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高中學校管理探索
時間:2022-10-31 03:14:20
導語:新課改高中學校管理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學校管理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挑戰,亟待解決。本文分析了當前高中學校管理工作中與新課改要求不相適應之處,并提出了改進思路。
關鍵詞:高中學校管理;新課改;改進思路
一、傳統高中學校管理工作與新課改不相適應之處
(一)學校管理中忽視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本概念”是新課改理念的主要內容和要求,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能力,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激發高中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尊重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但當前,很多學校的管理理念較為陳舊,簡單地認為學校管理就是抓紀律,抓成績,對學生管得過死過嚴,這將學生置于管理的被動地位,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其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甚至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反叛情緒,造成不良后果。(二)管理方法滯后于發展需求。隨著社會發展,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這對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中學生上學帶手機,或者通過網絡發表一些不符合他們年齡實際,思想不正確的言論等等,這些都是隨著科技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新問題。部分學校管理者習慣于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或者是照搬別的學校現成管理方法,忽視本校實際情況,結果造成水土不服,效果不佳,或者采用粗暴的一刀切,通過行政命令,一禁了之,治標不治本,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反而不斷積累,愈加嚴重。(三)對師資隊伍管理認識上存在偏差。由于高考原因,高中學校對教學成績非常重視,教學實際上成為高中學校的核心工作。對師資隊伍管理上,受此影響,片面重視教師教學能力的管理和提升工作,對師德師風、教育理念等方面,認為與教學成績關系不大,而忽視放松,相關的培訓活動也多為走過場,學校不重視,教師自然也不重視,長此以往,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難以保證。
二、新課改背景下改進高中學校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切實轉變和更新學校管理理念認識。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學校管理理念要與時俱進,不斷摒棄與新課改要求不符之處,不斷創新管理思路,從管理理念上,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將教師和學生,作為學校最寶貴的資源,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的主體,也作為學校管理的依靠力量和服務對象。其次,要具有創新思想,以開放的思維,審視學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優勢,使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生命力。再次,要建立服務意識,管理并不是要約束人,控制人,而是要通過良好的管理工作,為廣大師生提供優質的服務,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好保障。第四,要認識到學校文化在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將學校管理從制度約束,向文化影響方向轉變,使管理更加具有內涵底蘊,更加具有實效性和持久性。(二)深入優化制度建設。目前,各個教育階段的學校都非常重視制度建設,在實踐中總結形成了很多有益經驗,例如在制度制定過程中發揮民主,在制度落實過程中精細化、規范化執行等等,這些都是高中學校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基本方式。同時,結合高中學校的具體特點,如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有獨立意識,高中學校規模普遍較大,設置部門多等情況,高中學校管理在制度建設中,還要格外注重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將依法治校作為制度建設的首要原則。特別是在人事管理、學生管理、財務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所有制度的制定實施,要嚴格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堅決杜絕制度建設的隨意性,在保證學校管理的嚴肅性和規范性基礎上,也在法治精神的引領下,提升學校的社會形象。二是要重視制度執行體系的現代化建設,高中學校相對實力比較雄厚,在現代化設施建設上,有能力投入,也有人力資源支撐,因此高中學校在制度建設中要充分發揮這個優勢,重視制度執行體系的現代化建設,積極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引入工作之中,提高制度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三)要強化師資隊伍管理。在新課改背景下,師資隊伍的管理,不僅要持續強化紀律管理,更要從師德師風、教育理念和教學能力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是要讓教師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真正用愛來做教育。二是根據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樹立起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意識,真正尊重學生,激勵學生,真正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三是培養教師的合作能力,高中教師不僅要有與同事配合協作的能力,還要有與學校領導、與家長、與社會溝通協調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成長,實現育人目標。(四)要夯實常規工作管理。在高中學校,其最為核心的工作即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在德育管理方面,首先要根據新課改要求,明確德育工作目標,將愛國主義、思想品質、法制意識和文明習慣作為培養的重點方向。其次要制定科學的德育內容體系,內容上既要分清層次,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情況,也要突出重點,與時展要求和當前社會實際情況緊密聯系,注重德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再次要健全德育工作機制,形成以黨、團組織為主干,德育處為核心,各部門為依托的齊抓共管局面,并積極將德育向校外延伸,把家庭、社會力量納入德育工作機制,構建全覆蓋的德育工作網絡。在教學管理方面,教學是受新課改影響最深刻的領域,其管理工作中,重點要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學生綜合發展和學科成績之間的關系,學生要綜合發展,全面發展是新課改的明確要求和核心精神,但在具體的教學管理中,切不可只重素質,不重成績,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科成績也不能放松,學校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科學的制定整體育人目標和具體的學科教學目標,將素質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做到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式靈活,教學要求嚴格,形成活而不亂、活而不散的教學工作氛圍。二是開放式教學模式與規范化教學流程的關系。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模式是開放的,靈活的,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減低對教學規范要求。在教學管理中,高中學校要嚴格遵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等有關規定的要求,保證開設全學科,保證各學科課時量。同時,要加強對教學流程的規范管理,在備課、授課、作業、檢測等各環節,建章立制,細化要求,明確標準,不斷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尤慧蘭.談新課改下普通高中學校管理創新[J].甘肅教育,2014(2).
[2]董洪學.芻議普通高中學校管理中的“詩情畫意”[J].華夏教師,2013(4).
作者:劉金輝 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七中學
- 上一篇:學校微信公眾平臺管理模式研究
- 下一篇:職業院校內部管理體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