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道德理念建立論文
時間:2022-04-27 01:09:00
導語:醫患道德理念建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道德角度對醫患沖突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道德理念是:培育醫患信任的理念,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患溝通的意識和能力,培養醫學倫理素養。
【關鍵詞】和諧;醫患關系;構建;道德理念
Abstract:Fromtheethicpointofview,thispaperanalyzesthedoctorpatientconflict,andputsforward,onitsbasis,thattheethicnotionofestablishingharmonious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istofosterthenotionofdoctorpatienttrust,reinforcetheconstructionofmedicalethicsandethos,enhancetheabilityof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andconsciousness,andcultivatemedicalethicandaccomplishment.
Keywords:harmonious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establish;ethicnotion
自古以來,醫生視治病救人為自己的天職,病人視醫生為自身生命和健康的保護人。現代醫院已成為社會醫療的主要方式,其服務宗旨是“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應該說在醫患關系中有一些公認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和道德準則。但是,近年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扼殺著醫患之間的信任關系,甚至引發醫患間的道德沖突,這些問題值得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醫患道德沖突的表現
第一醫患權利泛化,醫患義務弱化
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部分醫務人員的價值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把人民賦予的診治權當作一種獲取利益的手段。在臨床診治過程中,仿效商業推銷的理念,為患者提供超過病情需要的過度治療,賺取回扣。可以說以權謀私現象是醫務人員權利泛化的典型表現。
這種醫患關系的消費化是權利泛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且它從理論上取消了醫生的社會責任,是一種對生命倫理學的背離。醫患權利的泛化使傳統意義上出于職業神圣性的醫生道德義務感世俗化,同時也會促使醫生對自身權利的強調。醫生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危機或疑難病患者時,因循守舊,不愿也不敢創新,取而代之的是所謂“防衛性治療”的風行。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患者自身的道德義務感常被湮沒在呼吁權利的聲張里。例如在遇到糾紛時對醫務人員的人身攻擊,對醫院設備的破壞,甚至于逃交醫療費用等等。“患者道德義務履行的下落,強化了醫生對患者的不信任。這樣的結果是醫患雙方誠信關系的流失,造成了患者不得不追求更具外在強制性的法律權利,而醫生出于風險逃避,越來越滿足限于法律義務的履行。”[1]
第二,醫患信任不足,醫患防備有余
醫患雙方權利的泛化和義務的弱化加劇了彼此的不信任。醫患雙方醫學信息的不對稱、地位的不對等,患者往往對醫生和醫院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在現實中失落就會產生心里不平衡,便出現審視診療過程的防備心理有余,信任態度不足,不遵醫囑和拒絕治療合作的情況增加,甚至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再加上某些媒體所謂關注“弱勢群體”炒作有余,理性分析不足,這也加劇了醫患間的戒備和對峙。
第三,醫患關系物化,醫患情感淡化
隨著高科技在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大量的診療設備代替了醫生的診療活動,儀器的檢測結果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患者的傾訴,醫者與患者的直接交流似乎顯得無關緊要。患者失去了主體性進而也失去了傾訴的機會,醫患情感逐漸淡漠。加之職業的風險壓力、醫療技術的日益復雜、醫療文書的日益繁瑣以及有關醫療事故恐懼的“告誡”,使醫生的職業道德情感淡漠,醫患關系變得越來越刻板、冷漠和非人性化。
此外,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增加,醫療糾紛升級進而演化為醫療暴力。眾多事例有力地說明當今的醫患關系存在許多不和諧,人們對醫療行業的神圣性產生了嚴重的懷疑,病人就診心存疑慮,醫生行醫如履薄冰。醫患誠信缺失的警鐘已經敲響,尋回和重構失落的醫患誠信已刻不容緩。
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道德理念
正是由于在醫患關系中出現了不和諧的現象,彌合醫患關系中存在的道德矛盾沖突,尋回和重建醫患關系的道德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什么樣的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行為,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構建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醫療服務模式與觀念,打破陳舊的醫療服務理念,需要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道德新理念。
第一,培育醫患信任的理念
醫患關系是醫療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療人際關系的核心。良好的醫患關系,使醫務人員和病人都能處于良好的心態之下,醫務人員可以發揮最佳水平,病人可獲得較好的心理支持,可以從整體上保證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醫患關系的融合,可增強病人對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信任感和滿意程度,從而減少醫療糾紛,提升醫療機構的社會和經濟效益。而現實情況是目前的醫患關系不容樂觀,各地時常發生醫患糾紛,有的甚至釀成了惡性案件;社會和媒體經常抱怨“看病難、看病貴”;無論是官方關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不成功的自我批評,還是學者對醫患關系的研究,都提示人們,我們目前的醫患關系正處在難以言說的復雜狀態。病人群體對醫生、醫院不滿意或指責,而醫生群體自己也有數不清的苦衷……這種跡象表明,醫患關系不盡如人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實際上是醫患關系出現了信任危機,在醫患關系中,有許多倫理問題,信任是核心問題。
那么,應怎樣重建醫患間的信任關系呢?
對于醫患關系來說,醫生和患者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在不平等的信息交流中維護雙方平等的權利,來謀求相互關系的和諧,而作為醫患關系中主導一方的醫生和醫院,承擔著更具有決定性的責任和不可推卸的義務。
醫患關系緊張是由于彼此缺乏信任,而信任的缺乏又在于沒有有效的制度約束醫務人員的不誠信行為,因此,改善醫患關系不僅需要大力推進醫療體制改革,更要通過各種措施來改善醫患雙方的交流,實現信息交流的平等,增強互相理解,培養互相信任。要在醫院內部建立一套誠信約束機制,加強醫患之間心靈和感情的溝通,從感情和理智上強化對病人的關懷,打造醫院的品牌,增進醫生個人的信譽。醫院還要主動探索建立醫患溝通機制,醫生要用有效的辦法將病因、用藥和治療狀況與患者溝通,以使患者真正地“知情”。在這方面有的醫院實行“醫患道德雙向承諾書”制度,要求每一位住院病人都要與醫院簽定道德承諾書,每一份病歷都保存著這樣一份承諾書,道德承諾在于溝通、重在自律,而這一制度實行后,在治療疾病過程中,醫患雙方能夠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道德承諾是爭取社會對醫院和醫生信任理解的有效措施。
第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醫德醫風是醫務工作中的意識形態問題,醫德是本質,醫風是表現。醫學服務的對象是具有高度思維和感情的人,醫務工作者必須以人道主義精神和真心誠意的熱忱對待患者,視患者為親人,不能只關心疾病和技術,而忽視患者情感。因此,努力提高醫務人員的人文素質,端正行醫動機,規范醫療行為,做到“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憂病人之所憂”,不搞額外收入,嚴禁各種“開單提成”,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嚴格執行藥品集中招標制度,杜絕藥商在醫院“帶錢促銷藥品”的現象;嚴禁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和接受“吃請”;堅持“以人為本、誠信敬業、文明行醫”的服務理念,努力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奠定良好基礎。可以說,醫德醫風是醫學與社會、醫生與患者的“潤滑劑”,也是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種內在規定性和內在需求。
第三,提高醫患溝通意識和能力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相互尊重和信任是保障,但溝通是尊重和信任的橋梁。“醫患關系和諧,互相信任,心情愉快,則藥到病除;醫患關系緊張,橫眉立目,互相指責,則病上加病。”[2]因此,患者要信任醫生,積極配合治療,醫生也要尊重患者,認真傾聽患者的訴說,盡可能地多留時間與患者交流,設身處地了解患者的感受;體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難,打消患者的顧慮,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努力讓患者獲得身心健康,使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如果做到了這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便可“水到渠成”。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醫患溝通呢?如開通熱線電話,開設醫療服務文明窗口,開通急救綠色通道,設立專門的患者接待部門,加大醫務公開,接受社會媒體和群眾的監督,加大醫療各項收費的透明度,等等,用實際行動取信于民,從而贏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治療效果,減少醫療糾紛,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發展。
第四,培養醫學倫理素養
調查顯示,對于醫療糾紛的發生,49.5%的人認為是因為“醫院服務態度不好”,40%以上醫患糾紛與醫護人員的情感、愛心、同情心、責任感和法律意識有關。這說明相當一部分醫務人員的醫學倫理素養欠缺,需加強醫學倫理教育。
醫學倫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與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學倫理素養。醫學倫理素養是從醫者解決醫學倫理問題的認知、判斷、價值抉擇、情感、破解難題的能力。培養醫務人員的醫學倫理素養,包括醫學倫理理論素養、醫學倫理情感素養與醫學倫理智慧素養等。對醫務人員進行醫學倫理教育,可以做到把醫學倫理素質的培養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做到既解決醫療衛生改革,醫德建設的實際問題,又解決醫患關系和日常工作的實際問題。把解決這些問題與醫學倫理素質培養互相貫通,使醫務人員感受到醫學倫理素養的多元價值和作用,并在心理上得到強化。
醫學倫理素養培養的過程以他律為手段,以自律為目的。要重建醫務人員的職業倫理,讓醫務人員面對患者,自然地有一種敬畏和敬重,也只有通過醫務人員共同體的道德獎罰和激勵機制,才能讓醫務人員培養出一定程度的醫學職業倫理。
醫患關系的現狀所暴露出來的矛盾反映了我國醫療衛生改革進程中的一些問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而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需要尋求醫患之間共同的道德價值目標,需要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道德新理念。
基金項目:廣東省衛生廳委托廣東省社會學學會研究項目“和諧醫患關系建設”
【參考文獻】
[1]方燕君.醫患誠信問題探討.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6,27(7):60-65.
[2]黃偉東.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探討.中國醫學倫理學,2006,19(5):70-73.
- 上一篇:醫學生知識結構構建論文
- 下一篇:醫學本科專業免疫管理論文