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村審計推進新農村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4 03:07:00

導語:做好農村審計推進新農村建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好農村審計推進新農村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農村審計工作是審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農村審計工作的開展,其初衷是加強對基層村的財務管理和監督。農村審計工作在各地鄉鎮黨委和政府的有效領導下,在縣審計機關不斷強化對農村審計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下,充分發揮其在強化內部管理,加強廉政建設,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贏得了巨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但是也還存在問題,需進行有效完善。

【關鍵詞】農村財務;審計工作;新農村建設。

“三農”問題始終牽系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使命,這是一項系統而長遠的任務,其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鄉鎮基層政府的努力,而農村審計工作將會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筆者擬對該問題提出幾點個人看法,以期對農村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和繼續推進有所裨益。

1.當下農村審計工作存在的若干問題

第一,農村審計機構不規范。農村審計沒有正式列入國家法律法規,法律地位不明確。而農業部、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發文(農經辦〔2005〕12號)規定,農村審計由農村經管站負責組織實施,工作體系是由農業部門牽頭負責,農村審計由農經站直接實施,缺少明確的、獨立的審計機構。由于農經站從事審計的非專業性,往往在審管結合上難以統一,審計專業職能難以兌現到位,而法律沒有賦予農村審計經濟監督職能,農村審計所在開展工作中也難以定位。即使設立了農村審計所的地區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有媒體報道,“據調查顯示,蘇北地區某鄉鎮成立的審計所,因受經費來源和人員編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與鄉鎮農經部門合署辦公。人員較少,既要做好農村財務管理、集體資產管理和黨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開展日常審計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難免顧此失彼。”

第二,農村審計人員能力不夠高。目前我縣農村審計還缺管一支過硬的農村審計執法隊伍,農村審計人員老齡化、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由于欠發達縣,地方財政困難,培訓經費沒有保障,培訓工作滯后,對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農村財務管理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及農村審計專業技術知識等掌握得不夠,甚至是一片空白,難以開展審計工作。農村審計人員無專職化、抽調難、專業素質不高的局面,使農村審計往往走過場,其職能難以正常發揮,直接影響了農村審計的質量和效能。審計人員素質問題成了制約農村審計工作開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從農村審計人員的結構上看,大多是長期從事農村財務會計的人員,他們從事農村審計全是靠傳統的手工查賬,多數人員還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審計,審計業務和技能水平嚴重落后。

第三,農村審計環境不理想。審計工作是一種監督方式,從根本上看是一種監督制約方式,而這種方式勢必會對某些地區或群體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響,這也就導致了整個農村審計環境不理想。首先,鄉鎮沒有建立關于運用審計結果的方式、要求、責任和考核辦法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沒有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部門建立起審計聯動機制,致使審計結果的運用大打折扣,對審計提出的整改建議和要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其次,對責任人追究缺乏法律依據,導致對違反財經紀律的責任人用黨紀政紀處理較難,在向司法機關移交的行政案件中,往往以違法違紀問題界定不清或達不到立案標準而不立案,問題久拖不決,難以采取實質性措施對其處罰并促其整改,從而造成審計工作的無奈,難以有效遏制個別人的違紀違法行為。

2.農村審計工作的有效完善的思考。

第一,明確審計監督的主體。建議盡快圍繞國家和省、市制定出臺的法律、法規或規范性文件,逐步理順農村審計的管理體制,明確提高農村審計的法律地位,助其發展壯大。在現有的條件下也可以考慮強化縣級審計機關培訓指導,鄉鎮領導應當積極支持農村審計人員及時參加業務培訓。如果出臺專門法律進行規范的條件還不成熟的話,可以考慮在當下情形下,有效發揮鄉鎮農經站的作用。同時在加大農村審計組織的經費保障,審計機關還可以每年召開農村審計工作會議,利用例會,交流經驗、溝通信息、座談討論、排除疑難,促使整體素質提高。注重農村審計業務規范,加強對農村審計的業務指導,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

第二,提高農村審計人員能力。首先,實行審訓結合。堅持崗前培訓、集中培訓、以審代訓等措施,結合審計工作實際需要,適時進行審前集中培訓,做到以老帶新,逐步解決鄉鎮內部審計人員在具體操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其次,上級審計機關和鄉鎮要鼓勵和組織審計人員參加專業業務培訓和審計職稱考試,不斷提高執業水平。要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培養一支適合當前農村新形勢新要求的審計隊伍。最后,加強職業道德培訓,農村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堅持不以原則做交易,要對審計事項做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要定期組織鄉鎮內部審計人員學習《審計法》和審計署廉政工作規定等,加強廉政建設教育,建立內管理、外監督的管理機制,確保依法審計,廉潔公正。公務員之家

第三,優化農村審計環境。首先,努力爭取鄉鎮黨委政府、主管部門、涉農部門等領導的重視和支持,這是有效開展鄉鎮內部審計的關鍵。特別是鄉鎮政府要支持農村審計部門獨立開展審計工作,幫助審計人員開展工作,不說情、不加壓,為審計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要遵循依法獨立審計的原則。農村審計是在鄉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的內部審計,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職權,規范審計行為,克服隨意性。使審計工作嚴格按審計程序獨立進行,任何單位、組織、個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預、阻撓。再次,通過宣傳、結果公告等措施,努力提高社會各界,特別是農民群眾對鄉鎮內部審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這是鄉鎮內部審計工作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最后,農村審計部門要主動和執法機關溝通,對審計中發現的重大違紀及違法現象及時移送紀檢、司法機關,使審計結果真正的發揮作用,更是把審計工作的監督實質發揮出來。

步入新的世紀,審計作為一種綜合監督部門在促進建設和推動反腐倡廉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們只有立足農村審計的現狀,在肯定農村審計工作的同時,還要清醒地認識農村審計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逐步探索出適應當前農村審計健康發展的路子。把農村審計工作作為解決好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和加快和諧新農村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