員。2009年北京地區的物流企業數量與規模除科技含量較高的航空與鐵路運輸業外,其他物流業的企業規模過小,平均每家企業的從業人員數不到50人,難以承擔大規模的物流服務。
2北京地區的物流服務優勢
2.1人才優勢
北京地區高等學校眾多,知識密集,在全國具有明顯的人才優勢。1999年以來,北京地區一直開展物流管理專業的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系列正規教育和各種職業培訓,為本地區現代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使北京地區物流人才相比其他地區,知識結構、人才水平、教育培訓類型均比較全面。2.2科技優勢北京地區的科技活動人員5.16萬人,占全國的12.1%,具有明顯的人力資源優勢。北京地區2009年的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達到50億元,僅占全國的6.9%,其中基礎研究卻占到全國的12.9%,應用研究占15.8%。北京地區的科技市場交易額高達191億元,是科技經費投入的9.5倍,約占全國的1/4。北京地區的科技優勢對現代物流的發展可以起到重要支撐。3北京地區的物流服務特色3.1產業特色2009年北京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為12153.0億元,如果按照15%的物流成本計算,北京地區的物流成本總規模為480億元/年。2009年北京地區三次產業的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為3.1%、35.6%和61.3%,可見第三產業在北京地區國民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第三產業中,作為第三方物流提供者的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國內生產總值為235.56億元,約占第三產業國內生產總值的12%;作為物流服務對象的社會服務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教育文藝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約占第三產業國內生產總值的50%。因此,北京地區物流業的發展主要應滿足第三產業的服務需求。3.2物流服務類型特色北京地區產業結構的特點決定了物流服務類型。由于第三產業在北京地區國民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因此,北京地區物流業主要應滿足第三產業的物流需求。在第三產業中,除了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金融保險業外,作為物流服務對象的社會服務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教育文藝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的物流需求主要是社會商品的分銷物流,包括批發物流、零售物流與商品配送。這種物流需求呈現少批量、多品種、多批次的特征。針對北京地區的物流服務類型特色,應進行城市物流系統合理化以消除物流過程中的重復作業、縮短物流時間、實行共同配送,提高貨物配載率,從而提高物流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4北京地區的物流劣勢
4.1分散的物流管理模式制約著物流的發展
不同隸屬關系的、多行業分散的物流管理體制下,一方面,行業之間的權力、責任、投資、收益存在交叉和重復,難以有效合作和協調;另一方面,各行業將物流活動分割開來,實行分段式的管理,無法適應和滿足北京地區的物流服務需求。許多物流企業只能利用單一的運輸方式來開展物流服務,而以多式聯運為基礎的許多現代化物流服務方式還難以開展。在分散的物流管理模式下,各種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缺乏必要的協調,導致大量的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國家運輸系統與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和有關服務設施建設缺乏投入,對北京地區物流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園區建設緩慢。
4.2物流設施的數量過多,規模過小
北京地區的各種公路貨站、貨場、裝卸點處于散、小、亂的局面,絕大部分規模過小,因而技術水平低,管理水平很難提升。總體上,北京地區除了首都機場的航空貨運樞紐、豐臺的鐵路路網編組樞紐之外,很少有成規模的現代化物流設施。例如,北京地區有倉庫13418個,每個倉庫的面積平均為1000m2;倉庫平均凈高4m,設施低矮陳舊;每平方米倉庫面積平均物流量僅為35.6噸/年,效率極低。
4.3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北京地區物流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偏低,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滯后。一是工商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管理水平較低,技術手段比較落后,如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物資采購管理(MI)和物流管理軟件尚未普及;二是缺乏必要的城市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以EDI、互聯網等為基礎的城市物流信息系統在北京地區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4.4物流從業人員素質較低
雖然北京地區具有較全面的物流人才培養系列,但是由于物流企業規模小、設施落后、管理水平低、工作條件差,沒有實現持證上崗,導致高級物流人才普遍流失。目前北京地區物流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的問題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
5結論
綜上所述,根據北京地區現有物流基礎、物流服務特色及其優劣勢分析結果,有必要盡快研究開發北京城市物流系統,建議:在現有物流的技術基礎、管理基礎和服務能力條件下,充分發揮人才、科技、地理與政策等優勢,解決物流管理模式分散、設施落后、信息化水平與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滿足第三產業對物流服務的需求,促進北京地區分銷物流、商品配送的現代化。
- 上一篇:檢察院調研服務月工作方案
- 下一篇:檢察機關作風教育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