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時間:2022-11-05 03:12:22

導語: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1國內外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國外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已經有百年歷史,已形成較為完善、操作性較強的模式,如德國“雙元制”模式(分別指企業和職業院校)、日本的“企業訪問”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即“學習—實踐—學習”模式、美國的“合作教育”模式以及韓國“產學合作”模式,各模式都結合各自國家的實際情況,有利的推動了校企合作的開展。國外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有較好的條件,首先國家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其實施,企業、學校、學生三方也可通過良好的利益分層機制取得長遠發展,并且各國多建立專門的協調或監督機構促使學校和企業間進一步合作,有前面三個作為前提,校企合作則更多元化的開展起來。國內校企合作主要在高職院校開展,常見的校企合作主要分三個層次開展,第一,淺層次合作,如設立指導委員會、參觀訪問、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等。第二,中層次合作,則高校可以為企業提供咨詢培訓服務、聘請企業教師兼職、頂崗實習等。而效果較好的深層次合作,如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開設訂單班、開展橫向課題甚至合資辦學則在實踐中開展得較少。

2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問題分析

應用型本科是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院校,現數量約占全國本科高校總數30%。但是由于受傳統研究型本科思想的影響,同時也尚缺乏行之有效的經驗借鑒,國內應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收效甚微,問題較突出。一是實踐教學觀念不統一。由于受到長期理論教學模式的限制,師生普遍對實踐教學認識不到位,學生看熱鬧心理占上風,很多學生受不了企業較惡劣的工作壞境而排斥企業實習,使實踐教學無法有效開展。二是企業積極性不高。企業雖需大量的一線員工,但對校企合作卻意愿不強。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利益分層機制,學生實習費用幾乎為企業全部承擔,如果學生實習過后跳槽,或者實習中途出現罷工、不配合等問題,前期投入即刻化為烏有。三是缺乏專門的溝通協調機構。現在校企合作幾乎都是由學校牽頭,各學校各自為政,利用學校教師的人脈關系簽訂過多校企合作協議,致使合作深度低、力度不強。如廈門市旭初會計師事務所先后與集美大學、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專科層次的多所大學簽訂協議,最終導致合作僅停留于參觀階段,難以兌現共同辦學的承諾。四是師資力量有待加強。應用型本科培養目標的實現要求必須有高教育背景及強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結合必要的傳統研究型及教學型教師隊伍。目前從業教師多為畢業后即上崗,實踐經驗不足是其最大缺點。五是教學評價機制缺位。現行的實踐教學多為課程實踐及實習兩種形式,對于課程實踐在操作過程中多流為形式,很少真實到位的開展,而實習多為學生自主實習,組織性不強。同時這兩種形式對教師工作量的折算、學生實踐成績的評判均無較好的參考標準,主要取決于教師本身的理解,因此可靠性較差。

3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設計

下面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就經管類學科如何更好的開展校企合作進行探討。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是2003年創辦的本科層次獨立學院,“以學生為中心”是學院的核心辦學理念,學院堅持“以有效教學見長”的辦學方針,立足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辦學定位。而物流管理專業作為管理學院操作性較強的專業,近年來積極探索較好的校企合作模式。近年,由廈門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處牽頭,廈門市物流協會作為橋梁,通過舉辦“現代物流與采購研討班”及高新技術行業稅收問題探討等講座活動,初步建立了企業與高校間的溝通平臺。如何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真正開展實質性的校企合作,成為我們關注的問題。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可以采用以行業協會為紐帶的分層次多方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為4年制本科,教學體系設計中一年有3個學期,春秋兩季正常學期進行培養方案中理論課程的學習,另外在春季學期結束后的連續兩周為小學期,專門從事實踐教學工作,實踐教學方式多樣,主要由各專業自行設計及把握。同時,在每年暑假還有專門的暑期社會實踐,要求學生自行進行社會實踐并提交實踐報告。因此,利用廈門市物流協會搭建的平臺,著重利用小學期及暑假實踐針對性的開展校企合作活動,具體如下:由于定位于培養技能型本科人才,因此,應用型本科不能一昧學習高職院校盲目開展校企合作,必須考慮到學生后續發展。在前兩年學生主要在校進行理論學習,在專業課中實踐環節可以與企業進行淺層次合作,目的在了解企業的工作環境、業務流程及各工作所需技能。如在《物流學》課程中安排一次參觀實習,在實習前需要系統的理論講解做鋪墊,同時將參觀企業情況為學生介紹,布置專門的實踐題目,讓學生參觀完后形成專門的報告進行解答。大二實踐周主要針對企業最關注的操作性技能進行針對性的提升,如運用excel進行庫存預測與決策。大三開始進入中層次合作,此階段學生已經基本了解學科結構并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在專科課程中可以聘請企業講師開展針對性的專題講座,目前嘉庚學院《國際貨運》課程即聘請有十幾年國際貨代工作經驗的企業教師兼職講授,學生反映非常好。在大三實踐周,開設專門的實踐課題項目,該項目可以是教師接的橫向課題,也可以是強化性的專門實踐課題,目的在鍛煉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暑期要求學生必須去企業進行至少一個月的實習,真切體味具體的工作環境。大四是理論總結及系統實踐階段,通過校企合作協議,學校可以通過協會平臺引導學生去對口的企業進行實習,并撰寫畢業論文。與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對比,應用型本科更強調實習過程中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并非簡單的學會某項操作技能或解答某個具體問題。此間需要學校與企業密切配合,企業需放棄短期利益,為學生提供適當寬松的工作環境供學生完成最后的學業。

4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為保證校企合作模式的良好開展,真正將其落實到實處,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近年廈門市教育局高教處牽頭,廈門市物流協會主辦,廈門市全體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代表及部分企業代表參與的“校企合作研討會”中,學校代表普遍反映,現今校企合作是校方一頭熱,企業普遍缺乏積極性。企業方代表普遍反映校企合作企業方合作意愿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問題,中小企業無力承擔高昂的學生培養費用,同時學生忠誠度較低,企業人力資源回報較低。因此,企業方希望政府給予相應支持,同時可以借鑒國外情況,給予適當稅收補貼。雖然廈門市教育局已經于2010年即提出要促進校企合作相關立法工作進行,但是迄今為止尚未出臺相應政策,其他地區亦是如此,沒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最終只能是蝸牛爬行,見效甚緩。二是企業大力配合。首先企業特別是高層必須轉變觀念,真正接受高校學生去企業實踐,并為實習學生提供較好的實習條件。其次,適當投資,企業接受學生實踐的同時可以挑選適合的未來員工進行重點培養,而不能僅從短期利益出發忽視對實習學生的培訓與指導。最后企業還需與學校和政府經常溝通協調,確保最合適的學生送到最適宜的企業實習。三是校方積極推動。一直以來校企合作在我國都是校方較企業更為積極,因此,校方需要一如既往的積極推進校企合作的進行,成立專門的校企合作委員會,與行業協會、政府及企業聯系,促進合作平臺的完善,同時搜集學生的實習意向,安排合理的校企合作項目。四是學生廣泛參與。本科學生多為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一方面對社會充滿幻想,希望通過實習了解企業的工作情況,為以后職業發展做準備;另一方面卻規劃性差,容易受誘惑,甚至嬌生慣養,很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受不了工作的辛苦罷工走人,或者實習完畢即跳槽,讓企業感覺學生誠信度較低、不能吃苦耐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校企合作的開展。因此學生需要在大一大二的社會實踐中了解基本的工作環境及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調整心態,同時積極認真地投身于實習工作中。

作者:陳夢 單位: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