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管理環節組織行為學研究
時間:2022-07-12 11:14:57
導語:學生管理環節組織行為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組織行為學是一種新生學科,其是以行為學為基礎的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組織行為學通過研究人在組織中的行為和態度,預測組織的行為,最終達到更好的進行管理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組織行為學在民辦高校管理中的應用,借以提高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水平。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管理;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是一種新興的邊緣學科,也是多學科交叉的獨立學科,其既是一種行為學,也是一類行為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研究的是相互作用的環境中成員的行為和統一環境中成員的行為。
一、組織行為學的特點
作為一種管理方法,組織行為學通過理解、描述、控制、預測等方式影響成員的行為。對于每一個生命來說,行為是他的個性特征,是由其性格主導的表現,因此,對于組織行為學來說,要促進實現組織行為目標,就需要注重個體行為。其主要特點為:(一)應用性。組織行為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投入到實際管理中,改進管理效果。通過預測識別組織成員的行為,幫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進而使得組織成員有更好的發展。(二)科學性。作為一種社會學科,直覺判斷和推斷是組織行為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還要經過推理、分析、驗證等科學環節對所得出的結果進行驗證,因此,科學性也是其重要特征。(三)系統性和完整性。系統性和完整性也是組織行為學的特征。組織行為學是在多個學科交叉融匯的基礎上產生的一個獨立學科。因此,組織行為學的研究涉及了很多相關學科的內容,但是其并不是多學科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系統性的研究結果。其經過了組織中的個體行為到群體行為,進而到組織行為體系深化。(四)跨學科性。組織行為學綜合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是多個學科知識的綜合。其以行為學為基礎,涵蓋了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以及政治學、經濟學等的知識內容和研究方法。
二、民辦高校學生管理中組織行為學的應用效果
(一)合理配置學生管理資源。在民辦高校學生管理中有三大資源,分別是學校資源、學生資源、社會資源。組織行為學的理論成果可以幫助民辦高校在學生管理中不斷優化這三大資源,將其落實在培養學生成才這一教學目標中。具體來說,可以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以更好地轉化學校科研成果;或者組織學生開展實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要積極引進、利用號召各種資源,避免出現資源浪費,要提高學生受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合理配置學生的管理工作資源。在校內的各大學生組織及社團中更需要充分利用組織行為學,調動組織和社團里成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和激發學生的各項能力,將培養能力作為學生加入學生組織的最大收獲,在學生組織和社團中鼓勵學生“放手”去做,在指導老師的掌控之下,完成各項工作,一次鍛煉學生能力。(二)創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在我國,組織文化是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是在長期實踐中,由組織成員共同奉行和遵守的價值觀念。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整體精神面貌、文化素質和水平、價值標準的代表,民辦高校也是這樣的一類代表性組織。在高校環境中,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產生了強大的感染作用,促進了校風、學風的健康發展,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宿舍環境是最小也是最基礎的環境,創建良好校園文化環境宿舍環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組織行為學的積極作用是激發和維護良好環境的催化劑。(三)營造出良好的競爭合作氛圍。激勵和促進組織成員的發展,引導管理組織成員的行為,需要建立一套相應的激勵和獎懲機制,對組織成員進行獎勵和懲罰,從而建立起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在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中,學校管理方要勤于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要。要設計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獎勵競爭機制,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活動,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鼓勵學生積極進取,進而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競爭合作氛圍。管理者評價學生要秉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不以個人的喜好影響評判工作,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最終為建立良好的競爭環境奠定基礎。(四)以人本化理念推動學生管理。在組織行為學的理論指引下,強調學生管理工作要以人為本。在具體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敢于創新管理方法,轉變觀念,放棄傳統的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判斷標準的做法。須知學生才是管理工作的主體,在管理工作中要理解尊重學生,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級組織的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潛在活力。管理者要關心愛護學生,平時多觀察、多了解,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和個性特征,進而為做好學生的組織行為管理打下基礎,以培養學生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成為高校培養人才提供基礎。(五)優化調整學生管理結構。健全的制度是指揮與引導基層工作的根本保障,對于學生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建立健全學生管理制度,可引導基層工作步入高效化、規范化軌道,為民辦高校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結合以往學生管理的成功案例可知,以思想引導為主、制度約束為輔的管理理念具有理想的應用效果。例如,在入學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的心理建設為切入點,削弱高考失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然后設定合理的階段性目標,從而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法律法規教育過程中,引入真實案例,保證教育工作的說服力,加深學生的法制觀念,讓其時刻約束自身的行為;定期開展多元化教育活動,從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展現自我的平臺,且轉移精力,挖掘個人潛能,最終實現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歸根究底,這些活動的高效運轉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作為輔助,在校期間,將教育管理學生貫穿始終。此外,學校應建立人性化的獎懲機制,約束與規范學生的在校行為。針對嚴于律己、學習刻苦的學生給予獎勵,針對行為放縱、不遵守紀律的學生略施懲處,旨在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嚴于律己。總而言之,凡是與學生管理相關的部門,都應該結合工作需要,構建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維護校園風氣優化管理結構。(六)與時俱進的更新學生管理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實際問題,要給學生解釋的機會,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分析具體情況,不能用傳統的單純說教來一味的教育學生。對于學生犯錯后的解釋與申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給予足夠的信任,學校和老師有義務、有責任對教育內容進行反復確認和核查。因此,在具體的教育工作當中,面對犯了錯的學生,首先要傳達給學生的不是處分和懲罰,而是要給學生一個改正錯誤的信號,讓學生意識到應該調整自身的狀態,最終改正錯誤。(七)科學合理的配置學生管理工作的資源。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其主要包括學生資源、學校資源以及社會資源三部分。高校可以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應用組織行為學的理論內容來指導日常工作,將教學目標制定為培養學生的成才,從而不斷就學生資源、學校資源以及社會資源進行優化。此外,高校可以積極地與企業開展合作,通過建立一些科研孵化項目,來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同時也可以從學生管理的角度出發,合理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或是專業實習活動,學校要不斷地引進各種資源,同時還要保障引進渠道的暢通,避免一些資源出現浪費問題。此外,對于學生資源而言,學校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學生管理工作資源的科學化配置。(八)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民辦高校中的組織行為學運用更加廣泛,涉及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組織行為學的良好運用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活動活力,使得學生不吝嗇自己的才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而非被動應付,大學本來就是一個大舞臺,組織作為一個第一課堂之外的第二課堂,是鍛煉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的最好平臺,充分利用組織行為學的優勢將學生的各項才能得以激發是學生管理的最高目標,培養學生成長成才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習能力是作為管理的終極目標。
三、總結
在民辦高校中科學應用組織行為學,是加強和改善民辦高校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當前,學生的個體意識越來越強烈,這對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而組織行為學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研究學生的行為和心理,尋找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規律,從而改進管理方法,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斯莉.組織行為學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南昌高專學報,2011(6):125-126
[2]林小蘭.基于組織行為學理論的管理研究——以高校學生管理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1(33):92.
[3]趙雷.組織行為學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11):183-184.
作者:王明娜 單位:燕京理工學院
- 上一篇:紀律型問題學生管理策略
- 下一篇: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