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成本管控與績效的探新
時間:2022-08-30 11:15:46
導語:物流企業成本管控與績效的探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相關研究假設
根據以上分析及本文研究目的,本文做出如下四個假設:
(1)物流企業對成本管理的戰略意識的解讀能力和認知程度與其成本管理質量水平存在正相關關系。根據業界研究分析結果,物流企業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體系完善除了與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戰略意識存在正相關關系以外,還與一個重要因素即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報告體系和流程的完備優化程度直接相關,一個體系完善、結構優化的供應鏈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對于物流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決策具有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鑒于此提出假設(2)。
(2)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運作績效與物流企業成本核算報告體系的明確性和完善程度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跨組織、跨職能的組織結構設計和管理是供應鏈物流企業的成本管理體系績效的決定因素之一,其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它能夠對企業的物流活動進行流程化成本分析,從而改善供應鏈物流企業的業務運行成本費用、績效,并減少相關低效率物流資源耗用,在對物流客戶更為準確地把握和分析的基礎上提高物流業務運作的價值。所以跨職能、跨部門結構的物流成本管理運作團隊的形成和構建對于整個供應鏈物流成本的節約和降低具有重要作用,從而對整個供應鏈物流運作績效產生影響。因此提出假設(3)。
(3)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績效與跨職能、跨部門結構的物流成本管理團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正相關關系。運行高效、信息傳遞順暢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與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盡管物流信息系統本身不對物流供應鏈業務運作績效產生實質性影響,但它能改善和優化供應鏈物流作業活動的流程和機制,從而實現物流成本費用降低和價值增加的目的。物流信息系統對于物流作業活動和物流成本管理體系具有交互作用,它能幫助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的核算報告系統更加準確、及時和有效,在跨職能、跨部門結構的物流成本管理團隊形成的狀態下,物流信息系統對于物流成本管理體系的流程化更具有作用。為此提出假設(4)和假設(5)。
(4)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績效與物流信息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完善程度存在正相關關系。
(5)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的績效與物流信息系統和跨職能跨結構的成本管理團隊的交互作用存在正相關關系,兩者交互作用越明顯,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的績效越高。
2成本管理及績效實證分析的數據樣本收集和測量
2.1數據樣本收集
本文對于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體系及績效的研究采用了調查問卷的方法來進行數據收集,從供應鏈上下游節點企業的范圍和整體統籌,重點考察了物流企業、中間經銷商以及生產制造型企業在內的共730家企業或機構,在730份調查問卷中經過整理最后獲得120份有效調查問卷,問卷的有效率為16.3%。
在12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來自煙草行業的企業數量比例為15%,來自食品、日用消費品行業的企業數量比例為8.1%,生產制造型工業企業數量占比為20%,物流行業的企業占比為11%,電子家電行業的企業數量占比為9%,醫藥行業的企業數量占比為6%,汽車機械行業的企業數量占比為3%,石油化工行業的企業數量占比為20%,通訊行業企業的數量占比為4.9%。企業的年銷售額規模中約有5.8%的比例數量小于1000萬元,在1000萬元至3000萬元區間的企業數量比例為4.2%,在3000萬元至15000萬元之間的企業數量占比為11.7%,15000萬元到30000萬元的企業數量占比為15.8%,30000萬元以上銷售額的企業占比為62.5%。從企業的經營業務和服務類型等方面來看,生產制造型企業數量占比為32%,生產制造分銷型企業數量占比為30%,批發零售類企業占比為27%,其他服務類企業占比為11%,在所有類型的企業中物流成本在企業經營成本中的比重都占有重要地位,物流成本的管理對于總成本的降低和節約具有重要意義。
2.2樣本參數變量設計和測量
Likert的5級量表是本文在進行變量研究時所使用的基本方法,變量值大小和重要性程度都在調查時由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經驗給出。在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核算報告體系方面設計了兩個主要變量,一是供應鏈物流企業運作中核算報告體系完善程度和成本透明度,二是物流企業是否制訂了制度性機制性的物流成本報告,測得的科隆巴赫系數置信度為0.723。在供應鏈物流成本戰略價值認同體系中主要設計了三個變量,一是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意識,二是企業對物流成本管理與競爭力的關系認識,三是物流企業是否有專職的物流成本核算崗位和具有崗位勝任力的人員,測得的克隆巴赫系數置信度為0.927。
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方面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物流企業是否擁有先進適用的物流信息系統且其業務數據是否完備,二是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系統平臺和體系是否清晰,測得的克隆巴赫系數置信度為0.771。在跨職能跨部門結構方面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跨職能跨結構的團隊對于物流成本管理的支持程度,二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在物流成本管理和作用機制中的效能,測得的克隆巴赫系數置信度為0.737。在物流成本管理效果方面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企業是否有計劃對供應鏈物流成本進行長期改善和優化,二是企業對目前物流成本對績效影響作用大小的估計,測得的克隆巴赫系數置信度為0.625。
3物流企業成本管理及績效實證研究
根據以上分析和對收集的120份有效調查問卷的綜合處理,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檢驗,得出了描述性變量統計分析計算結果的矩陣(見表1),同時運用層次回歸檢驗模型進行分析,對樣本所述行業、企業銷售規模以及業務服務類型作為控制性變量,得出了上述5個基本假設的檢驗結果(見表1)。
從表1的檢驗計算結果來看,假設(1)得到了論證。在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物流成本管理戰略價值認同度對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績效在0.05的檢驗水平下具有顯著的影響。假設(2)也得到了論證。在檢驗水平為0.05的水平下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報告系統對于其成本管理績效具有顯著性影響,同時成本核算報告系統對于物流企業的成本管理績效具有效能增加效應,具體的比例系數為成本核算報告系統運行績效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以對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績效增加79.9%的提升幅度,從檢驗結果模型2來看(見表2),這一點可以解釋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績效69%的變化率是怎么產生的。假設(3)也得到了論證。戰略價值認同度、成本核算報告系統以及跨職能成本管理團隊在回歸方程中的估計值分別為0.139、0.649和0.234,在0.05的檢驗水平下都存在顯著性影響,跨職能成本管理團隊建設對于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績效也具有效能增加效應。模型3解釋了72.4%的物流企業供應鏈成本管理績效是怎么產生的。
從檢驗結果來看,假設(4)表面上也得到了論證,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對于企業成本管理績效具有某種程度的效能增加效應。但是綜合考慮模型5,可以發現當考慮到物流信息系統和跨職能成本管理團隊的交互作用時,檢驗結果表現出了較高的相關度,但是兩者單獨的影響力非常弱,在0.05的檢驗水平下影響不顯著。從這種現象中可以看出單純的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并不能直接帶來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績效的提高,而如果同時輔之以跨職能成本管理團隊的建設則其效果會非常明顯,這說明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和跨職能的管理團隊建設將會極大地提升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的績效。
4結論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及其績效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包括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的戰略價值認同度、成本管理核算報告系統是否健全、物流信息系統運行狀況以及是否有跨職能的成本管理部門提供保障;(2)供應鏈物流成本管理的戰略價值認同度需要動態的認識和定位。供應鏈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的目標不單純在于降低物流成本,關鍵在于核心競爭力培育和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準備良好機制;(3)物流企業的成本管理必須面向供應鏈范圍突破企業、部門和組織結構的限制,從而實現面向成本產生流程進行管理;(4)物流企業電子化信息化改造本身并不能給企業績效帶來提升,需要與結構化流程化的物流作業管理活動相結合。
作者:田文強王偉單位:河北聯合大學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物流服務合同的風險評估
- 下一篇:物流企業財務監管工作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